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使不道德的人变得道德,使道德的人更加道德,亲们以为然否?

那曾经的一片橄榄绿


这个问题不成立。道德与法律都对人的社会行为具有约束力,但其方式与标准是不同的。

社会的安定需要稳定的秩序,秩序的建立是通过由大多数人形成的共识而被约定俗成的,这就是道德标准。道德是人们的共识,是人们自觉遵守的规则,道德是依靠人们的自律性去维护的。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保障,维护社会安全的工具。是当道德标准已经不能约束人的行为,已经对社会秩序产生破坏力的时候,法律以最严厉的惩罚使得人能够回归到道德水准之上,所以法律是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保障,法律是行为的最低约束标准。

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道德水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保证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法律规定了每个公民、法人、政党、社团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以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半支莲6


答:不以为然!

一个人是否讲道德,是天生的,不是后天修炼的。3岁见老,生下来啥样,一辈子就啥样。

我下放农场时,连队里有个三兄弟。老大年长两岁,老二老三是双胞胎。

老大忠厚老实,待人热情、乐于助人。老二性格内向,不冷不热,为人处事距离感强。老三外号三拐子,活生生一个地痞流氓,偷鸡摸狗拔蒜苗,打架斗殴揭瓦房,无恶不作,经常与当地村民发生冲突。

老大退休前是矿上采掘队的书记。老二退休前是车队大货车司机,安全标兵。老三成家后,在公房因养鸽子与邻里发生冲突,将楼下的男人打成重伤。出来后,在街上先是卖盐水鸭,现在卖盒饭。

兄弟三人,同为一双父母所生,同在一个环境下度日长大。没有人刻意教他们,在社会上行为举止差距却如此之大,这不是天生的,是什么?

没有道德的人,心中只有自己,只有自己的想法,只有自己的私念。法律对他们来说,就是稻草人,就是形同虚设,就是耳傍风。如果他们害怕法律,他们就不会肆无忌惮的做缺德事了。

所以,“法律使不道德的人变得道德”。这句话是没有现实依据的,是不成立的。

人的道德基因分子,跟人的身体一样,达到一定年龄就会衰退。一个人的道德走向,只会越活越谨慎、越活越滑头,不会越来越天真、越来越纯洁。道德不是善良,道德只是守规矩、不害人,让他一辈子不做坏事可以,让他一辈子总是做好事,肯定做不到!

所以,“使道德的人更加道德”。这句话,说着玩玩可以。当真?真不行!(完)


0老三两0


个人认为法律与道德是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国家强制性规范人民日常活动行为的准则,也是各类规则中最低标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法律都要受到国家专政机构的惩处。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夲大法,是母法,依照宪法制定的各专项法律是宪法的延伸,也称子法。各地方政府的法规都是宪法的延伸与补充,任何人都得遵守,不可逾越,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道德则是人类社会思想意识的体现,是人们崇尚的思想境界最好最高的标准。道德无强制性,不道德只能受舆论遣责,法律不追责。例如我们身边的人在这次武汉大疫面前捐款捐物这就是道德高尚的体现,有的企业家号称身价百亿,灾情面前一毛不拔,遭到网民遣责。再如公交车让座问题,这都是道德范筹,与法律无关。



高原叟


法律只是约束和治裁犯罪的人,对于道德是否好坏,于法律关系不大,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一定很懂法,只是个人修养,法律使不道德的人变道德,使道德的人更道德,不太赞成。


天山桐姥1


说实话?

现在感觉法律变得模糊了!没有统一标准!

道德更是沦丧了!

巨贪未必比小贪判的重!掏鸟蛋的比恶性强奸犯判的重!传播病毒者和不配合测温的一样拘几天!救人怕被讹要看看兜里的钱,维护正义要注意会防卫过当!


真诚相待真心人


不道德的人有时候不惧怕法律或者法律处罚太轻依然不道德,不道德的人钻法律空子还是不道德。比如霸座、公共场合行为不检,最近郑州郭某的自私自利行为,这都是因为他们不惧怕法律或者法律约束力不够甚至有意钻法律空子的不道德行为!

有道德的人不需要法律约束也是有道德的,法律只是让不道德或者道德水准不高的人夹起尾巴好好做人以及收敛心中的恶念而已。


升级版大叔


没有道德的人永远都没有道德,除非人生有一次重大转折,从此变的善良有道德了,有道德的永远都有道德,道德无法替代法律,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有的都是条例,政策,各种管制,各种权利部门,各种检查小组,都可以行驶法律的权利,当有天我们有完善的法律,依法治国的时候,人们都会以法制精神的国家引以为傲,相信我们会拥有这一天


用户962819160807107


西方立法是以人本恶为主导思想立法制!

我国从秦始皇商鞅变法开始各朝代已人本善思想立法!从古就有法度

素质教育才是更本,家教还有多少?现在很多农村又开始了乡约村规!就是补充战争断层的缺失!家法,族规,乡约!根在每个家庭父母家庭栋梁这辈!


jacklv


偷鸡摸狗,斗嘴吵架,损人利己,拱门跳墙等等,虽然劣迹斑斑,可勾不成犯罪,属于道德问题,法律对于它们是,罚款,说服教育。构成刑法犯罪,再对他们有所约束,甚至于死刑。法律层面太广了,老农民,我也说不清楚,只知道一般犯小错的人是不能判刑的。


东方翁k


法律能够为社会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制度构架,为个人道德培育提供良好生活环境。法律固然不是道德,但能够净化人们的内心,让人们激浊扬清、去恶存善。因此,虽然法律规则不等同于道德良知,但可以培育和激发人们的道德良知。

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讲规则,都按照法律规则处事,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不坏的社会,虽然可能还不是一个美好的社会。而法律要深入人心、发挥作用,也必须符合社会的道德追求。换言之,法律规则要有道德性。这个道德性不是法律规则自身生长出来的,而是法律规则吸收了道德理念,从而彰显一个社会的道德价值。

与此同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提升,可以使人们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弘扬社会公序良俗,自觉遵守法律。另外,实践中被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也可能上升为法律规则。

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分割或统合。使二者绝缘甚至截然对立起来肯定不行,但混同乱用的做法也行不通。应当明确,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义秩序,是任何一个社会都离不开的基础。今天,我们既要赞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

法治社会从来不排斥道德在其中的作用,甚至过去传统社会那种由自然情感演化的道义必须升华为经由理性熏陶才能拥有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与法治相辅相成,去弥合那些法律与现实之间的缝隙,去润滑法律在人与人之间搭建起的冷冰冰的社会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一个社会良好运行所耗费的成本。

扩展资料

法律与道德向来是相互合作的。我国古代儒学家就特别注重德的作用,强调礼法并治。孔子主张德治,“以政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一思想为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所采纳,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秦王朝只重视“治政以法”,焚书坑儒,虽大统于一时,但终归迫使老百姓揭竿而起。历史已经很明了地向主政者发出警示:在强调法的重要性的同时,德也同样不能忽视。

法律与道德的碰撞并不意味着二者的相互排斥,却恰恰可以看做是二者交融过程中的磨合和借鉴。

如果把法律看做是武者,把道德看做是文人,则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有如和珅和纪晓岚一样:和珅再怎么强势有时候也需要纪晓岚的不温不火式微调和,纪晓岚再怎么足智多谋有时候也需要和珅的果敢强硬适度平衡。法律和道德只有相互补充,才能真正描绘出社会治理的绝佳蓝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