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清楚了一件事:该怎样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疫情之下,实体书店生意不好做。但人们宅在家里,阅读需求其实比以往更大,怎么把读者的需求变成书店的机会?“云游出版社”“店长陪你自习”“阅读城市计划”等各类直播创意五花八门,成为上海各家实体书店解锁跨界技能、转型突破的缩影。

直播中更多实体的连接,激发出远超想象的价值与力量。不论是书店+出版社,还是+剧场、+美术馆,这次疫情会倒逼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解锁跨界技能,尝试其他模式的运营和生存。相比于一笔政府补贴、一次短暂的情怀感召,这才是更加现代化、链接人们生活的长久之计。

更清楚了一件事:该怎样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颜值网红书店

回到了跟其他书店同一个起跑线

“一天客流锐减至2位数,是以往半小时的客流”,世纪朵云副总经理冯洁毫不掩饰地形容“把我们打醒了,以前活在上海最高书店光环之下,现在回到了跟所有书店同一个起跑线。”

因为疫情影响,上海中心大厦内的“最高书店”朵云书院旗舰店开放限时预约制。客人不来线下,是很多原本以“颜值”为名片的网红书店面临的共同难题,也倒逼他们寻找新渠道。

自省面对调整,依旧有信心回到最好!”1月22日起,世纪朵云联合印物所,通过直播在旗下四家门店举办《朵云·繁花》金宇澄个人版画展,并为名家版画进行“云带货”。短短一小时,直播观看数近3000人次,累计观看数达6000多人次。

无独有偶,享有“最美书店”之称的钟书阁,在上海开设了9家。芮欧店是春节至今一直开门的一家。“过年那几天,基本变成了无人书店。与其坐着坐以待毙,不如我们主动出击”,店长原扬在一次线上紧急策划会后,开启了钟书阁首次直播公测——带你逛特殊时期的‘无人书店”。

“直播的目的很单纯,主要因为大家在家都挺无聊的,所以陪伴大家度过比较艰难的时刻;如果能卖掉书,那更加是两全其美的。”

更清楚了一件事:该怎样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建投书局

疫情让人更加渴望社交

截至2月,建投书局已进行17场直播,与疫情前的线下活动频率基本一致,累积观看人数超过11万人次。

据了解,目前建投书局直播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根据疫情开发机构客户的专业服务项目。比如:线下高端讲座线上化,为书店带来了一些收入。另一类是挖掘书店员工个人魅力。比如:2月6日起,开启了“空巢局君生存记录”的云探店直播、“从书店出发·阅读城市计划”走进了闭馆中的刘海粟美术馆、探访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排练等。

更清楚了一件事:该怎样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在直播平台的选择上,建投书局也会根据不同活动的性质——如公开宣传、机构定制、读者付费等来区分。此外,还有专门的团队成员负责直播花絮及精彩片段的剪辑,根据微博、抖音等平台的不同调性进行二次传播。

即便如此,建投书局有关负责人仍表示,书店开始线上发力,不意味着实体空间的运营会放弃,疫情让人们更加渴望线下社交。直播只是一种形式,书店的核心竞争力是空间、人与内容的聚合。”

更清楚了一件事:该怎样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志达书店

走到一起,说不定就是机会了

在福州路的世纪出版大厦,志达书店店长邵莉莉拿着一沓厚厚的直播稿做准备,里面花花绿绿的笔记和备注,“提什么问题?什么时间互动?”邵莉莉眼中的直播并不是完美的,“每一场直播都有遗憾,但因为它是即时性、现场性的,反而更能知道用户第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更清楚了一件事:该怎样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其实,志达书店在疫情发生之前,尝试线上直播已经有2年。以往他们都是等着读者、出版社、嘉宾进到店里来,但现在更要出动跨出去。“点赞人数满2万就抽奖”的李佳琦式口吻,外加书韵温馨的编辑部故事格子间场景,让悦悦图书在天猫直播间一个半小时的点赞量超7万,粉丝数增加了近2千人。

更清楚了一件事:该怎样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每天围观各家书店的动作,拼选题、拼创意、拼技术,志达书店总经理罗红在这段日子里,反而更清楚了一件事——“未来该怎样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选择走进出版社,就意味着不光光自己单干,而是带动整个行业,

“因为大家都碰到相同的难题,那我们看看能不能一起‘抱团取暖’,当我们走到一起的时候,说不定就是一个机会了。”

“因为这次应对疫情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各家书店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哪些是读者真正需要的、受欢迎的、可以留的下来的?”罗红打算疫情结束后,再进行一轮复盘和反思。她坚信实体书店有自己造血的能力,“如何把这次疫情期间积累的内容,上升到一个可持续的模式,变成常态运营下去”是这位书店负责人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每家书店基因固然不同,但待度过疫情严冬,必定都会展现一种新的姿态。

更清楚了一件事:该怎样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更清楚了一件事:该怎样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