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送子公司來新三板掛牌已不罕見,新三板公司通過發行H股的方式登陸港交所也有先例,A+H兩地上市更有多年曆史。
不過,要把上面這三件事揉在一起,卻不容易。
歷史上,有人曾做到過,中興通訊旗下兩家子公司中興軟創、上海中興分別於2016年8月、2017年2月在新三板掛牌,開創“A+H+新三板”先河。
如今,上交所和港交所兩地同時上市公司中國中鐵(601390.SH、0390.HK)同時公告,公司間接全資子公司中鐵高鐵電氣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今日獲准在新三板掛牌,股票簡稱高鐵電氣,股票代碼873023。
這意味著,中國中鐵成為首家拆分子公司掛牌新三板的A+H央企上市公司,實現上海、香港和北京三地上市。
一、背靠央企,年賺7000萬
兩個月前,智明星通(872801.OC)曾憑藉近40億元收入、超7億元淨利被譽為“2018年掛牌新三板最好的公司”。
在掛牌公司家數負增長、優質企業紛紛流失的2018年,智明星通的到來給新三板市場帶來了一絲希望和期待。
如今,這家被中鐵送來新三板的子公司,同樣是一位“優等生”。
高鐵電氣前身為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寶雞器材有限公司,於2007年10月由中鐵電化局下屬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寶雞器材廠改制設立。2018年3月,公司完成股改。
公開資料顯示,高鐵電氣2016年、2017年,高鐵電氣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69 億元、10.62億,實現歸母淨利潤3010.09萬元、6961.34萬元。截至2017年末,公司總資產15.30億元,淨資產3.83億元。
高鐵電氣的主營業務為鐵路電氣化接觸網系統設備、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設備的設計、製造、銷售和服務,是我國接觸網產品製造領域產品種類和規格最齊全的企業之一。
從產品結構構成來看,高鐵電氣電氣化鐵路接觸網零部件和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產品兩大主營產品的收入佔比較高,合計佔比超過98%,是公司的核心收入來源。
高鐵電氣業績實現爆發式增長,離不開我國鐵路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數據顯示, “十二五”期間,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 3.58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8.68%,新增城市軌道交通共計 2136 公里,投資規模達 1.06 萬億元。“十三五”期間,預計城市軌道交通將新增6000公里,投資規模將達 3.2 萬億元,是“十二五”的三倍。
業績這麼好,行業也很景氣,高鐵電氣為何不選擇獨立IPO呢?
除了身為上市公司子公司的特殊身份外,高鐵電氣還有一個致命硬傷,關聯交易。
2018年1-3月、2017年度、2016年度,公司對關聯方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0,087.10萬元、59,049.47萬元、58,915.03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7.74%、55.61%和60.78%。
與高鐵電氣產生交易的關聯方,清一色都是受中鐵控制的關聯公司。
不僅業務上依賴大股東,高鐵電氣還與關聯方中鐵電工存在大額資金拆借。截止2018年一季度末,公司拆入關聯方借款餘額為1.145億元。
可見,業務和財務上,高鐵電氣都顯得“不那麼獨立”,縱然年賺7000萬,也只能在新三板綻放。
二、中鐵,敢為人先
時間回到11年前,2007年12月,完成重組的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天內完成滬港兩地上市,成為第一家境內外整體上市的央企。
在此以前,先發行H股,再回歸A股,是以往大多數內地企業上市普遍採用的模式,而中鐵在當年則選擇了先A股後H股,開創了“A+H”公司一個新的上市模式,一舉顛覆了大盤股所延續的A、H股價高價差的格局。
作為第一家“先A後H”的超級航母,中國中鐵當年A股IPO募集資金224億元,發行定價也並不比港股低。
2016年,公司又與中鐵二局實施重大資產置換及以資產認購,完成了中國中鐵工業板塊的資源整合,也就是如今市值超過200億元的中鐵工業(600528.SH)。
雖然身為央企,但中鐵似乎比一般的民營企業更加會利用資本市場,通過IPO、再融資、資產重組,從資本市場得到資金支持,為公司發展也提供很大的幫助。
也正是在這不斷的“折騰”之中,公司淨利潤從上市之初的30多億元增長到了2017年的142億元,成就了現在的1700多億市值。
這一次,將高鐵電氣分拆掛牌新三板,成為中鐵在資本市場上的又一次大膽嘗試。
從股權結構上來看,高鐵電氣雖然只是中國中鐵的三級子公司,但每年貢獻利潤穩定,也是公司業務相對獨立的優質資產。通過掛牌新三板,高鐵電氣得以重新估值,對中國中鐵的市值管理也具有正向效應。
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述,高鐵電氣以往在資金上嚴重依賴母公司,存在大量資金拆借,缺乏外部融資渠道,由此造成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75%。
掛牌新三板,有助於高鐵電氣藉助資本市場降低資產負債率,提升發展質量,為中鐵電氣化器材裝備製造板塊的系統整合重組創造新的資本運作平臺和空間。
三、多地上市有望成新趨勢
除了中鐵和中興通訊,還有不少上市公司正在試圖完成“A、H、三板”三地上市的壯舉。
據外媒報道,天士力(600535.SH)的生物科技子公司,上海天士力藥業有限公司,計劃年底前申請在港IPO,融資10億美元。此前,天士力另一子公司天士營銷已完成新三板掛牌和做市,市值8.96億元。目前公司正計劃完成一筆總額不超過7億元的再融資。
新三板“藍籌股”合全藥業(832159.OC)的母公司藥明康德也正在申請發行H股,相關文件已於上月在香港聯交所網站披露。藥明康德有望成為繼上海醫藥和復星醫藥之後,登陸港交所的內地第三家A+H醫藥企業。
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全球人用狂犬疫苗龍頭公司成大生物(831550.OC),則欲利用全國股轉系統今年試水的“新三板+H”新政登陸港股,公司計劃發行H股不超過總股本25%,上市事宜已獲證監會受理。成大生物的母公司,為主板上市公司遼寧成大(600739.SH)。
上市公司紛紛籌劃通過分拆子公司、發行H股等方式,力爭實現集團資產的多地上市,儘可能提高資產證券化率。
四、結束語
長期以來,上市公司掀起併購潮,瞄準新三板優質資產。但除了來新三板掃貨,上市公司也把子公司、孫公司送來新三板。
新三板,同樣能成為央企、國企混改的試驗田,中鐵的大膽嘗試正是一個典範。
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獨立IPO審核流程複雜,難度較大。相對而言,新三板掛牌門檻更低,相比海外上市,成本也相對低廉,而且有了上市公司做後盾,企業也會備受投資者的認可。新三板明星公司貝特瑞、杉杉能源、麥克韋爾等,都是分拆掛牌的成功案例。
更為重要的是,子公司掛牌新三板後,提高了股權的流動性,利於引進戰略投資者,也利於增加上市公司的資產流動性,上市公司還可以擇機讓出控股權,推動子公司獨立IPO上市。
閱讀更多 金三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