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驾驶员“三检”制,确保道路行车安全

梳理多年来已经发生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不难看到,绝大多数事故都是在上路之前车辆就存在隐患而没有被排查和治理,主要表现在驾驶员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对车辆的安全“三检”制落实不到位。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归纳,以期引起企业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高度对驾驶员安全教育的重视,切实落实驾驶员对车辆安全“三检”主体责任,确保道路行车安全。

一、强化案例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贵州遵义市道真县“2.18”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经过及致因。2012年2月18日,驾驶员冯某驾驶左前轮存在隐患故障的客车,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大磏镇街开往石仁村,12点10分左右,客车行驶到省道207线8公里加400米弯坡路段时左前轮轮辋槽底存在的陈旧性裂口割破轮胎内胎,致使轮胎快速泄气,车辆重心向左发生偏移,转向失控,坠入路侧5.9米深的石头沟中,造成13人死亡,22人受伤。通过案例教育,使驾驶员牢牢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谨慎驾驶,确保安全。

强化驾驶员“三检”制,确保道路行车安全

二、强化相关法律规范教育,做到依法行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1条规定,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根据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的规定,日常维护是由驾驶员在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进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的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宣传教育,使驾驶员树立对法律的敬畏思想,提高依法依规驾驶的自觉行,确保行车安全。

强化驾驶员“三检”制,确保道路行车安全

三、强化驾驶员履行“三检”制教育,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落实“三检”制重点排除轮胎、转向、制动等安全部件存在的安全隐患。

1、排除轮胎隐患。避免轮胎存在异常磨损、裂纹、割痕,鼓包、夹杂异物等现象引发爆胎漏气,导致车辆转向困难、跑偏、失控,进而发生事故。

2、排除转向系统隐患。避免转向系统转向助力泵失效、车轮定位不准、横直拉杆有裂纹,引发转向沉重、车轮跑偏、转向失效,造成车辆失控,进而发生事故。

3、排除制动系统隐患。避免制动系统气压不足、自动轮毂异常磨损,导致车辆制动跑偏,制动失效,煞不住车,进而引发交通事故。

4、排除其他安全部件隐患。避免汽车电器线路老化、龟裂、短路,输油管路泄漏,导致车辆自燃。

当然,驾驶员的“三检”制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但是,只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依法依规,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实现预期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