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马屁是怎么拍成的?

连摄像头都自带美颜了,您有必要了解了解拍马屁。


在这里,读懂马屁。


Level 0


拍马屁的基本讲究,是要拍对点儿。比如拍宋江,就不宜拍他武艺高强;拍董卓,就不宜拍他忠肝义胆。


拍,就得拍人家的长项和得意之处。像戴宗拍的“宋头领仗义疏财、替天行道”;王允拍的“董太师盛德巍巍,顺天应人”,都可行。


只不过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拍,可是个技术活儿,力度和节奏的把握都非常重要,否则一个掉线,就会出现肉麻尬拍。


历史上就有类似的翻车现场。比如,有次唐太宗在御花园纳凉,随口称赞了一棵大树枝繁叶茂。身边的侍臣就连忙接话奉承,说,是啊,这真是一颗好树啊!它阔大的树冠,就像陛下的功业伟绩。它凉爽的荫庇,就像陛下赐给臣民的恩惠和福泽……


这马屁拍得实在胃痉挛,关键是拍得唐太宗很难办——自己一向是谦虚纳谏的人设,结果你小子这么猛夸猛拍,不是把老子驾火上烤吗?不削你都说不过去!


历史教训毕竟很难汲取,如此马屁,古今不绝。时至现代,也有“XXX赛过我亲爷爷”,“论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甚至“纵做鬼,也幸福”……


这些看上去虽像拍马屁,但其实都属于制造肉麻或承包笑点,可谓马屁中的低级红、高级黑。不足与论。


Level 1


拍马屁有个重要原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马屁不穿首先得弯。


一个好马屁,听起来一定不能太像是个马屁。要轻得像一根羽毛,不经意飘落在对方心里,却正好搔着他的痒处。


比如龙虎山张天师。宋徽宗召见他,问,听说小老弟你住在龙虎山,那见过龙、虎吗?张天师一脸认真:“老虎倒是经常见,至于龙嘛,今天才刚见到。”


再比如袁枚,他授官赴任时,老师问他准备如何与人交往,袁枚答准备多给人戴高帽子。老师很不高兴,教育他不要玩这一套。袁枚则叹道,世风日下,人人爱谀,又有几人能像您老人家这样高洁正直呢?


做到像这样自然流露、不着痕迹,同时打中心坎,拍出来的马屁才可能给人享受。


这算是拍马屁的第一层境界。


Level 2


拍马屁的基本方式,是夸,但夸毕竟只停留在说好话的阶段,容易落得个“耍嘴皮子”“抖机灵”,乃至“无事献殷勤”,留不下多深刻的印象,反而有时还让人警惕。


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就要完成从“夸你优秀”到“听你的话”的进阶


最典型的,南宋权臣韩侂胄有次途经竹篱茅舍,随口说道,此处好一派田园景象,可惜少了鸡鸣狗吠之声。说完没多会儿,草木丛中传来了“汪汪汪”的狗吠声,众人笑道这狗子倒挺会凑趣,再一看,是工部侍郎赵师择蹲在那儿学狗叫呢。


这个桥段也被《西虹市首富》借用过。王多鱼任命庄强为总经理,庄强激动地发表就职感言:“你们都说,我是王总身边的一条狗。今天,我只想说:汪!汪!汪!”


好马屁是怎么拍成的?


如此拍马屁,诚然粗暴下作。但不得不承认,人家通过马屁,充分表达了忠诚和听招呼,这可比抖个机灵夸句好听话的效果好多了。


当然,表忠诚的拍马屁,也可以是有技巧的,并且加上技巧的效果更好。


三国时有个著名的马屁,孙权曾问诸葛恪:“你爸(诸葛瑾)和你叔(诸葛亮)谁更优秀?”诸葛恪不假思索:“我爸!”


孙权笑道:“你叔叔在蜀国地位尊崇、治国有方,你老爹就是我手下一普通官员而已,你凭啥说他更优秀?”诸葛恪答道:“因为他知道跟着谁干啊。”


再比如,乾隆有次在跟大臣议事时,放了一个臭屁。这时和珅就在旁边,您猜他怎么着?


是仰起脸来虔诚地大口吸小口呼?还是即席吟诵一首“高耸龙臀,洪宣宝气,臣立下风,不胜馨香”的赋赞?


