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江山,也爱歌舞:回顾“艺术皇帝”李隆基对唐朝音乐的贡献

中国在艺术方面有着长远的历史,历史上更是出现了好几个“艺术皇帝”,如李隆基、赵佶、李煜等。但唐玄宗李隆基与他们不同的是,李隆基没有因为艺术而“玩物丧志”,他在政治能力方面更胜于艺术能力,所以才开创了“开元盛世”。

爱江山,也爱歌舞:回顾“艺术皇帝”李隆基对唐朝音乐的贡献

李隆基画像

而宋徽宗赵佶、南唐后主李煜成了亡国之君,与二人相比,李隆基或许在艺术方面不一定胜于二人,但能治国又懂艺术的皇帝,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李隆基的一生

李隆基(685-762)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为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孙,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在李隆基五岁时,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李旦被降为皇嗣幽禁在宫中,因此小时候李隆基是在政变和权术之争中度过的。

705年神龙政变,武则天让位给中宗,708年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此刻的他开始培养自己的亲信,想要夺取皇位。710年,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唐中宗,阴谋篡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及党羽,扶持睿宗李旦上位。

李旦继位后封李隆基为太子,712年睿宗将皇位传给李隆基,自己当太上皇。713年太平公主因发动政变被诛杀,之后宫中权力争斗基本结束,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此刻的他再也没有了束缚,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

开元之后的天宝年间,李隆基过分宠爱杨贵妃,任杨国忠为相。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李隆基和皇室成员逃亡四川,在途径马嵬坡时,随行的军队迫使他赐死杨贵妃,在诛杀了杨氏一族后前往四川。

爱江山,也爱歌舞:回顾“艺术皇帝”李隆基对唐朝音乐的贡献

杨贵妃之死

太子李亨在朔方继位,李隆基被封为太上皇,直到757年唐军收复洛阳和长安后,李隆基才被迎回长安。760年,李隆基被幽禁在甘露殿,762年4月5日,李隆基带着对杨贵妃的思念和对国家的愧疚与世长辞。

李隆基的治国手段

开元盛世时,李隆基在政治上打压贵戚巩固皇权,任用贤能、整顿吏治、崇尚节俭的同时,还大力发展经济,开创社会经济大繁荣的局面。他注重对外交流,加强周边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尤其是与日本的交流,对日本影响极大。除了在政治和经济上,李隆基在文化方面也开辟了新的局面。

爱江山,也爱歌舞:回顾“艺术皇帝”李隆基对唐朝音乐的贡献
  • 在宗教方面,汉代时“独尊儒术”,而唐朝将“儒、僧、道”三教并列,这种情况在李隆基时代尤为明显,全国上下三教之风盛行且和谐发展。
  • 在唐诗方面,李隆基重视文教,政策开明,文人雅士言论自由,不再拘泥于文学框架,使得这个时候的唐诗达到了顶峰。出现了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和现实主义派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崭露头角,如李白、杜甫、王昌龄、高适等。
  • 在绘画方面,因为唐朝国富民强、社会安定,加上与外国人市场交流,更是吸收了外国文化,因此开元时期的绘画也是能人辈出、门派众多。唐朝时期的绘画表现题材更为多样,如人物、花鸟、山水、鬼神等等。

由于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高度发展,世人审美也随之改变。历史以来,国人对女性的审美都是以纤细、窈窕为标准。而到了唐代却以胖为美,其中杨玉环更是代表性人物,世间女子也纷纷效仿杨贵妃。因此,在唐朝时期留下的人物画和雕塑在,女子也都是展现丰满的身姿。

爱江山,也爱歌舞:回顾“艺术皇帝”李隆基对唐朝音乐的贡献

唐朝仕女图


李隆基的艺术人生

李隆基不仅在治国方面有自己的手段,在个人修养方面他也是一个不得多的艺术人才,正因为他个人对艺术极具鉴赏力,因此他在期间,大力提倡和推广文化艺术发展。李隆基的艺术才能主要体现在乐舞、书法、器乐、诗歌等方面。

根据史书记载,李隆基的艺术天赋在小时候已经展现出来。六岁时在武则天的生日宴会上,他就表演高难度的《长命女》为祖母祝寿。长大后的李隆基又对作曲方面产生了兴趣,他的作曲有《霓裳羽衣曲》、《龙池乐》、《凌波曲》、《紫云回》等。

他不但对音乐有着高深的造诣,且具备灵敏的听觉和超强的乐感,并具有指挥家的气质。在闲暇之余李隆基经常编排大型乐舞,他可以在乐器齐鸣时听出任何一件乐器的音节错误。

除了舞蹈和作曲,李隆基还善于演奏器乐,其中最拿手的就是羯鼓,古乐器有“金、石、土、革、丝、木、竹、匏”八中区分,而羯鼓属于革类,这种乐器来自于西域,其特点是声音洪亮、急促、热烈,很适合表演节奏明快的曲目。

