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为什么当着贾母,揭穿吃的米“可着头做帽子”,不顾及王夫人的脸面?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到了小说的七十五回,贾母已过完了八旬之庆,贾府的家底是彻底空了。这一回,比较详细地描写了贾母的一次午饭,陪着老太太吃饭的是探春和宝琴两位姑娘,一旁伺候的有王夫人、尤氏、鸳鸯等。

贾府的老规矩,各房要孝敬长辈菜品,贾母一看发话了,说现在不比从前了,把这些都免了吧。这里具体写了三个人的,贾赦送来的两碗菜,大家都看不明白到底是个啥,贾母连看都没看就说让送回去,说自己想吃了再来要,这个举动含义颇深,可是有一点不可否认,贾赦这两碗菜肯定不怎么样。贾政孝敬来了一碗鸡髓笋还不错,贾母略尝了一口,王夫人送的是椒油莼齑酱,其实就是用莼菜腌的小咸菜。王夫人说了,面筋豆腐老太太不爱吃,只好送这个,也就是说王夫人的餐桌上,不是面筋豆腐,就是小咸菜,虽说是吃斋,堂堂荣国府主母,也是寒酸了。

贾母的饮食代表的是贾府的最高水平,贾母这里都上了咸菜了,别处可想而知,这一点,贾母再清楚不过,这个老太太可是有几个心肝肉要疼的,老太太吩咐:将仅供应自己、也只有一碗的红稻米粥,吃了半碗,剩下的半碗让送去给病中的凤姐吃;一碗笋和一盘风干果子狸,让送给黛玉宝玉;一碗肉让给贾兰送去。想想当年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顿饭,贾母那个场面派头,前后落差甚大。

非常令人吃惊的是不但红稻米粥只供应贾母一人,连供应主子的米饭都困难了,贾母饭毕,尤氏告坐吃饭,丫环给宁国府主母尤大奶奶盛的是下人吃的米饭,贾母就骂丫环说你昏了头了,给你奶奶吃这个饭。丫环就回话,今天吃饭的人多了一位,这里指的是探春,所以,米饭就没有了。鸳鸯这个时候说话了:“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裕也不能的。”王夫人也连忙向婆婆回话:“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

鸳鸯这话是当着众位主子奶奶们说的,她一个奴才可以这么说话吗?尤其是王夫人作为当家主母,王夫人听着,有没有被打脸的感觉呢?要说在太平富裕时期,的确如此,可是当下田庄上的天灾人祸,别说是鸳鸯、王夫人了,连贾政、贾琏等也解决不了,甚至责任也不能全算到他们头上去。所谓旱涝不定,这话有水分,天灾是一方面,贾府昌盛了近一百年,天灾见得多了,为啥这二年连日常吃的米都成问题了?恐怕还有人祸。

鸳鸯说的是贾府经济捉襟见肘的事实,王夫人解释得更细了,看似帮小丫环解了围,更重要的是要避免贾母不高兴。可是家道艰难,的确快要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贾府家大业大不假,可人口也是极多的,这么多张嘴要吃饭,天灾加上祸,这些人的生计也的确是个问题。《红楼梦》在六十九回之前,虽说是经济不断滑坡,银库越来越紧张,但还从来没有过吃饭问题,现在贾府的米粮都要出问题了,实在是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鸳鸯是贾母的大丫环,连霸王似的凤姐尚要尊称一句“鸳鸯姐姐”,爷们贾琏也要恭恭敬敬。可以这么说,鸳鸯的体面和荣国府里年轻的主子也差不多,她也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她说的话,王夫人也得给三分重视。

鸳鸯和王夫人其实非常像贾母和赖嬷嬷,赖嬷嬷因为伺候过更高的长辈,她在贾母面前都是有资格坐下的。所以如果鸳鸯去荣禧堂,贾政和王夫人虽说不至于像贾琏凤姐般恭敬,但至少是会非常客气的,就像贾母和赖嬷嬷的关系。荣国府的子孙不成器,可是对待长辈的礼节做的还是可圈可点的。