都不是,人家直接做出一副脸红、局促的窘态,仿佛那屁是他放的一样。

Level 3


上述马屁虽然各擅胜场,但说到底儿,仍然都属肉眼可见。拍完了,谁都知道是马屁。


真正的好马屁,能让别人都以为是陈述句,而只有被拍的人才能于无声处听惊雷,从中get到自己的牛逼之处,心想卧槽,他说的好像是真的!然后抑制不住地露出一丝成分复杂的微笑,不知不觉间就爽了。


古代就有经典范例。仍以李世民为例。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把魏征抓了起来,因为魏征是建成太子的属臣,曾多次建议杀掉李世民。


李世民问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兄弟关系?”魏征则慷慨答道:“可惜你命大,太子没杀掉你,否则哪有今日之事!”


表面听起来,魏征如此头铁,显然必死无疑。但实际上,这正展示了魏征高超绝伦的马屁功夫。


要知道,李世民最大的污点,就是玄武门之变弑兄夺权。而魏征如此说,其实就是对众宣告,要不是李世民及时行动,李建成就动手杀弟了。


如此一来,李世民的蓄谋篡权成了被迫反击——您说李世民听到这话舒不舒服?魏征得保不死并备受重用,焉知非此马屁之功也!


宋太宗赵光义也享受过类似马屁。赵光义喜欢书法,精擅草隶飞白多种字体,当时翰林院侍读王著是有名的书法家,赵光义常请他指点,然而王著却不给皇帝面子,经常说这里败笔那里败笔。甚至直称通篇虽挥斥八极饱显帝王气象,但实不得书家之真趣。


这看起来像是直言不讳,其实也跟魏征一样是高超的拍马屁。


赵光义登基是不合常规的兄终弟及,又有着“烛影斧声”之谜案,一直不清不白。王著评书法只是幌子,着重渲染的则是赵光义随处可证的九五气象。这润物无声的马屁,能不让赵光义龙颜大悦吗。


回头再看看这句话:


真正的好马屁,能让别人都以为是陈述句,而只有被拍的人才能于无声处听惊雷,从中get到自己的牛逼之处,心想卧槽,他说的好像是真的!然后抑制不住地露出一丝成分复杂的微笑,不知不觉间就爽了。


怎么样,对不对?


其实,像这样高端的无形马屁,可不是只拍给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事实上,很多普通群众都在经常享受,只不过自己没看出来而已。


比如,你一时很焦虑,坐立不安,满是说不上来的担心。然后,有篇文章就告诉你,人世间本就充满阴暗面,有焦虑感的都是智者,人生因担忧而有意义。


比如,你刚跟朋友大吵了一架,看什么都不爽。然后,有篇文章就告诉你,必须用恶意狠狠融入这暴戾撕裂的社会,全世界都在欠你,唯任性才有理。


比如,你为谋取利益而采取了不诚信正直的手段,心里正有所不安。然后,有篇文章就告诉你:装纯装给谁看?傻波依的钱为什么不赚?


那些让你不知不觉爽了的文章,与拍马屁正是同一种机制。它为你各种找借口,证明你正确,迎合你各种心态,反复启发你让你觉得自己真的有理。总之,悄没声息间把你盘在心理舒适区。


没错,这样”拍马屁“,就像辣个人。


好马屁是怎么拍成的?

您以为为啥这么多人看她文章呢?

Level 4

按理说,马屁拍到这个地步,形式和内容应该都做到极致了。


只不过,从效果上看,仍然不算最好。


一般的马屁,别管怎么拍,要么是锦上添花,要么是布上添花,但总之不是雪中送炭。


为什么?很简单啊,拍马屁都是有所期冀的,当然得对着有希望的人拍。假如你马上都凉了,谁还拍你?


但越是如此,就越显得雪中送炭马屁的可贵——


正常拍马屁可能带来的收益,是对方觉得你好使唤,或会说话,或情商高,仅此而已了。而雪中送炭的拍马屁,却足以让对方觉得你可依靠。


这就是马屁的最佳境界。不仅能让对方舒畅,更能在对方真正担忧的事情上让其踏实。所以他能真正地喜欢你,更需要你。


比如,东晋桓玄篡位称帝,有一天登上御座时,突然喀嚓一声,皇帝宝座竟然给坐塌了!群臣无不大惊失色,桓玄也郁闷地感到不祥。


这时,大臣殷仲文越众而出,庄重奏道:“这正是因为陛下圣德深厚,地不能载啊!”


桓玄当时什么心情您体会体会。


再比如,十六国时期,有个叫慕容超的皇帝(没错,是姑苏慕容家的)。彼时又是地震又是洪水,冬天到处结冰而都城旁边的河不结冰,总之是各种亡国异象,朝野议论纷纷。


慕容超对此也是非常忌讳,问大臣李宣,这河不结冰是怎么回事?


