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是家庭实力的综合较量,是贫富分化的催化剂

很多年前,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Goya)接受学徒的条件如下:聪明但贫穷的学生,我不收学费;我不想要愚蠢而贫穷的学生;富有但蠢笨的学生我也要,毕竟,学费可以支持头等学生;至于聪明有钱的学生,戈雅说:“我还没有遇到过。”

戈雅没有遇到聪明而富有的学生,可我遇到了。又穷又笨的学生戈雅可以不收,可我不得不收。不知我是比他幸运呢?还是他比我幸运?

精英教育是家庭实力的综合较量,是贫富分化的催化剂


1、学霸的演化

我从三十多年了,目睹了教育的沧桑巨变,我刚做老师那阵,贫穷而聪明的学生占多数,他们不但聪明而且勤奋。

学生小李,父亲脑瘫,母亲体残,他要做家务,要管田地,可是学业从不落后,后以全县第一考进川大。学生小张被父母抛弃,以奶奶相依为命,文静秀气,拼命学习,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活个人样,给抛弃她的父母看一看,就是努力挣好前程来回报含辛茹苦把她养大的奶奶。”以全州第十名的成绩走进了复旦。那个时候往往家里最苦的学生最用命,而最烂的是那些官宦子弟,富家子弟。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沧海桑田。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中的尖子生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大多数升入顶级学校的学生都具有中等水平或更好的家庭环境,在班上不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通常不再是官宦子弟和富家子,而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

近年来,教师们有着同样的经历。收入越低的家庭,与学校和老师的配合越差,对学生的意见越大,收入越高,家境越好的与学校教育合作度越高,学习成绩与家庭环境、父母身份、早期教育的相关性越强。

有一个非常诡异的现象是富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早躺下。

精英教育是家庭实力的综合较量,是贫富分化的催化剂


2

家长为择校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对见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医院和学校都为人们服务。前者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而后者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但是,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医院越好,收的是越重的病人,学校越好,收的是越优秀的学生。

好学校喜欢好学生。无论是国内外著名的超级中学,还是普通的中小学,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优秀的学生。为了吸引高素质的学生,他们愿意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包括奖学金、重点班、优秀教师等。

原因很简单。只有高素质的学生才能把招生率和名校率带到学校。随着升学率的提高,学校可以获得名次、政绩、利益和资源的提升。

好学生爱好学校,所有父母和学生爱好学校。毫无疑问,这里有优秀的教师,良好的校风,积极的学风,严格的管理和保证的升学率。所有的父母和学生都避免烂学校。,学风差和管理松散,无法谈论入学率,没有前途。

当然,并非所有学校都可以招收好学生,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入读好学校。因此,自然就检测存在。只要进行考试,即使起点相同的学校,其办学水平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两极分化,这是客观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居然有选拔,那必然就有竞争,其是这种竞争从孩子出生的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因此,一些学校招收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一些学校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少,结果,有几所学校成为好学校,门槛越来越高,要想跨进真的是难于蹬天。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变成普通学校,“门冷落车马稀。”大量的孩子无法入读好学校,父母不愿把孩子送到劣等学校,父母为选择学校付出金钱和时间越来越多。孩子不是没有上学,而是无法读到好学校。

精英教育是家庭实力的综合较量,是贫富分化的催化剂


3

均衡义务教育政策能缓解家长的焦虑吗?

事实上,所谓的好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好学生,特别是当所谓的好学校是公立学校的时候。应该说,每一所学校通过学生资源的均衡来实现质量的均衡,确实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因此,义务教育的平衡在一定时期内仍具有一定的作用,减轻了家长对择校的焦虑。每所学校都有好的学生,每所学校都有好的老师。没有过去的重点学校,这也减少了不良学校的数量每所学校都是中等,这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感到高兴吗?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执行,家长不是鸡猪,你想往哪个圈中赶就往哪个圈中赶的。

世界并没有这么简单,博弈在每时每刻进行着。

精英教育是家庭实力的综合较量,是贫富分化的催化剂


4

对于应试,一边恨得要死,一边趋之若鹜

由于中、高考的存在,进入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依然存在,比拼成绩仍然是学生的最终出路,家长对好学校的愿望依然存在,他们不满意在均衡政策下的中等学校现象。那么,家长对考试的心情必然?即依依不舍,又强烈诅咒。

5、教育正在静悄悄地完成阶级凝固

富人家对孩子的教育是越来越重视,上好学校,与学校密切配合,而穷人的孩子只能上普通学校与学校的配合很多时候也是貌合神离,这样阶级的分化从教育就开始了,穷人家的孩子不仅偷在了起跑线上,还输在了整竞争的过程中,教育在贫富分化无形地起到了摧化的作用

公平和效率是个永恒的难题,就看博弈的主导权在谁手中。

通过这一轮资本和学校的博弈,教育在静悄悄中完成了一次阶层的凝固。

精英教育是家庭实力的综合较量,是贫富分化的催化剂


6、教育分层是世界的普遍现象

阳光之下并无新鲜之事,人类的历史有惊人相似。

在西方发达国家,类似的教育分层早已成为历史。精英阶层的私立学校与普通民众的公共教育之间的差距远远大于国内教育。欧美最高质量的中小学几乎都是高收费的私立学校,例如英国的伊顿公学,哈罗公学和西敏公立学校,它们在字面上被称为公立学校。实际上,它们都是货真价实的私立学校。

而政府提供的公共义务教育服务只能提供基础水平的保障,特别在对学生知识水平这一块。真的是差到了让咋舌的地步,在欧美那些所谓实行素质教育公办学校,校风之差,质量之低令人瞠目结舌,富人的孩子从不去公立学校读书。

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分层要比中国长得多,而教育的阶级差距要比中国大。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高考制度仍然是世界上少数允许中下层阶级参加的制度之一,这是针对中下层子弟实现反击的制度设计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公平选拔制度之一。

精英教育是家庭实力的综合较量,是贫富分化的催化剂


​7、教育分层后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教育只是社会的一部分,学校很难摆脱历史演变的规律。对所有人显而易见的事实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运动,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富裕阶层。同时,它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激烈的阶级分化。阶级差距日益扩大,也体现在了教育分层上。

落在底层是工薪层和普通劳动者的孩子怎么?通过高考实现阶层跨越,实现人生理想,是他们最好的选择,没有它途唯求苦读。

这是一片奇葩的土地,这里有最辛苦的学生,最心苦的家长和最命苦的教师,但正是这些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他们永远是我最敬佩的人。愿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人生的幸福。

亲爱的读者,对本文无论赞同与否都希望你能在讨论区留下宝贵意见,愿我们都能在探讨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