鸳鸯当然是会很尊敬王夫人的,尊敬归尊敬,她的主子的贾母,贾府丫环里,再也没有人地位高过鸳鸯,体面胜过鸳鸯。所以,鸳鸯首先要维护的是贾母,如果贾母和王夫人发生矛盾或分歧,以鸳鸯的人品,她不可能像袭人那样弃旧主,只为自己考虑,她对贾母的忠诚可以说是最高的忠诚,在维护贾母的过程中,就算是不得不略扫王夫人等人的面子,他们也只好忍住。没办法,辈分就是硬道理。


屏山品红楼



题目中提到的这件事,是在《红楼梦》的第75回。这贾府已经是越来越衰落,吃穿用度都以前没法相比。

贾母自己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书中写道:

贾母见自己的几『色』菜已摆完,另有两大捧盒内捧了几『色』菜来,便知道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贾母因问:“都是些什么?上几次我就吩咐过,如今可以把这些蠲了罢,你们还不听。如今比不得在先的时光了。”

贾母看到各房给自己孝敬的菜蔬,说以后不要了,因为现在比不得以前了时光了。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中有很多关于饮食的描写,比如茄子可以用十几道工序去做,而且要配十几只鸡来作成茄鲞。贾宝玉生病了,想吃那个小莲蓬小荷叶做的汤,还要有一套专门的模子,都是刻成精致的图案,一个个才豆子大小。出生贵族嫁入豪门的薛姨妈都惊叹。可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还有书的一开始,刘姥姥去见凤姐,作者也写凤姐吃饭的情景,一大桌子的鸡鸭鱼肉只是略动了几样就抬下去了。

可以说,《红楼梦》是写了贾府从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到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过程。

而第75回这种衰落的端倪已经越发明显。

尤氏吃的已经是下人吃的饭了。

书中写道:

“因见伺候添饭的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饭,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馀也不能的。”王夫人忙回道:“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贾母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粥来’。”众人都笑起来。鸳鸯道:“既这样,你就去把三姑娘的饭拿来添,也是一样。就这么笨!”尤氏笑道:“我这个就够了,也不用取去。”鸳鸯道:“你够了,我不会吃的!”

这短短的一段话,给我们透露出以下几个信息。

第一,贾府已经到了吃穿用度比较艰难的时候,贾母也深刻这一点。

第二,尤氏这个人是比较让是的,不会和别人争抢,能将就会谦让。所以她能够在宁国府那种复杂的情况下,在贾珍的淫威下,保持着自己宁国府大奶奶的地位不动摇。


第三,鸳鸯已经在贾府的主子面前,肆无忌惮了。

我们知道鸳鸯刚刚拒绝了贾赦的纳妾要求,而且以死反抗。用王熙凤的话来说,就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连死都不怕的人,还怕什么呢?

所以鸳鸯就当着贾母的面直接说出了,现在是米也不能可着劲吃了的情况。

第四,王夫人的话其实是一种对自己当家失败的推脱。

说自然灾害,田庄收成不好,说怕一时缺了买的不顺口,但实际上,言下之意,仍然是家里的用度已经开始艰难。

到了第75回,贾府真的是已经是大势已去,衰落之势无可挽回了!


凡眼看红楼


当时的情况是,贾府经济上入不敷出,正大步伐地走向没落,吃穿用度已到了吃紧时。以前富裕时,大手大脚习惯了,老太太身边的丫鬟们也能够跟着老太太借光,吃得好、穿得好。现在不一样了,给老太太的供应变得将够用,没有什么剩余油水可捞。老太太虽然不知道,作为身边打理生活的大丫鬟鸳鸯却知道。

那个时候,贾母吃完饭,留下尤氏吃饭。自己吃的红稻米粥,尤氏吃的是下人们吃的普通的白粳米饭,贾母就问为什么。伺候的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就是说老太太吃完了,剩下点刚好探春来,就给探春吃了,没了。


