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三大互联网巨头,为什么阿里喜欢收购,而百度腾讯喜欢研发?

我有壹壺酒


也不完全是这样,对于这些巨头企业来说,该收购的时候就收购,该投资的时候就投资,不管是百度、还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其实都收购了一定数量的企业。只不过三者在战略上有一定的差距,最终结果就有了一些不同。

百度喜欢自己来,战略布局和技术投资比重大

百度的技术基因太强了,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更多的还是喜欢自己来,因为百度永远觉得别人做得远没有自己好,所以你去看百度的家族里面,几乎大多数都是百度自己推出的。即使百度有收购,那都往往是到了百度高管到了真正不得不收购,或者说是一个在技术领域非常让李彦宏感兴趣的公司,曾经有个江湖传言,一次百度的几个高管跑到李彦宏的办公室,美国某某企业我们收购吧,不然被别人买了,李彦宏自信满满的说,不用担心,我们的竞争对手从来不喜欢收购纯技术型企业,不得不说百度在这一点上是真正中国真正具有硅谷极客文化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这也许跟李彦宏很强的技术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如今百度的技术这么强,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可以说是世界级别的,以及当年李彦宏也是带着专利创业也能很好证明这点。

收购hao123和天空网站,把握住了传统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入口,非常成功;收购千千静听,后来改为百度音乐,现在又改为千千静听,算是失败了;收购点讯输入法,并且改为百度输入法,非常成功;收购91无线,还创下了当年收购记录,一场失败的并购;收购百度糯米,虽然没能超越美团,但是糯米发展还不错了,据说还盈利了,不过没能完成百度的战略布局,也算是失败的。

腾讯先喜欢自己来,后面逐渐开始投资布局

早些年腾讯跟百度一样,因为产研文化比较重,腾讯早起也是喜欢自己做。比如觉得电商是个机会,就把易迅拿过来自己做,觉得微博不错,又做了腾讯微博,觉得短视频不错,也做了微视......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产品做出了水平,比如全民K歌就实现了对唱吧的超越,做天天P图就实现了对美图秀秀的超越,不过这样的成功几率总是五五开。

在刘炽平得到腾讯的信任以后,就对腾讯的战略进行了一大波的改革,腾讯转为投资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做不了分类信息,就投资了58;做不好电商,就投资了京东、唯品会、拼多多;自己做不好打车,就投资了滴滴;自己做不好本地生活,就投资了美团点评;自己做不好搜索,就投资了搜狗......并且从战略上来讲,腾讯的这些操作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包括腾讯嫡系的阅文集团、腾讯音乐,也都发展非常好。

腾讯系企业在腾讯的生态内得吃得喝,腾讯给流量、给用户,还不干涉你的日常运营管理,每一家企业腾讯往往都成了大股东,但是腾讯从不要求控股,可以说是非常良心的了,每一个创业者都喜欢这样的大哥。

阿里巴巴喜欢控股、以及完全收购

与百度、腾讯不同,阿里巴巴还是蚂蚁金服,更喜欢的还是控股,甚至直接完全收购,而且收购以后首先给高管换一波,逐渐阿里化,但是往往本末倒置。阿里这种强势的投资战略,加上阿里巴巴很强的企业文化,很难和外来的企业进行兼容。从战略上阿里巴巴收购这些企业往往都是寻求对于自己已有的战略进行补充完善,说白了就是为了吸血为自己的核心业务补血的,阿里这样的战略导致阿里的收购往往就容易出一些问题,让大家觉得阿里巴巴毁掉了很多经典的产品。

阿里巴巴这么多年来,收购了雅虎中国、高德、UC、天天动听、虾米音乐、饿了么、万网、豌豆荚等等企业,高德地图目前发展不错,不过去年又被百度地图反超,万网不算失败,阿里巴巴后来把万网并入阿里云,但是阿里云主体毕竟还是王坚博士带着阿里的同学自己做出来的,万网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不算失败,但也不能算成功。

另外的一些就比较失败了,而且阿里巴巴真的是毁了太多的经典,我曾经多么喜欢UC浏览器,除了Chrome和Safari就是UC了,阿里收购以后成了淘宝新闻浏览器,现在我已经不用了,备用浏览器换成了QQ浏览器。天天动听是千千静听之后最喜欢的音乐客户端之一,当年的高清音质和漂亮的UI界面真的是怀恋,最后高晓松主导阿里音乐以后改成了阿里星球,基本宣告死亡,真的是气愤至极。优酷就不说了,也是曾经最喜欢的,因为丰富的UGC内容,除了YouTube最喜欢,当然现在我基本是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了,优酷手机客户端、网页端的体验真的是太差了。豌豆荚,也是曾经的经典,豌豆荚、豆瓣都是我曾经喜欢的比较好的工具,现在......说实话,阿里收购了饿了么,真的是饿了么担心,而且非常担心。

百度喜欢自己干,腾讯是先自己干后面转为帮别人一起干,阿里则是喜欢控股、收购。我不能说绝对的哪种好与坏,不过从我、以及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其实不太喜欢阿里的方式,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很多喜欢的应用确实被阿里给做烂了,而从企业的角度,很多阿里收购的企业都衰落了,而且很多腾讯、阿里共同投资的企业,比如滴滴、美团、58同城渐渐的都成了完全的腾讯系,其实也能说明一些道理。阿里的控制欲太强,阿里独特的企业文化外埠体系也很难融入,导致企业被阿里收购以后很难融合的。

当然对于企业本身来说,肯定不这样考虑,只要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就可以了。

本文系字节跳动签约作者-悟空问答专稿,未经允许转载必究!

