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二十多年後,他的“雙焦皴”法橫空出世

黃賓虹說:“然用焦墨,非學歷深入堂奧,不敢著筆”。郎紹君先生說“焦墨作畫就等於一個人把自己逼到絕路上,再找一條活路”。可見焦墨畫之難,不是一般人能駕馭得了的。

那若是再在焦墨畫上再出創新,那就更難了!

可是偏偏就有人做到了,他就是現任香港書畫院院長的馬培童老師。

馬培童老師,師承國畫大師程大利和焦墨山水大師張仃,曾跟隨張仃老師身邊多年,與張仃老師一邊遊歷名山大川,一邊學習焦墨畫技藝,是張仃老師的得意弟子。張仃老師曾經評價馬培童老師的焦墨山水:“馬培童先生以焦墨表現的是乾坤萬象的精神氣概。穿插在群山眾水間的細小事物亦功力到位,未見苟且。習畫伊始即以大山大水為師,不斷磨練筆墨之法,從而成就滿紙波濤起伏真力瀰漫,傳達著造化創生震天撼地的動力。他的畫紮實、充實,氣象渾厚又不乏靈趣,漸進之功使然。”

焦墨大師張仃老師的這番評價可見馬培童老師的焦墨畫水平和功力之深厚了。

探索二十多年後,他的“雙焦皴”法橫空出世


天下萬事萬物都會有自己的優勢,也會呈現自己的一些缺陷。焦墨畫也不例外。

怎麼讓自己的焦墨畫變得更加的渾厚又靈動,蒼勁又秀潤,馬培童老師在他的焦墨畫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之後,他就不再滿足於現狀了。

而他也知道,只有創新才是藝術發展的唯一出路。他必須從他老師張仃的影子裡走出來,走出一條屬於他自己的藝術道路來。

接下來,他開始安靜下來,結合自己的寫生創作經驗和學習到的老師們的創作智慧,開始尋求和探索一條新的突破和創新之路。

而這條尋求突破和創新之路,哪兒有那麼好走,他這一走,就走了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它是個什麼概念,人生又有幾個二十多年呢?

探索二十多年後,他的“雙焦皴”法橫空出世


那時,馬培童老師在創新“雙焦皴”法時也是絞盡腦汁,冥思苦想。他常常清晨5點起床,一畫就畫十幾個小時,有的畫會連續畫一二個月,最後不滿意又毫不猶豫地毀掉。

就這樣,一天一天走過,沉靜二十多年以後,馬培童獨創了“雙焦皴”法,“雙焦皴”法,橫空出世!

“雙焦皴”法的出現,為中國畫技法的完善與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馬培童由此開始形成了他獨自的風格和特色。

它解決了傳統焦墨畫純焦墨線條給視覺造成的墨韻單調乏味的難度問題。讓整個畫面一掃往日的沉悶,而變得更加靈動和秀潤多姿。

探索二十多年後,他的“雙焦皴”法橫空出世


董其昌說過:“凡大家神品,必於皴法有奇。”

而實際上,中國的山水畫史,中國畫史的發展就是在技巧表現精神、精神突破技巧而產生新的技巧,新的技巧表達新的精神這種不停變革、往復循環中發展起來的。皴法的變化甚至可以說是山水畫變化的風向標。

一部中國山水畫史,一部中國畫史,也是一部皴法的不斷演變疊加史。古往今來,自是如此。

馬培童獨創的“雙焦皴”法,就是在傳統焦墨中點焦彩,在短促、乾澀的點線組合中,使焦墨與焦彩互相滲透與融合,讓整個畫面更加筋骨堅挺,氣韻生動,渾厚華滋,層巒疊嶂,繁茂秀潤。

探索二十多年後,他的“雙焦皴”法橫空出世


多年來,馬培童老師創新的“雙焦皴”畫法,深受國內外業內人士的好評,多幅作品被國內外收藏家喜歡並收藏。

下面這三幅作品是馬培童老師和陳伯程老師合作的作品,陳伯程老師焦墨,馬培童老師點焦彩。

探索二十多年後,他的“雙焦皴”法橫空出世


探索二十多年後,他的“雙焦皴”法橫空出世


探索二十多年後,他的“雙焦皴”法橫空出世


馬培童老師簡介:

馬培童,1956年生(筆名守一)師從姚治華,程大利老師,90年代拜張仃老師學習焦墨山水,先後就讀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和中央美術學院山水高研班,在傳承老師藝術思想的基礎上,開拓進取研究,獲得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焦墨焦彩”中國繪畫技藝和傳統技法上,有突出貢獻。特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作者注:此文章為馬培童老師專訪第二篇。第一篇內容《他的畫為何震動了畫壇——當他的焦墨畫遇見了吳哥窟的佛像群》詳見《書畫名家匯》》上篇,歡迎大家點擊閱讀。

本文章圖片和簡介由馬培童本人提供。

《書畫名家匯》為宣傳優質書畫家和書畫家作品而努力,歡迎點擊關注,點贊,留言。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