鸳鸯就没客气:"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鸳鸯的话听起来有点抱怨,毕竟她只是当差的丫鬟,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生活上忽然的紧缺让她们不习惯。

作为当家人的王夫人听了鸳鸯这话自然脸面上挂不住,因为抠抠气气不是富贵人家的行事派头。所以王夫人忙解释:“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

王夫人一方面要对付财政困难,一方面还要维持富贵人家的体面,不容易。贾母是识大体之人,什么不知道,因此体贴地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 来。"



如果话到这里就结束了,那我就会认为鸳鸯的话没什么深意,想到哪就说到哪,可是她又说:"既这然,就去把三姑娘的饭拿来添也是一样, 就这样笨。"意思是说既然三姑娘探春来这里吃饭,那么她那里的饭自然剩下了,把那饭取过来不就有了!但是尤氏是个省事的人,她笑道:"我这个就够了,也不用取去。"鸳鸯道:"你够了,我不会吃的。 "意思是说,你是够了,我还要吃呢!

也就是说,鸳鸯仗着贾母对她的宠爱,生活品质要求高,愿意吃好的,反映出她平时的高傲态度,也反映出她对现在拮据生活的不满。所以她说出的话:“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的。”就不仅仅只是她嘴直,实话实说那么简单了,应该带点抱怨在里头给当家人听,目的是改善改善这种情况。


闲置红楼


七十五回尤氏因为抄检大观园被惜春叫过去一顿数落,惹了一肚子气还要去贾母跟前伺候吃饭。贾母饭后让尤氏也吃了饭再去。这是贾母的恩典,尤氏必须领情。结果贾母的专用米饭没有了,尤氏吃的竟然是一碗丫头们用的白粳米饭。贾母提出异议,鸳鸯竟然毫不顾及王夫人在侧,直接揭穿贾家穷的少米下锅的窘境。令王夫人不得已站出来解释无米的原因。

贾母负手看着取乐。因见伺候添饭的人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王夫人忙回道: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贾母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说得众人都笑了。

鸳鸯当着王夫人的面揭穿贾家入不敷出的现实很不妥当。作为贾母身边大丫头,她可以不介意尤氏王熙凤等孙媳妇。王夫人还是她不能得罪的。可鸳鸯却毫不在意。直接说出让王夫人紧张异常的话。

贾家确实穷了,之前贾母过生日,王夫人靠典当了库房里存放的一堆锡器家伙才圆过去脸面。她说贾母的米因为旱涝不均歉收是事实。五十四回乌进孝来宁国府就对贾珍说他兄弟先管着荣国府七八处庄子,也不过才有和宁国府差不多的收益。可知荣国府田里的收入少的可怜。只是这里是有个大问题。古人靠天吃饭。粮食歉收很正常。但要说贾家的田庄都出问题,显然并不可信。尤其乌进孝他们管的庄子看样子就应该在东北,东北出现持续水旱天灾的情况并不多。荣国府的情况,与周瑞管理下的田庄“硕鼠”横行,中饱私囊有关。这说远了。

贾家田里歉收,就应该安排人去买。王夫人说买的不合口不过是托词。本质上还是没钱。贾母一清二楚,替她解释“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

那么鸳鸯为什么不怕得罪王夫人当众打脸呢?皆因贾赦要鸳鸯做小老婆被她拒绝后,彻底释放了奴性。光脚不怕穿鞋的。贾赦她都敢得罪,又怕谁?既然这一辈子都完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贾家在王夫人手中越来越差是不争的事实。鸳鸯是贾家家生子,从小长在贾家,贾家当年盛况她没赶上,可她小的时候也要远远强于现在少米下锅的窘迫。贾母管家时,贾家鼎盛与后期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鸳鸯从小跟着贾母,内心中对王夫人管理下的荣国府江河日下心知肚明,因有成见而不尊重。当初身有束缚不敢说,现在破罐子破摔无所畏惧,不用再看谁的脸色。所以,鸳鸯丝毫不给王夫人留面子,当着贾母撕下她的遮羞布,暴露出心中对王夫人本能的成见。

