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什麼要在新安大規模坑殺降卒?

導語:

在歷史上,王朝的更替,都是由一次次的戰爭來完成的。不論是對舊王朝還是對新王朝來說,戰爭都是殘酷的,因為希望總是在戰爭之中消失。真要說起來,秦朝的建立與滅亡則顯得十分的倉促,幾百年的苦工幾十年就全部毀掉了。

而秦國滅亡的最大因素便是:鉅鹿之戰,由項羽所指揮的一場大規模高強度的戰爭。後世無數的學者盛讚項羽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也給這場意義重大的戰爭做了無數的詳解,但這掩蓋不了項羽在戰後殺降的暴虐,讓項羽沒有那麼的完美了。

秦軍投降

其實,雖然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遍地烽煙,秦王朝眼看著就要不行了。但是,沒有哪一個人敢說自己馬上能夠滅亡秦朝,大都做好了長期戰鬥的準備。

但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卻是鉅鹿之戰,眼看著秦朝就要再度穩定天下,卻在臨門一腳的時候被硬生生打斷,形勢急轉直下,秦朝不得不"主動滅亡"。

項羽為什麼要在新安大規模坑殺降卒?

破釜沉舟畫像

正是因為項羽對趙國的救援,將秦軍的主力一戰擊潰,並且緊緊的追著他們,沒有給他們喘息之機。正是在這樣的武力壓迫之下,秦軍不得不做出讓步,投降就提上了日程。

其實,真的說起來,還是因為項羽帶領的義軍追的太緊了,他們這次戰敗的後果實在是太嚴重了,以至於主將沒辦法承擔責任,內外矛盾接踵而來,秦軍的主將需要給自己接下來的路做出安排了。

項羽為什麼要在新安大規模坑殺降卒?

鉅鹿之戰連戰連勝

而項羽之所以接受秦軍的投降,主要還是因為他已經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他要馬上趕往關中,搶奪話語權。最急迫的事情是軍糧不夠,戰爭不能再耗下去了。

殺俘不詳

前面說過了,鉅鹿之戰的勝利意味著秦朝的滅亡已成定局,而秦軍的投降正好補充了項羽軍隊在歷次戰爭中的消耗,還帶來了大量優秀的軍隊。

按照當時的情況,雖然秦軍戰場主力和義軍差不多,都是臨時召集起來的亡命之徒。但是,秦軍的優勢就在於幾百年的制度,軍隊能夠快速成型,形成戰鬥力。

項羽為什麼要在新安大規模坑殺降卒?

大規模坑殺降卒

而且,作為秦朝最後的軍隊,他們的作戰任務很重,和義軍比起來,他們就是精銳之師。雖然之前作為對手交戰過不少次,但投降後也是很重要的戰鬥力,不應該隨便放棄。

歷史上的殺降一般都是因為投降軍隊的加入無法帶來戰鬥力上的有效提升,反而加重了消耗,但一般情況下只會遣散和分解,直接殺人只是在激烈的戰事中才會出現。

所以,仔細想來,如果項羽真的對關中足夠重視的話,他不會把降卒全部坑殺,這對他的好處並不大,當然,這是從政治角度來考量的。也從側面說明,這次殺俘是從軍事角度考量的。

軍心不穩

如果是從軍事角度來考量,那麼軍隊就會成為第一主體,這道命令只是為了迎合當前的軍事局勢,為了軍隊的穩定而下達的清洗命令。

這樣說來,應該是已經投降的秦軍做出了什麼事情,讓項羽覺得軍隊不再需要他們了。而事實上也是差不多的,不過問題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埋下了。

因為項羽率領的是義軍,他們大多都是窮苦農民出身,很多都是因為受不了秦朝的勞役,更多的則是由舊貴族組織起來的。

項羽為什麼要在新安大規模坑殺降卒?

鉅鹿之戰始末

但是,無論怎麼說,起義軍在秦朝的時候受到過不公正地對待,而這種不公則來自於秦朝的內部,主要體現在監視各種勞工的人事上。

這也跟秦朝為了國家穩定的政策相關,不僅僅將普通百姓支使的團團轉,還讓他們之間變得對立,仇恨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等到起義軍在項羽的帶領下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起義軍中就有了翻身的感覺,報復自然就加倍的還了回來。

這種對立的情緒不僅僅影響到了起義軍,也讓投降的秦軍開始敵視起義軍。雖然項羽為了能夠穩定軍心,還是讓原來的秦軍將領統領降軍。

但在情緒激動之下,原來的將領也被他們懷疑,反抗已經在悄悄地醞釀了。這樣的軍隊已經沒有留下的必要了,項羽也不需要這樣的軍隊。

內部壓力

一個事情發生不僅僅有外界因素的干擾,還存在著內部的問題,對於一支軍隊來說,論資排輩是最普遍的情況,軍中的山頭也是最多的。

雖然項羽在鉅鹿之戰中獲得了勝利,但他的軍隊還沒有達到最強,因為戰爭的洗禮還是不夠,還成為不了左右戰局的力量,原因就是軍隊的成分太過複雜。

因為項羽帶領的是一支義軍,沒有多少義軍是單獨發展起來的,很多都是各自的私人力量拿出來混雜而成。而且,項羽代表的項氏和楚懷王不合,佔據了大義的楚懷王也給他下了絆子,作為救援部隊,確實混合式的部隊,還有一個宋義掣肘。

簡單來說,項羽帶來的援軍並不多,還是各個勢力湊出來的,項羽也比較慘。後來的軍隊,很多都是從鉅鹿戰場上以及戰場周邊諸侯軍隊中補充的。

項羽為什麼要在新安大規模坑殺降卒?

項羽劇照圖

在這種混雜的軍隊中,出現了問題只靠"殺"解決不了問題,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強力的震懾,但不能將刀砍到這些人中。

這麼想來,殺雞儆猴的"雞"就很重要了,和軍隊中大部分組成都有矛盾的降卒就是非常適合的目標。

總結分析

總體而言,項羽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決定殺死降卒,這就說明他原來並沒有殺人的想法。相反,能帶著一起上路,還讓原來的將領領軍,都說明了項羽還是想著收服軍隊的。

所以,新安殺降事件只是緊急情況下的臨時決定,無論是迅捷地反映還是冷酷的決定,都反映出了項羽是一個合格的指揮官,果決、冷酷、英明他都不缺。

從前文可以看出來,項羽的軍隊並沒有遇到不可解決的危機,只是因為一次內部的爆發,導致他們要進行一次自我清理。

項羽的根本還是他率領的軍隊,這一點不會變,但想著造反的軍隊,是任何一個指揮官都不能接受的軍隊,但卻是一個良好的"表演者",能夠給別人血淋淋的教訓。

結束語:新安殺降是偶然的,項羽本來不想殺他們,但是局面逼迫著項羽作出一個看似殘酷其實很合理的決定,或許後人認為的殘忍,正是前人認為的天經地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