EmacserVimer


说到收购,可能最善于收购的,不是阿里,而是腾讯。

私募市场数据追踪机构道琼斯风险资源(Dow Jones VentureSource)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腾讯已经入股了277家创业公司,其投资步伐在去年开始加速。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单是2017年,腾讯就投资了80多家私营公司和上市公司。

也正因为如此,一篇《腾讯没有梦想》的文章,也热透网络。甚至有分析认为,如此大规模的收购,特别是对创新型公司的收购,有可能会产生扼杀创新的后果。

当然,在腾讯疯狂收购的同时,阿里也在加快收购步伐,2017年共参与了32宗并购交易。只有百度热衷于人工智能,没有像腾讯阿里那样在收购其他企业上大打价格战。

所以,在互联网企业收购问题上,必须密切关注,注意巨头们的收购新动向。过度收购,必然造成不良的市场反应,造成投资者对企业驾驭复杂实务的能力表示担忧,最终只能将其并购或破产


谭浩俊


据说,从今年下半年起,腾讯投资业务显著收紧,步调放缓。具体表现为:与业务弱相关的项目几乎暂停接触,已投项目因不符业务需求跟投停滞。有业内人士称,尽管腾讯此前对泛文娱、游戏等自身擅长的关键赛道就相比电商、AI等赛道更为强势,但最近一段时间的“掌控”正进一步加强。近期,在泛文娱领域,腾讯投资加大了对字节跳动的打压。

在BAT三家中,最喜欢投资收购的就是腾讯。如果自己能山寨来,就山寨来做一个,如果发现自己做不好,就投资买下,或者,先山寨,一旦被发现投诉,那么就买下来。

据说,阿里巴巴准备放空间站了!10月22日,阿里巴巴确认,阿里即将启动“一站一星”计划,向太空发射“糖果罐号”迷你空间站和“天猫国际号”通讯卫星。据项目组人士介绍,该计划能更好地实现“双11”期间线上、线下互动,届时全球消费者可以收到诸多来自太空的惊喜,分享快乐。此外,阿里还将通过“一站一星”计划,和多家科研单位合作,共同探索相关空间技术及无人驾驶技术的行业落地。


马继华


从表面上来看,百度自己研发的产品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多,从百度的官方上面就随随便便可以看到上百个属于百度的产品。

百度相关的电脑软件和手机APP等产品,都至少是上百个。

另外从表面上来看,腾讯的产品也是非常非常的多,就只是从腾讯应用宝的腾讯专区产品中可以看到,这其中腾讯的产品就有131个。


但是关于阿里的产品,也就是淘宝,天猫,支付宝等相关的产品,另外从表面上来看,阿里确实是有点以收购为主,而百度腾讯都是已自己研发为主,那么真正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来说说百度,其实百度真正核心的产品也就是百度的搜索引擎,百度的其他很多的产品,都是没用任何核心在内,几乎都是一些辅助性的小工具,并且都是没用不可替代性在内的,比如说百度地图,如果没有百度地图,我们真的找不到路?

还有腾讯,你说腾讯都是自己研发,我就想问一下,除了QQ以外,腾讯自己研发了多少产品?这微信是腾讯自己研发的?这腾讯的大部分游戏都是腾讯自己研发的?腾讯游戏那么多,真正是属于腾讯自己研发的又几个?

最后我们来说说阿里,首先阿里巴巴这个产品是阿里研发的,淘宝天猫是阿里研发的,支付宝是阿里研发的,阿里云是阿里研发的,说到这里,我觉得就已经够了,因为阿里就光靠自己研发的这几个产品,就已经可以和其他家的产品对比了。

我觉得,阿里研发的产品少,那是因为阿里根本不想去研发一些没有用的产品,我们看看阿里云的技术,从14年双十一开始,阿里云就开始升级研发阿里云的技术,一直到后来12306也都来求助阿里云,希望能借助阿里云的技术,如今不管是12306还是淘宝的双十一双十二,都是至今没有出现过卡顿或者掉线的情况。

阿里不是没有研发,而是阿里在研发更加能让我们轰动的产品,另外,其实BAT三家看到好的产品,都会去进行收购。


文非


阿里的服务意识比较强,淘宝,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云……都是为了大众服务……这些也都是研发出来的啊!而且看看十年前马云看好云服务的时候……马化腾和李彦宏坐在台上大言不惭的说那可能是几百年后的技术!现在十年做到世界前三了!这两个逼货着急了……开始抄……但是晚了!前阵子腾讯云数据丢失事件……人家让赔1000万!腾讯只赔13万……叼毛不?!

