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单位上班待遇怎么样?

猪大大的精彩故事


自己是公务员,所以还是蛮有发言权。看地区看单位的,我同学夫妻都在沿海检察院法院,两个人加起来到手年收入有56W,加上公积金可能70W不到一点。内陆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可能年收入到手就是5-6w一年。



张慕斯邦德


分享两个真实的故事,看完你就知道在体制内上班到底怎么样了。

朋友A在某直辖市住建委上班,副主任科员,月工资7000多,年终奖约4万。去年中秋节最后一天,他领导给他电话,让他到单位加个班,他回单位加了两个小时的班。第二天上班,他领导直接让他调休了一天。他还告诉我,他们单位上班是上班,下班是下班,只要是下班时间,基本上没人会因为工作给你打电话,就算有人打电话,八成也是喊吃饭的。

朋友B在某省会市区街道办上班,副主任科员,月工资7000多,年终奖约10万。因为街道办的工作相对繁杂,而且朋友B还负责单位的党建工作,平日里非常繁忙,所以年终奖比较多。

说实话,体制内工作的待遇只能说是中等水平,因为比较稳定,所以很多人挤破头想进入体制。

两点建议:

1.如果你喜欢稳定,喜欢波澜不惊的日子,那么体制内的工作很适合你;

2.如果你想致富,或者说能力比较强,最好还是不要进入体制。


职场韬略


工作待遇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收入和支出、工作强度、认可度。下面就我的经历分别说一下吧。

收入和支出

体制内分为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和工勤人员。在我们单位正好三种人都有,工作年限差不多的话,收入差不多,但是公务员和工勤人员有车补,副科级以下是430,副科级630,这笔钱事业编没有,其他都差不多。我是事业编制中级工程师,工资每个月4644元,季度奖目标考核奖金4500元,年度目标考核奖金15880元,每月电话补贴80元,公积金1930元,总的来说到手收入在117000左右。在一个贵州收入总体中上(做生意的除外)。支出方面主要是房贷1816元,好在公积金就能偿还,还略有结余。因为当时贵阳的房子买的早(2014年),比较便宜,北京西路这边才3980元一平米,现在价格一万多了,感觉当时做了正确的选择,要是现在,怕是买不起了。有一个日产车,贷款两年还清了,油耗不高。所以总体来说收入能够应付支出的。

工作强度

一般都是八点半上班,中午十二点下班,午休两个半小时,下午两点半开始上下午班,下午六点下班,一共七小时,有时候也有加班,主要是临时的紧急情况或者上级部门考核需要,这种不多。所以周末节假日还是大部分能保障的,而且单位会鼓励一般工作人员请公休假,因为有些方面规定,产假什么的都是按照最长标准值行,所以非常适合女孩子。工作强度和企业比起来,算比较轻了。

认可度

大家都知道,体制内工作还算比较体面的,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不是太好的西部地区。父母、亲戚都会认为在体制内的工作才是工作,不在单位上班都叫打工。我当时也是觉得服从父母的心愿吧。其实我读大学的时候想去企业的。不过现在想想在体制内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在我们这边,企业收入也不是很高,大部分年收入在五六万左右,好一点的上十万,但是工作强度大很多。总的来说体制内工作社会认可度比较高。

工作就是养家糊口的东西,体制内也是工作,和做生意的比起来,那肯定是没法比的,但是也要结合自己的实力,总的来说,我还是很热爱这份工作的,因为收入还勉强,有比较多的周末节假日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一直觉得人的工作和生活要两不误,不能为了工作没有生活,但是每个人想法都不同,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规划,如果野心比较大,发大财,那肯定去企业发展或者自己创业;如果只是想过有车有房的生活,平时还能去旅旅游,那么就选体制内。


幸福小橙


在体制内上班待遇怎么样,挺好的。

1.收入在当地县里属于中等水平吧。也不高 给你个对比:内蒙古20万在册人口的县城,小区物业下夜保安一个月1600元,普通饭馆服务员一个月2400的工资,普通公务员5000工资,工地的钢筋工一天280,瓦工也是260-300之间,小工一天150-180。

