《道德经》伟大的书,奇异的人21

函谷对之十七:修道之境界

尹喜问:修道的方法很多,究竟什么方法最好,有没有什么标准呢?

老子答: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一般注释]

1、太上:至上、最好。

2、不知有之:人不知他的存在。

3、悠兮:悠闲自在的样子。

4、贵言:指不轻易发号施令。

5、自然:自己本来就如此。

我的理解是:

这一章里,老子将修道的方式方法划分为四个等级,他说,最好最高级的方法是我们虽然在修道,但并不做作,使人感觉不到在修道;如果这个做不到,那么诚心向道努力修练,使人产生心灵愉悦和身体健康,从心里崇敬道的修道的方法也是很好的;不好的方法是修道后,不但心灵没有愉悦,反而增加很多禁忌和恐惧,比如医院不敢去,病人不敢接触,因为怕有病气上身,更甚者精神分裂。最不好的修道方式是苦修行,没有正常的人的生活,世人将他做异类看。我们知道,老子是当官的人,官当得怎样,不得而知。但我们至少认为他是一边做官一边修道,并且他的那个时代,修道的人也是很多的,他的修道已名动天下。这就说明修道与工作生活并不矛盾。

修练的人修到一定的境界后,会返朴归真,对自己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心灵上洞察世事,看破红尘,如水不争,自然少了很多烦恼,身体上得到深度调理,气血通畅,这样的人想不长寿都难。

最重要的是在修练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到后来修练是一种自觉自然的事,随时都在修练中,而开始修练时的所谓气感,气机,丹象等都消失了,我们甚至于认为,我没有修练,我本来就是这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