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東|中國山水畫走向歧途的始作俑者


孔祥東|中國山水畫走向歧途的始作俑者

沈周《東莊圖冊》

中國山水畫走向歧途的始作俑者

孔祥東/文

孔祥東|中國山水畫走向歧途的始作俑者

《東莊圖》,明代1473年,沈周,冊頁

龐萊臣藏畫展有一幅《春山積翠圖》,可見明初宮廷山水畫沿著南宋的路徑形成浙派。王履強調師心與師自然、繼承與反傳統的統一,後期浙派吳偉、藍瑛等上溯晉唐五代,這類山水畫由於未入藏家的法眼,使後半部山水畫史刪削了實際存在的多姿多彩,顯得單調乏味。這是許多接觸過畫史一流名跡的看展人才敢於說出的事實。


孔祥東|中國山水畫走向歧途的始作俑者

明代在蘇州地區形成富裕階層,中國畫服務於宮廷的功能向社會人群擴散,唐、祝、文、沈等文人兼書畫家,鬻文賣畫成為職業。客觀上賣畫不同於為皇帝畫畫,畫家與買畫人之間,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文人士大夫的畫家一方;主觀上前代那麼多成熟的圖式會不自覺地形於筆端。這是明以降中國畫發展的主流基調,明代繪畫如果有繼續沿著前代往外緣擴展的,那就是前所未有的走向世俗領域,比如這次展出的沈周《東莊圖冊》,不妨看著是《明皇幸蜀圖》、《千里江山圖》、《江山秋色圖》等另一類經典往世俗細微處的延伸。晚明人像寫真也是寫意往精準實用方向的發展。


孔祥東|中國山水畫走向歧途的始作俑者

龐萊臣所藏明代山水,吳門之前尚見豐富多彩,吳門之後項元汴、卞文瑜、李流芳、楊文驄等,個個筆精墨妙,只是少了一些自然意趣。而最重頭的主角董其昌,其作與他的同時代人相比,皴法略顯粗疏、乾渴,設色要麼渾濁晦暗,要麼膩而不化。再看臺北故宮所藏董其昌同時代的張宏、吳彬,仍然在中國山水畫既有的自然氣息加個人感情抒發這一軌跡上徜徉。龐萊臣為什麼排斥這一路山水畫呢?包括前述浙派和清初明遺民群體得自然氣象的山水,顯然都是受董其昌貽害!


孔祥東|中國山水畫走向歧途的始作俑者

董其昌之前浙派、吳門均影響巨大,他畫得不好又如何能壓倒對方呢?唯一的辦法是顛覆既有的價值評判標準。董其昌以其個人影響力梳理出一套中國山水畫發展史,說山水畫自唐代開始就像禪宗一樣分為南北二宗。北宗以李思訓父子為源,傳北宋趙氏諸家、南宋院畫、浙派;南宗始祖王維,傳董、巨、李、範、大小米、元四家、文、沈。繪畫方法上北宗著色、鉤斫,南宗渲染;畫家身份北宗為畫匠,南宗為文人。董其昌開中國畫宗派源流,以南宗正傳自居。南北宗論通過董其昌的弟子王時敏、王鑑,後繼者王翬、王原祁,在清朝獲得正統地位。清人方薰說:自其“開堂說法以來,海內翕然從之,沈唐文祝之流遂塞,至今無有過而問津者。近來又以虞山、婁江為祖法,也不參香光。”王原祁成了後世山水畫新的宗主,其《雨窗漫筆》說:“明末畫中有習氣惡派,以浙派為最。至吳門雲間大家如文、沈,宗匠如董,贗本混淆,以訛傳訛,竟成流弊。廣陵、白下,其惡習與浙派無異。有志筆墨者,切須戒之。”此論將與他生活時代接近的明遺民為主體的新安畫派、金陵八家、四僧,揚州派袁江袁耀一脈等等,一網打盡。


孔祥東|中國山水畫走向歧途的始作俑者

王原祁確實把董其昌倡導的筆墨形式發揮到了極致,但這是山水畫發展的派生,將之視為正宗和唯一,從而使山水畫創作完全與自然生態割裂,就陷入了抽象的筆墨形式陷阱。


孔祥東|中國山水畫走向歧途的始作俑者

董其昌《青弁圖》立軸,紙本水墨 。縱225釐米,橫66.88釐米。現流落於(美)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孔祥東(南京) 作家、收藏家。江蘇省作協書畫聯誼會副秘書長,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