2.体制内的好处就是相对轻松点的工作,以及工作环境稍微好点。但是收入也不是很高,就是处于当地中等吧,不能和做买卖的有钱人比,也不能和大地方的企业比。

3.体制内的单位也分忙闲。一个单位内部科室和人员也分忙闲。不过公务员忙多数还是在办公室电脑前,也不累,不像在工地是苦力。

4.在体制内最好的其实是稳定。稳定的工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这些都有,去企业就不一定有了,或者基数较低 。

如果,你在小地方待着,还是体制内有优势。因为小地方连大企业也没有,想赚钱就得去外面打工,本地就是苦力或者服务员,大学毕业回老家的话,还是考个体制内工作比较好。


夜风惊起


坐标东部省份三线城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10级,应发工资4500元,实发到手3000元,每个月公积金900元,年终精神文明奖和综治平安奖这些七七八八加起来两万多,一年到手5万多。

公务员的话,多一个月500的车补和300的通讯误餐补贴,以及年终第十三薪,到手收入至少多1万。

当地政府公布的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是7万元,所以说体制内上班人员应发的收入正常就是在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左右,收入不高也不会太低,能够吃饱穿暖,但是靠工资大富大贵是没希望的。


以前在政府上班,虽然工资也不高,但是孩子读书有保障,从幼儿园到初中,基本都能进当地排名前几的学校,但是现在这个优势早已烟消云散。

而福利分房这种待遇,更是早就取消了。当然,还有一些城市的体制内人员能够享受到单位集资房,集资房价格会比当地房价低上不少,那么也算是很不错的待遇。

不过大部分体制内人员还是得靠自己买房,如果夫妻双方都在体制内,买房买车压力还是不小的,有孩子以后经济压力就更大了。

所以,不要对体制内的待遇抱有多大的期待,到手的钱只能够让你普普通通地过一辈子。只不过相比外头,体制内确实更稳定。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用简单的回答让您了解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下方评论留言探讨!

流雷电


我来回答吧,其实体制内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说话,他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勤人员,还有国企人员,俗称吃公家饭的人。不同编制、不同地区待遇都不同,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一二线城市发达城市,体制内的收入远远高于三四线城市的,同等级别,北上广深等城市基本上是三四线城市的3倍以上收入,而且在一线城市,越基层收入越高,(当然我们都是说正当合法的收入)。但同时,一线城市的房价也是三四线城市三倍以上(甚至十倍),所以说在一线城市如果没有解决房子问题,就算公务员相对高,工作前十年都是比较紧紧巴巴的,一旦房子解决了,生活质量比小城市就富裕多了。以上是因地而异,下面说因人而异吧。在同一个城市,就合法收入而言,效益好的国企领导>医生、科研、高校等高知识型事业单位>效益高的国企一般员工>公务员>普通一般的事业人员>工勤人员。总的来说,体制内的待遇在当地算是中等,相对生意成功人士,体制内待遇真的不高。相对一般就业人员来说,还是很有优越感的,但也是仅此而已。如果排除时代造成的原因外,收入与付出总的来讲还是成正比的。



西瓜橙子一箩筐


在这地方上班,多数都是求稳,收入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基本都是当地收入平均水平的中上吧。

