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平利法院:“越洋”调解化纠纷,快速结案获点赞

中国法制西部网 讯(高希建 李思科 通讯员 梁锐)3月10日,平利法院八仙法庭利用微信平台,迅速调解一起涉境外务工人员的借贷纠纷,从立案到结案不足24小时。

原告陈某起诉至法庭,要求被告邹某偿还借款12000元。但因邹某外出不在本地,一直无法取得联系。

案件就是命令,送达就是责任。八仙法庭立案后,立即开始着手送达事项。做好个人防护后,法庭干警前往被告邹某户籍地去送达。在向当地村委会了解被告情况后,均得知无法联系。法庭遂前往被告邹某的父母家,寻找邹某联系方式。在与其父母交流过程中了解到被告邹某在非洲务工,由于手机信号差,家人都很难与其取得联系。经过沟通疏导,被告母亲答应拨通邹某电话尝试取得联系。经过多次拨打,在与邹某短暂通话后,法庭干警与其互加微信,通过微信向其送达了诉状副本等材料,并在微信中同其商定开庭审理事宜。为方便邹某诉讼,法庭干警在征得原、被告同意后,当日下午组织双方在微信调解室成功调解该案。最终被告邹某承诺在限定的时间内一次性偿还原告陈某的借款,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该案迅速审结。

从立案到结案不到24小时,从无法送达到微信送达不到2小时后开庭,让当事人充分认识到八仙法庭的“雷霆办案速度”。原告陈某某一纸诉状将被告邹某某起诉到八仙法庭,要求邹某某偿还陈某某借款12000元。当承办法官向原告陈某某询问被告邹某某是否在居住在诉状上的地址时,原告陈某某告诉承办法官被告邹某某不在本地,无法联系上。案件就是命令,送达就是责任。八仙法庭立案后,立即开始着手送达事项,法庭一行人带好口罩后决定前往被告邹某某户籍地去送达。车辆在山路上行使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到达当地村委会,向当地村委会的干部详细了解被告邹某某的动向,村委会干部称被告邹某某确实不在家,他们也联系不上。在向村委会干部了解到被告邹某某的父母住址后,法庭工作人员又急忙赶到被告邹某某的父母家,希望碰碰运气,看能联系上被告邹某某不。到达被告邹某某的父母家后,法庭工作人员表明来意后,在与其父母攀谈过程中了解到被告邹某某确实不在家,在非洲务工,由于在非洲手机信号差,家人都很难联系上被告邹某某。经法庭工作人员一番释法说理后,被告邹某某母亲答应拨通了被告邹某某的电话联系被告邹某某,拨了多次终于与被告邹某某联系上,由于考虑到国际长途比较昂贵,于是法庭工作人员在与被告邹某某短暂通话后,通过加其微信的方式向其送达了诉状副本等材料,并在微信中同其商定开庭审理事宜。由于被告邹某某人在国外,无法赶回来,于是法庭工作人员便在征得原、被告同意后,便在送达的当天下午牺牲午休的时间组织双方在微信上调解案件,最终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成功调解了此案,被告邹某某承诺在限定的时间内一次性偿还原告陈某某的借款。事后,双方当事人对法庭的办案速度和处理结果不由的称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