鸳鸯没有冤枉王夫人。古代确实男权社会,但并非所有女人都没地位。贾家贾政主外,王夫人主内,是中国人实行了千百年的家庭构成。王夫人作为管家人对如何花钱治家有绝对权力。也对男人主外有规劝义务。所谓“妻贤夫祸少”。荣国府内部问题重重,王夫人视而不见,本就是她失职。贾家抄家不是王夫人的责任。但贾家衰落,贾政等男人主要责任,王夫人同样难辞其咎!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七十五回,比较详细地描写了贾母的一次午饭,陪着老太太吃饭的是探春和宝琴两位姑娘,一旁伺候的有王夫人、尤氏、鸳鸯等。

此时贾府已是危机重重了,从贾母的餐桌就可以看出:第一,贾母决定取消各房另外孝敬她菜品的旧规矩,因为日子艰难了;第二对于自己几个疼爱的人,赏赐的都是剩菜剩粥,老太太吩咐:将仅供应自己、也只有一碗的红稻米粥,吃了半碗,剩下的半碗让送去给病中的凤姐吃;一碗笋和一盘风干果子狸,让送给黛玉宝玉;一碗肉让给贾兰送去……



当然,不仅是餐桌上简单,更让贾母诧异的是:贾府出现粮食危机了!

贾母吃完饭,接下来让尤氏吃饭,丫环给她盛的是下人吃的米饭,贾母就骂丫环说你昏了头了,给你奶奶吃这个饭。丫环就回话,今天吃饭的人多了一位探春,所以,米饭就没有了。鸳鸯这个时候说话了:“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

可以说,鸳鸯的话看似调侃,实际上是揭开了荣国府的经济危机的一角,吓得王夫人也连忙向婆婆回话解释:“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



为什么鸳鸯直言不讳,调侃出荣国府的经理窘境?!

第一,鸳鸯首先要维护的是贾母,

对贾母说出真实情况,是她的义务和责任。她对贾母的忠诚可以说是最高的忠诚,在维护贾母的过程中,任何隐瞒都是不诚实的,不忠诚的!说出真相就算是扫了王夫人等人的颜面,她也不能让贾母蒙在鼓里。



第二,只有鸳鸯说的才有权威性。

鸳鸯是贾母的大丫环,掌管着贾母的所有私房钱。行使着贾母的威严。泼辣霸气的凤姐尚要尊称一句“鸳鸯姐姐”,二爷贾琏对她也是小心翼翼恭恭敬敬的。她的地位大可以与贾琏等主子比肩,她说的话,自然有用。所以王夫人也得给三分重视,马上急急忙忙解释。



我是《每天读名著》,原创首发。欢迎光临分享!敬请关注留言!谢谢您的转发!


每天读名著


贾母的饮食一直都是贾府的最高待遇,可是如今贾府一年不如一年,贾母虽然还是可以维持当初的餐饮标准,可是对于吃的饭食都需要限量了。贾母是贾府的最高长辈,按照规矩她吃饭时自是所有的儿媳妇、孙媳妇都要在一旁侍候。

这天贾母吃饭王夫人和尤氏在一旁侍候,贾母吃毕饭便想着让尤氏接着来吃,尤氏推说自己一人吃一桌不好意思,于是鸳鸯、琥珀和银蝶三人来作陪,当小丫头不懂事儿给尤氏乘了一碗下人吃得白粳米饭,贾母瞬间就疑惑了问为什么会把下人的米饭给尤氏,丫头回答贾母的米饭吃完了,所以就添来了这样的米饭。

这个时候鸳鸯就解释了原因,王夫人也说了缘故,贾母开了玩笑这个话题就过了。鸳鸯当着王夫人的面揭穿吃的米“可着头做帽子”,这是不顾及王夫人的脸面了吗?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知道鸳鸯并没有这样的意思。