01.分享在这地方上班的一个朋友的故事

他毕业后通过考试,进去了这些单位。他签订标准的劳动合同,不用担心失业,入卡工资大概是这里的平均水平,但是还有标准的五险一金,年终奖,一年下来就是中上水平收入了。

工作时间基本都是周一至周五,周六日可能要加班,但是也会在下周安排同等工时补休,月度标准工时,不允许超工时上班。

但是唯一不好的就是,晋升可能有难度,不是没有晋升机会,那得看是谁,平时表现怎么样。

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深入了解一下相关情况。

02.在分享我另外一个同学的故事

如果有自我感觉比较有能力,喜欢挑战的朋友,那就没必要进这些单位了,因为进这些单位的人,都是求稳定。

稳定,那就意味着不可能有高收入的机会,除非是采取了某些特别方法。

目前外企、民企,它们有些还是发展得比较好的,进入这些企业,收入就会比较高,但是面临的工作压力会比较大,加班是常态。

有些公司,如果业绩不达标,可以要面临被辞退的风险。

我有个同学,毕业进入了一家民企,做市场业务的。

他的工作压力就特别大,公司有给他销售任务,常年在各大城市出差。

现在年纪大了,有了家庭,小孩刚出生,本来考虑换公司或者换行业,不再出差到处跑的,但是面对这房贷、车贷、家庭开支、小孩抚养费用等等,又犹豫了。

对他来说,收入是硬指标,他不得不继续出差,继续干下去。

03.结语

在哪里上班,都有优劣势,看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如果想高收入、职业得到快速发展,自己的性格和职业爱好也是比较外向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强的,那就可以考虑去民企吧,那里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会更大。

如果是追求稳定的,那就可以考虑到这些地方上班。


谢谢朋友们!

如果有什么不同想法,欢迎留言、互关、交流!


Amy爱读书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也就是“三元结构”。

较好部分:基本薪资

1. 基本工资:参考依据为岗位职责和要求。专技、管理、工勤技能岗都设有相应的等级,并且分别对应一个工资的标准。

2. 薪级工资:参考依据为你的工作表现和资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设置,每个薪级都会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哦。

第二部分:绩效薪资

这部分的工资主要参考依据是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通俗来说就是按业绩取酬,工作能力强、贡献度高的人绩效自然高,但是国家会对绩效浮动进行一定的把控,所以不会高的很离谱。

第三部分:津贴补贴

1. 艰苦偏远地区:主要依据是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国家每5年会对这样的地区进行评估调整。

2. 特殊岗位:国家会统一制订特殊岗位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

3. 其他津贴:根据具体事业单位岗位而定。

那么,待遇又如何呢?同样在事业单位工作,待遇也是会有差异的哟!

1. 户口方面

2. 住房方面

3. 各种补贴(像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信费、防暑降温、独生子女、副食补贴等)

4. 子女教育保障

5. 节假日礼金(一般会有哦!)

6. 社会地位

7. 养老强大


流浪的心


在体制内上班待遇也分为几个档次,主要看你的编制和所在单位。因为一般体制内有行政岗,事业岗,公益性岗等。如果是编制相同,主要看你级别高低,如你是行政编制,有二级、一级科员、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主任科员……,待遇随着级别的变化而变化;事业编、工勤编也一样分好几个等级,级别不同待遇也不一样,另外,实职、虚职、单位性质、办公室、业务科等等都影响待遇高低。所以在体制单位上班待遇差别很大,但待遇相对比较平稳。如果你想在体制内待遇好,那就考一个行政编制,选择级别较高的单位,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级别,争取当领导,这样你的待遇才会稳步提高。


漠寻


关于体制内单位上班待遇,按照我的理解应该包括工资待遇、福利待遇、休假待遇、晋升相关待遇和由岗位带来的社会待遇5个方面。下面,结合本人在体制内十年的经历做了简述,仅供参考。

一、工资待遇。全国不同地方工资金额是不一样的,不同部门的也不一样。大体上那房价对比的话,每月工资和当地房价半个平方差不多。本人在江西一个地级市工作,每月工资4000多一些,房价快9000。但公安、税务等部门工资会更好一些。

二、福利待遇。体制内现在的福利待遇项目比较公开,常规性的有公车补贴、岗位津贴、偏远乡镇补贴、通讯费补贴等,年底一次性发放的主要有综治奖,文明奖、和谐奖等,要看地方财政。

三、休假待遇。体制内的休假是比较没有规律的,要看你到的单位忙和闲来看的。总之体制内明确都有公休假,但是你需要找领导审批。周末节假日的休息也是和工作相关,有工作就没有的休息,没有工作时上下班也就没有多严格。

四、晋升待遇。大概3年左右会有一个层级调整的机会,要看个人。

五、社会待遇。如果你在强势单位,你的社会影响力就更大。反之亦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