爱江山,也爱歌舞:回顾“艺术皇帝”李隆基对唐朝音乐的贡献

羯鼓

李隆基在打击羯鼓时,当时的宰相宋璟就由衷赞叹“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意思就是说李隆基在击打羯鼓时头部稳定,手却敏捷。

在书法方面,李隆基的成就也颇高,他的字具有运笔精到、刚劲双里,写出来的字沉着雄秀。而诗歌方面,他有六十多首诗被收录到《全唐诗》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言律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这首诗可以算是李隆基的代表作。

李隆基对唐朝音乐的贡献

作为一个艺术皇帝,李隆基除了自身创造的乐舞和音乐留给世人外,他对唐代的各方面艺术大力推广是最为杰出的贡献。

  • 李隆基对唐朝乐舞的推广

唐朝的乐舞是建立在汉代百戏上的,也就是唐代汉族舞蹈,而经过几个朝代的演变 ,唐代在吸收了外来舞蹈的精华后,这种舞蹈被推到了艺术巅峰。

李隆基时代,他创新了唐太宗改革钦定的“十部乐”中的“坐部伎”,为了完善宫廷乐舞机构,他还在宫中增加了教坊,让原来仅有的一所增加到了五所,并将太常寺和教坊做了明确分工。太常寺负责雅乐,供礼仪和祭祀专用;教坊负责俗乐,负责娱乐时的音乐。

另外,李隆基还创办了另一个乐舞机构—梨园,这里的乐工主要负责宫廷音乐、舞蹈、戏曲演出,其类似于皇家艺术学院,不但负责表演,还能培养人才。而梨园里面的三百多名男乐工是李隆基亲自挑选的,教学和排练时都是他亲自进行。

爱江山,也爱歌舞:回顾“艺术皇帝”李隆基对唐朝音乐的贡献

梨园男乐工

在李隆基的大力推广和影响下,唐朝乐舞出现了空前绝后的繁荣,一批批舞蹈家跃然于那个时代,如善剑舞的公孙大娘,善《惊鸿舞》的梅妃江采萍,善《霓裳羽衣曲》和《胡旋舞》的杨贵妃,已经善《凌波曲》的谢阿蛮等。可以说,正是因为李隆基的大力提倡,才让唐朝的乐舞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

  • 李隆基对唐朝音乐的贡献

一段优美的舞蹈自然离不开音乐,而唐代乐舞最重要的形式是大曲,它集合舞蹈、音乐、歌唱为一体的多段体乐舞套曲。唐代的乐舞大曲比较多,而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隆基亲自谱曲的《霓裳羽衣曲》。

这种大曲在结构上分为散序、中序和破三部分,其中散序是器乐演奏、中序节奏比较慢,有时只歌不舞,有时歌舞渐渐开始。破是直接将节奏变快的乐舞部分,它将整首曲子推向了高潮,让舞曲带着观众渐入佳境。

爱江山,也爱歌舞:回顾“艺术皇帝”李隆基对唐朝音乐的贡献

李隆基与杨贵妃合作的《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由西域《婆罗门曲》改编而来的,在这部大曲中,散序部分比较自由、悠扬,而器乐主要有磬、萧、笛、筝一起演奏,曲风具有诗意的朦胧。中序时,舞女开始翩翩起舞,她们时而婆娑、时而婉转。破曲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此时的音乐铿锵有力,当舞者还陶醉在意境中时,音乐戛然而止。整个乐舞有强有弱,有急有缓,有动有静,这样的强烈对比效果,极具唐代的社会风格,极具形式美。

《霓裳羽衣曲》不论在音乐还是舞蹈或是服装上,李隆基都在追求一种虚无缥缈的仙境世界,是一种道家“羽化成仙”的思想提现。这之乐舞表演时可以独舞,也可以双舞,甚至可以上百人群舞,而在所有人中,唯有杨贵妃将其表现的最为完美。

此外,李隆基还创作了《龙池乐》,主要表现兴庆宫具有“天子之象”,也是通过音乐来表达一种祥瑞和典雅的感觉。《凌波曲》是来源李隆基做的一个梦,他根据梦中的画面创作出一首如梦如幻的乐曲,再配以谢阿蛮灵动轻盈的舞姿,塑造了一个经典的龙女形象。

总结

在李隆基创作的乐舞和音乐中,不论是荡气回肠、仙袂飘飘的《霓裳羽衣曲》,还是神秘祥和、祥瑞典雅的《龙池乐》,或是仙姿翩翩、如梦如幻的《凌波曲》,李隆基都在用自己的音乐将唐朝的乐舞推向一个新的巅峰,也是将现实主义引到浪漫主义的境界中去。他不但为唐朝乐舞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将中国的艺术领域推上新的高度。

爱江山,也爱歌舞:回顾“艺术皇帝”李隆基对唐朝音乐的贡献

作为艺术和政治都极具能力的帝王,虽然他在后期治国方面差强人意,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和儿子叛乱,但作为一个艺术才华和艺术成就都出众的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没有哪个帝王可以与他相提并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