百度这儿子的产品除了搜索我们没得选择只能用它!google回来了谁还用它个垃圾!百度云盘……不安装客户端不让下载!装了客户端不充会员给你限速……牛逼不?!这产品体验一片骂声……21世纪大家都愿意为服务买单了,它这服务毁人三观!


提上裤子翻身就跑


准确来说应该是BAT三大互联网巨头都喜欢收购,而阿里则在收购这方面表现的更加明显一些罢了。

个人认为阿里走的有点类似帝国系统,或者苏联体系。而腾讯百度或许有点欧盟体系。而马云自己也曾经说过阿里巴巴要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经济体呢?至少你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生态系统,才能做到营收持续的增长,让投资人持续看好你吧。所以便有了“阿里喜欢收购”一说。

不过话说回来,阿里虽然喜欢收购,但是收购后能不能把公司做好确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投资与创业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投资是门技术活,创业是件体力活。所以,从本质上来看,投资并不等于创业。

就拿马云来说,他作为创业者真的是除了牛13,再也找不到其他词来形容了。但是在创投项目投资上却真的不太顺心。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凡是被阿里收购的创业公司要么沦为路人,要么反响平平。

比如早期的互联网搜索巨头雅虎中国,在2005年就被阿里收购,尽管马云在雅虎中国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毫无建树,后来无奈将雅虎中国搜索业务整体打包给UC重组。

在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中国万网,在2009年被阿里收购。收购前中国万网的名气在业内可是数一数二的。但是收购后合并成阿里云。虽然中国万网的品牌被保留下来了,但是知名度和市场价值早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了。

还有天天动听,其在酷狗和QQ音乐移动端转型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积累的大量的手机用户,本来是最有可能成为独角兽的一家创业公司。

但在2014年被阿里收购以后更名阿里星球,坚守多年的老用户都将它无情的抛弃,一手好牌就这样被打烂了,真的是非常可惜...



在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圈里,新兴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上总也绕不过“BAT”三座大山,无论是美团、滴滴,还是携程、饿了么,他们背后的投资者都或多或少有着“BAT”的身影,换句话说收购和投资新兴的巨头是老牌巨头保持竞争力的惯用手法,“BAT”都用的炉火纯青,不存在谁强谁弱。

像“BAT”这样级别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研发或者收购新产品上肯定会有自己的考量,这要和企业自身的创业基因有关。“BAT”都有自己典型的产品风格,阿里注重交易、腾讯注重社交、百度注重搜索,而三者在彼此的领域虽说也都有涉及但显然也都竞争不过对方,所以只能以收购有一定市场份额的新型科技公司为主要手段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回到题主说的阿里不注重研发,其实是很片面的,以题主举的例子来看阿里收购虾米和UC都是针对C端的产品,并且是以搜索和娱乐为主,这两方面阿里本来就不擅长,而这两方面则是百度和腾讯擅长的地方,阿里如果去研发同等类型的产品在陌生的领域竞争,可能失去的会比得到的多,腾讯投资京东和拼多多、唯品会也是同样的道理。

并且阿里的科研实力和百度腾讯比起来也丝毫不差,只是阿里的研发方向和百度、腾讯不尽相同,百度腾讯由于其自身发展的原因,他们的新产品很容易被用户用到,用户也能最感同身受,而阿里则更注重底层基础的研发,像阿里云计算、AI人工智能、智慧物流这些C端的用户可能没办法直接的感受到,但对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

发展的机会转瞬即逝,对于“BAT”这样的巨头而言由于体量巨大,方向上很难快速地跟上,所以投资新兴的科技公司是一个抢地盘的好方法,先抢到地盘然后自己的研发迅速跟上,才能持续的保持自己的竞争实力,阿里是这样,腾讯和百度也绝不逊于阿里!


苏小文


不能说腾讯不喜欢收购,去看下他们每年入股和收购所需的资金,再看下当年的营收,已经超过了本年打的营收,为什么还要去做这件事情?马云说过,阿里巴巴要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如何才能成为经济体,至少你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生态系统,才能做到营收持续的增长,让投资人持续看好你,小马哥上次在大会上也说:和阿里的竞争覆盖了很多方面,双方都是要更好的打造自身的壁垒,互联网瞬息万变,谁也不能确认自己能在下个年代如何?

当你有优势、有能力打造自身壁垒的时候,你是不会放过的,这就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百度经历几次风波,又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专注自己的AI领域,准备迎接下一个新时代


极光互娱


感觉问题不太精确,阿里习惯收购,并不代表不喜欢研发,或者不研发,而且相较于腾讯百度,阿里的研发力度更加强大,否则阿里了就不会成立达摩院,网上关于阿里喜欢收购,一方面可能与公司领导有关,马云相对比较开放,而且公司关注度也比较高,所以公司曝光率高,另一方面是公司决策和体系有关,相较于其他两个公司,阿里走的有点类似帝国系统,或者苏联体系,而腾讯百度或许有点欧盟体系,不能说哪种体系好,只能说哪种更适合,所以或许给人误导说阿里喜欢收购,一点见解,如有不对请包涵


開元天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