第一,贾家大不如前这是公开的秘密,不会损害王夫人的脸面



贾家早已大不如前,贾母是历经几代的当家人,她如何会不晓得。贾母以身作则,晚辈们都要不定期的给贾母进贡菜肴,贾母觉得太浪费,而且自己也吃不了这么多,所以就让大家不要再送了,可这是大家的心意,不好拒绝也只好作罢了。

贾家的近况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当家人和下人们都知道鸳鸯说的话是事实,而且这话也不会损害王夫人的任何利益,因此鸳鸯所说的话并没有什么妨碍。并且当时在场的都是贾家的自己人,她们知晓情况也不会多说话,所以鸳鸯说话也不必遮遮掩掩。

第二,鸳鸯对贾母从未有过任何隐瞒和假话,鸳鸯对贾母的在乎超过王夫人



鸳鸯是贾府的贴身大丫头,她从小就跟着贾母,也是贾母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因此她不会对贾母有任何的隐瞒或者是对贾母说假话,所以当贾母问起为什么上白粳米饭的缘故时,鸳鸯直言不讳。

换而言之,如果今天是别的事情即便说了会得罪王夫人,鸳鸯也会照说不误的,只是不会当着众人在场的时候说罢了。在71回里王夫人伙同邢夫人和尤氏给了王熙凤好大一个没脸,都把王熙凤欺负哭了。看到王熙凤带泪的眼睛贾母自然想要发生了什么,这件事情事关王夫人、邢夫人,可是调查出真相的鸳鸯也会照实回禀。

鸳鸯早已听见琥珀说凤姐哭之事,又和平儿前打听得原故。晚间人散时,便回说:“二奶奶还是哭的,那边大太太当着人给二奶奶没脸。”贾母因问为什么原故,鸳鸯便将原故说了。”

相较王夫人和贾母对鸳鸯的重要性,贾母自然更加重要,所以任何的事情鸳鸯都会对贾母如实相告。

第三,鸳鸯光明正大的说开了也是避免尤氏因受到怠慢而多心



鸳鸯在众人面前说出没有米饭的最真实的原因,其实更多的也是在顾忌尤氏。因为当事人是尤氏,丫头给尤氏添了下人的饭,如果贾母不发话尤氏也不会自己说破,但是贾府慢待尤氏的事情都会在尤氏心中留下不满。鸳鸯在贾母身边许久,她自然知道如何做事情可以照顾到所有的情绪和面子。

鸳鸯亲自解释了丫头上错米饭的缘故,王夫人也瞬间就反应过来了,所以不大爱说话的她也补充解释了这两年旱涝不定,稻米不能够按时相交,未免外边买来的不顺口所以按量做得缘故,这看似是在给贾母解释原因,也是在他尤氏打消疑虑。丫头们所做只是无心之举,并没有任何慢待尤氏的意思。

鸳鸯比王夫人做得好的地方在于,鸳鸯不仅解释了为什么上错米饭,还找到了解决措施,让小丫头把探春的饭拿来添上。探春这天跟着贾母吃饭,她的米饭自然也就留了下来。这是很简单解决措施,可是王夫人没有想到。

鸳鸯道:“既这然,就去把三姑娘的饭拿来添也是一样,就这样笨。”尤氏笑道:“我这个就够了,也不用取去。”鸳鸯道:“你够了,我不会吃的。”地下的媳妇们听说,方忙着取去了。

尤氏从来都是一个省事不爱计较的人,所以当知道事情始末的缘故后,她就主动说不必更换米饭了,她吃这个就很好,可是鸳鸯不能无礼,她必定要保护尤氏的面子,一定要让丫头把米饭更换了。这是鸳鸯对尤氏的尊重,也是鸳鸯做人做事的细心的地方。后来王夫人也自行去吃饭了,因此这事就完美的解决了。



小说红楼


鸳鸯本来就是个爽快人,不会卖乖讨好。家道败了下来,已经挪东补西,靠当东西度日:王夫人当了旧家具;凤姐当了项圈;贾链求了鸳鸯搬弄出老太太的东西往外当,这些老太太是知道的。家道的败落,只会起来越严重,是隐瞒不住的。让老太太稍有感觉,也好堤防着点。瞒过今日,瞒不过明天,早晚是要露馅的。