李宣想了想答道:“圣主如天日。这河流绕都城,离太阳近,因此不结冰啊。”


嗯,然后李宣就加官进爵了。


灾异当前,人民遭难,当政者心慌,但却正是拍马屁者的天赐良机。说到这儿,又有个唐太宗的故事(没办法,越是雄才英主,接受的马屁考验越多)。


当时,京师遭遇了蝗灾,这在古代是断粮灭种的大灾难,往往被认为是天降之罚。唐太宗自然非常重视,他去视察灾情,看到蝗虫,就捉起几只,祷念道:“你们吃的是百姓的粮食,如果百姓有错当罚,那我作为天下之主,愿代民受过。你们如果真是上天派来的惩罚,就吃我的心,不要危害百姓了!”


说完,也不管干不干净,抓起蝗虫直接生吞到了肚里……


别管是不是作秀,李世民的表现是够局气的,二哥确实能干出常人干不出的事儿来。当然,圣上如此作为,马屁再不跟上,那可真是长眼出气儿了。


史官吴兢就把唐太宗吞蝗一事写入《贞观政要》:“遂吞之。自是蝗不复成灾。”


你看,这就是因果联系,因为圣主爱民如子,生吞蝗虫,所以感动了上天,于是灾情就这样过去了!


其实,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蝗灾绝不可能是皇帝生吃几只就搞定了的。但没办法,别管事实如何,马屁就得这样拍。


灾前:主上宽心,必然无恙。灾后:主上圣明,力挽狂澜。


此乃真正的“马屁不穿”。


好马屁是怎么拍成的?


最后,还得说点最重要的。


其实,不论马屁拍成啥水平,拍马屁的人必须得有着清醒的自我认知:


主上比谁都精,别看你貌似拍得他转转的,其实在人家心里,像你这样的无非是“倡优畜之”而已,不会真把你当盘儿菜。


比如武则天,她称帝时67岁,最忌讳的就是死。有个姓朱的小官把握她这个心理,先说“臣梦陛下寿满八百”,又说“梦陛下发白再玄,齿落更生”。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的马屁,武则天非常高兴,给他连着连提拔。但这货还想再接再厉,于是充分发挥睁眼说瞎话的特长,说他路过嵩山时,听到嵩山在欢呼“圣神皇帝万岁”。


但这次,武则天就不理他的马屁了,没再升官,就赐给他了个笔袋子,也不知道意思是不是让他好好装笔……再后来,就找个理由直接革职赶回家了。


人家武则天是玩政治的,知道靠拍马屁上来的人一般没什么真才实学,也就养着逗逗闷子,高兴了赏赐一二而已。还能光凭着马屁就让舔狗们进核心圈儿?真把主上当傻子啊!


好马屁是怎么拍成的?

不过,也还真有主上是傻子,把拍马屁的引为心腹、用作股肱。


显然,这种玩法是要等着自掘坟墓的。


比如汪精卫,周佛海为了拍他,称,“相信主义要做到迷信的程度,服从领袖要做到盲从的程度”……


这马屁,硬邦邦的,拍得汪精卫真信了。伪政府成立后,他委任周佛海为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秘书长、中央储备银行总裁、保安司令等一大串核心要职,堪称恩宠无两。


结果呢,没一两年,周佛海已经暗中向重庆投诚自首,并且都接下“相机诛除汪精卫”的秘密任务了。


再如崇祯皇帝,他非常信任一个“有口才”的大臣魏藻德。而这货最大的本事,就是揣摩帝王心术,然后顺着上意迎合拍马。崇祯被他拍得如获至宝,四年时间就把他拔擢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


只不过,魏藻德实在是除了拍马啥都不会,任由烽烟四起而束手无策,李闯都兵临城下了,还只会撅着屁股对皇帝磕头,气得崇祯只好收拾上吊去了。


把主上坑死后,刚才还在拍马的魏藻德则连忙换好衣服去叩见农民军,口称“先帝无道”,自请效力新朝。


群众的眼睛毕竟是雪亮的。这样的马屁官儿,谁还不知道你啥揍性?谁还不知道该怎么收拾你?


史书记录,农民军将领把魏藻德臭揍了一顿,又“呼左右批其颊”,把他跟条死狗似的架起来,大耳刮子跟不要钱似的往脸上忽。(转发好文,原作者常如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