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錢幣拍賣成交記錄,錢幣拍賣價格,錢幣鑑定

戰國·趙 小型“五陘”背“十二朱”三孔布(通長:55.2mm,重量:8.23g)成交價 RMB 1,437,500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戰國大型“武陽”背“一兩”三孔布尺寸 通長76毫米;寬38毫米成交價 RMB 3,528,000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春秋·晉 “得金”中型聳肩尖足空首布(121毫米)RMB 782,000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春秋·鄭 “京”背“行”實首布(通長:70.7mm)成交價 RMB 1,150,000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戰國 平肩弧足空首布“高都市史少曲”一枚,高70mm,RMB 2,645,000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戰國 三孔布“安陽”背“十二·一兩”一枚高:7.2cmRMB 2,587,500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戰國 “”背“十二朱”三孔布(56.155.1毫米),附小型圓足布“藺”成交價 RMB 1,265,000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戰國 “牟”背“十二朱”三孔布(54.1毫米)成交價 RMB 1,058,000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安陽之大刀”(背“刀”),重量48、6克,長185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安陽之大刀”(背“刀”),重量48、6克,長185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齊返邦長大刀”(俗稱“六字刀”,背“上”),重量44、6克,長182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62a“齊返邦長大刀”(俗稱“六字刀”,背“上”),重量44、6克,長182毫米反面圖2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戰國·齊 “齊返邦長大刀”背“上”六字刀(185毫米),先秦貨幣中的名譽品,位列中國古泉五十名珍,上美品成交價 RMB 1,046,500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戰國·齊 “齊返邦長大刀”背“上”六字刀(185毫米),先秦貨幣中的名譽品,位列中國古泉五十名珍,上美品成交價 RMB 1,046,500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珠重一兩十四”圜錢,重量15、7克,直徑39、7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珠重一兩十四”圜錢,重量15、7克,直徑39、7毫米。圖2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戰國“漆垣一釿”圜錢,重量11、8克,直徑38、1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戰國“漆垣一釿”圜錢,重量11、8克,直徑38、1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郢稱”金版,重量264.1克,長70毫米,寬67.2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郢稱”金版,重量264.1克,長70毫米,寬67.2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秦國半兩錢,重11克,直徑32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秦國半兩錢,重11克,直徑32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栔刀五百”銅錢,重量19、5克,長72、8毫米,寬27、7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栔刀五百”銅錢,重量19、5克,長72、8毫米,寬27、7毫米 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a“一刀平五千”銅錢(俗稱“金錯刀”),重量36、3克,長75、2毫米,寬29、1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一刀平五千”銅錢(俗稱“金錯刀”),重量36、3克,長75、2毫米,寬29、1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第布八百”銅錢,重量10、4克,長52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反面“第布八百”銅錢,重量10、4克,長52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十六國成漢“漢興”(豎字)銅錢(背陰文“六”),重量1克,直徑17、2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十六國成漢“漢興”(豎字)銅錢(背陰文“六”),重量1克,直徑17、2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十六國北涼“涼造新泉”銅錢,重量1、8克,直徑20、3毫米。_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魏“太和五銖”銅錢,重量2、3克,直徑24、9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魏“太和五銖”銅錢,重量2、3克,直徑24、9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周“布泉”銅錢,重量4、1克,直徑26、3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1反面北周“布泉”銅錢,重量4、1克,直徑26、3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周“五行大布”銅錢,重量4、5克,直徑28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周“五行大布”銅錢,重量4、5克,直徑28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周“永通萬國”銅錢,重量4、9克,直徑29、5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周“永通萬國”銅錢,重量4、9克,直徑29、5毫米。_看圖2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南朝宋“永光”銅錢,重量1、3克,直徑18、7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南朝宋“永光”銅錢,重量1、3克,直徑18、7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南朝宋“永光”銅錢,重量1、3克,直徑18、7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104a南朝宋“景和”銅錢,重量1、3克,直徑18、7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104a南朝宋“景和”銅錢,重量1、3克,直徑18、7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南朝宋“大明四銖”銅錢,重量2、4克,直徑22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南朝宋“大明四銖”銅錢,重量2、4克,直徑22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隋朝“五銖”(“曲筆五”版式,俗稱“五銖白錢”),重量2、6克,直徑23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隋朝“五銖”(“曲筆五”版式,俗稱“五銖白錢”),重量2、6克,直徑23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唐朝“乾元重寶”銅錢(背上雲紋),重量3、5克,直徑24、1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唐朝“乾元重寶”銅錢(背上雲紋),重量3、5克,直徑24、1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唐朝“乾元重寶”重輪大錢(背上月紋),重量14、3克,直徑34、4毫米_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唐朝“乾元重寶”重輪大錢(背上月紋),重量14、3克,直徑34、4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唐朝“順天元寶”大錢(背上仰月紋),重量22、4克,直徑37、1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唐朝“順天元寶”大錢(背上仰月紋),重量22、4克,直徑37、1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高昌吉利”銅錢,重量12、3克,直徑27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高昌吉利