贾府穷了,作为内当家的王夫人,有责任,但也不能全怪她。男人们都还不作为:安富尊荣者甚多,运筹谋化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节省。如今外面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可着头做冒子这时,贾府的空架子已经摇摇欲坠了。还顾得上王夫人那个面子!已经靠当家什、手饰度日了,大小太监还常来打劫,危险已经临头,鸳鸯可能比那些只知安享尊荣的主子还要担心呢?





乐观ww


我认为这不是不顾及王夫人的脸面,反而是帮助王夫人的一种体现。

因为此时贾府已经走入下坡路。贾家情况瞒不过贾母,晚辈们不定期的给贾母进贡菜肴,贾母曾经说过吃不了这么多,不让大家再送了。鸳鸯借着“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的俗语巧妙地说出贾府的困境,给王夫人找了一个台阶,让她有机会把这种情况摆到桌面上,既解决了王夫人的尴尬,尤氏的难堪,更整洽了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婆媳感情。绝对是一种善举。

鸳鸯说完之后,贾线瞬间就明白了为何下人盛米饭给尤氏,也明白了王夫人苦衷,所以说出了“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

鸳鸯之所以这样,其实和她一贯的做人做事是分不开的,她作为一个家生子,在贾府身边,已经完全成半个“管家人”。

红楼梦第71回,贾母寿辰,排场很大,来客很多,大都是身份贵重之人,贾府也是花费了不少的银子去办好这件事。贾琏无法,趁鸳鸯来看王熙凤之际,请她帮忙,说出“求人不如求己”的话来。鸳鸯虽然当场没有答应,但是事后还是出手帮了贾琏的忙。鸳鸯这样做其实是回明了老太太的。而贾母默许的背后,其实是对她的一种认可。

其实早在第39回,贾府的几位姑娘奶奶们吃螃蟹时,提起鸳鸯时,李纨就说道:“大小都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有那个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哪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她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她一个人的话……”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鸳鸯敢于驳回贾母的话。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早就辅佐贾母开始管家了。

所以,鸳鸯有了这重特殊的身份外,她敢于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场合,说出自己该说的话,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因而,表面上的不顾及王夫人,实则是帮助王夫人。

朋友们,你认为我说的有道理吗?如果有,给个赞,如果有不同意见,请赐教!


小涵读书


《红楼梦》七十五回,八月十五夜,王夫人正给贾母讲,甄家如今抄没了家产,来京治罪之话。说话之间,开始吃饭。贾母问:怎么不盛我的饭?丫头们答,老太太的饭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鸳鸯说明[饭短原因]: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的。即按人头定量做饭,没有多余。王夫人则说明,[饭短原因的原因]:这一二年旱涝不定,庄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所以都是可着吃的做。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回答,不存在顶撞。贾府的经济支撑,主要靠收地租。连年的旱涝天灾,已使农民家破人亡。贾府无止境的豪奢铺张,致入不敷出,日渐枯竭,。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正是贾府衰亡过程的形象概括。贾府被抄,一切房地产归皇权,则是彻底断了贾府生路。


大展宏图3329


窃以为,这句话,其实不是鸳鸯自己的话语,而是替贾母发问的。


因为在鸳鸯说这句话之前,贾母已经亲自问了下人一句:

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

下人回禀了一句:

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

贾母未曾言语。很明显,下人的回答,贾母很不满意。

而鸳鸯,做为贾母的首席大丫鬟,亦是贾母的代言人。

所以,但凡鸳鸯去各房里传话时,各房主人站着听完的,因为鸳鸯代表的是贾母本人。

贾母自己也曾言道:

我凡百的脾气性格她还知道些。

这就说明鸳鸯是非常了解贾母的个性的。

但是身为一位侯门老太君,她不可能不顾身份继续责问下人和儿媳妇,“难道,我要多一碗富余都不能了么?”