”銅錢,重量12、3克,直徑27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開元通寶大錢,重量17、7克,直徑43、1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開元通寶大錢,重量17、7克,直徑43、1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五代“天福元寶”銅錢,重量2、1克,直徑21、5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五代“天福元寶”銅錢,重量2、1克,直徑21、5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南唐“永通泉貨”隸書大錢,重量17、3克,直徑41、1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南唐“永通泉貨”隸書大錢,重量17、3克,直徑41、1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南漢“乾亨重寶”錢,重量3、4克,直徑24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南漢“乾亨重寶”錢,重量3、4克,直徑24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宋“縮水淳化”銅錢,重量3、4克,直徑24、7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宋“縮水淳化”銅錢,重量3、4克,直徑24、7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九疊篆”皇宋通寶錢,重量4、7克,直徑25、3毫米。_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九疊篆”皇宋通寶錢,重量4、7克,直徑25、3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宋“紹聖元寶”(隸書)銅錢,重量3、3克,直徑24、5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宋“紹聖元寶”(隸書)銅錢,重量3、3克,直徑24、5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宋“元符通寶”(楷書)廣穿鐵母版式銅錢,重量3、2克,直徑23、3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宋“元符通寶”(楷書)廣穿鐵母版式銅錢,重量3、2克,直徑23、3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宋“聖宋元寶”(行書長字)銅錢,重量4、2克,直徑24、6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宋“聖宋元寶”(行書長字)銅錢,重量4、2克,直徑24、6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宋“靖康元通寶”(篆書)折二銅錢,重量6、9克,直徑30、2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北宋“靖康元通寶”(篆書)折二銅錢,重量6、9克,直徑30、2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遼朝“天祿通寶”銅錢,重量2、9克,直徑24、1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遼朝“天祿通寶”銅錢,重量2、9克,直徑24、1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遼朝“統和元寶”銅錢,重量4、6克,直徑25、2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遼朝“統和元寶”銅錢,重量4、6克,直徑25、2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金朝“五筆正隆”銅錢,重量4、3克,直徑24、9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金朝“五筆正隆”銅錢,重量4、3克,直徑24、9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金朝“大定通寶”銅錢,重量3、8克,直徑25、7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金朝“大定通寶”銅錢,重量3、8克,直徑25、7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金朝“泰和通寶”大銅錢,重量9、7克,直徑31、8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金朝“泰和通寶”大銅錢,重量9、7克,直徑31、8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西夏“大安寶錢”西夏文銅錢,重量3、9克,直徑24、8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西夏“大安寶錢”西夏文銅錢,重量3、9克,直徑24、8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西夏“元德重寶”楷書大錢,重量8、6克,直徑30、5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西夏“元德重寶”楷書大錢,重量8、6克,直徑30、5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西夏“乾祐元寶”楷書銅錢,重量3、4克,直徑24、1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1西夏“乾祐元寶”楷書銅錢,重量3、4克,直徑24、1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西夏“天慶元寶”楷書銅錢,重量4、2克,直徑24、9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西夏“天慶元寶”楷書銅錢,重量4、2克,直徑24、9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元朝“至正通寶”背“十重壹兩”折十大錢,重量33克,直徑47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元朝“至正通寶”背“十重壹兩”折十大錢,重量33克,直徑47毫米。反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明朝“洪武通寶”背“福”折十大錢,重量23、8克,直徑45、7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明朝“洪武通寶”背“福”折十大錢,重量23、8克,直徑45、7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後金皇太極“天聰汗錢”滿文大錢,重量28、4克,直徑44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142a後金皇太極“天聰汗錢”滿文大錢,重量28、4克,直徑44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清初吳三桂“昭武通寶”背“壹分”篆書大錢,重量13、4克,直徑36、1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清初吳三桂“昭武通寶”背“壹分”篆書大錢,重量13、4克,直徑36、1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清朝“道光重寶”寶源局母錢,重量5克,24、1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清朝“道光重寶”寶源局母錢,重量5克,24、1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清朝“咸豐通寶”寶泉局鐵母錢,重量4、4克,直徑23、2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清朝“咸豐通寶”寶泉局鐵母錢,重量4、4克,直徑23、2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咸豐重寶”寶泉局當十錢(戴書),重21克,直徑38、5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咸豐重寶”寶泉局當十錢(戴書),重21克,直徑38、5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咸豐重寶”寶源局當十雕母錢(金口未開),重23克,直徑36、9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咸豐重寶”寶源局當十雕母錢(金口未開),重23克,直徑36、9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清朝“同治重寶”寶泉局當十母錢,重量11、2克,33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清朝“同治重寶”寶泉局當十母錢,重量11、2克,33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太平天國”背豎“聖寶”宋體大錢,重量37、2克,直徑54、2毫米。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太平天國”背豎“聖寶”宋體大錢,重量37、2克,直徑54、2毫米。背面

中國曆代錢幣鑑賞與拍賣成交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