所以,这个时候,鸳鸯必须站出来代为责问。


而贾府的丫鬟们是有替主子代言的使命的。

在文本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探春掌攉王善宝家里的以后,王善宝家里的在门外说道:

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他说的这话, 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待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

侍书是探春的首席丫鬟。

从这一点段文字里,我们看出丫鬟,尤其是首席丫鬟,在主子不便,不愿说话的时候,是有代为发言的责任的。

所以探春喝命侍书去责骂王善宝家里的。而鸳鸯是深知贾母性情的,不用等贾母吩咐已代为发问,且言辞犀利。这是她深知贾母的体现。



所以鸳鸯是在替贾母发问,她代表的是贾母的立场,与她本人无关。

而王夫人的敢赶忙回答,亦证明了这一点。

正因为鸳鸯发出的就是贾母的问责,所以她不敢不连忙答。

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孝道的问题。侯门之家的老太太,连一碗多余的口粮都没有,叫贾母受了委屈,这可是大不孝,这个名声一旦出去,王夫人可担不起,所以她连忙详细解释道:



“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

王夫人回答得很婉转,但是贾母听明白了。

家道确实已经相当艰难了,乃至于说艰难到家里最精致的口粮都已经受限了。

虽然之前,贾琏找鸳鸯借当,凤姐儿当金项圈等事,她都知道了,但还不清楚确实已经艰涩到连精致的口粮都紧张的地步了。

所以,贾母方才笑道:

“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

众人都笑起来。

鸳鸯道:

“既这然,就去把三姑娘的饭拿来添上也是一样,就这样笨”

鸳鸯坚持不肯吃下人的白米饭。

我觉得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要顾及到尤氏的面子与感受。


我们回忆一下懦弱的尤氏在这一回里,到荣国府受到了多少人的轻慢。

先是到惜春处,被惜春冷嘲热讽了一番话,乃至于姑嫂之间都起了争执。

气冲冲走到李纨处,洗脸时李纨的小丫头捧水给尤氏洗脸时是弯着腰的。李纨见状训斥小丫头没规矩,小丫头才吓得赶忙跪下。

这说明不是李纨宽厚,而且是贾府中人确实都长着一双“富贵眼”。

正因为如此,所以到了贾母面前,下人们都知道尤氏宽厚随和,所以侍侯起来也是漫不经心。

鸳鸯深知贾府中人的恶习,所以她一定坚持要叫送探春的那份过来与尤氏同吃,这是她为人聪明细致,周全妥帖之处。

鸳鸯这一点,明显是得贾母为人处世之真传了。

为什么这样说?

文本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因贾㻞之母也带了女儿喜鸾,贾琼之母也带了女儿四姐儿,还有几房的孙女儿,大小共有二十来个。贾母独见喜鸾和四姐儿生得又好,说话行事与众不同,心中喜欢,便命他两个也过来榻前同坐。

喜鸾,四姐都是贾家落魄贵族的小姐。因为言行举止甚好,贾母喜欢,留下二人小住。

文本:

到园里各处女人们跟前嘱咐嘱咐,留下的喜姐儿和四姐儿虽然穷,也和家里的姑娘们是一样,大家照看经心些。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未必把他两个放在眼里。有人小看了他们,我听见可不依。”

贾母此时年已七旬,做事尚且如此周全体贴,顾及弱者的感受。鸳鸯耳濡目染,自然行事会忖度贾母的心意。

所以,这番问责,这番执意不吃下人的白米饭,并非鸳鸯蓄意刁难,而是了解贾母,亦迎合贾母的心意而刻意为之。

这恰恰也是鸳鸯之所以成为几百个丫头里面的翘楚的原因,她确实聪明绝伦,千伶百俐。鸳鸯之聪慧,是她甚得贾母之意的原因了。乃至于贾母离了鸳鸯饭都吃不下去,世间婢女得主子之意到这般田地的,恐怕不多矣。


(图源皆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