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種子》:為什麼日本繪本之父實名反對"天真可愛"的繪本

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的東西,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松居直

初次聽說松居直,是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有哪些供家長閱讀的引導親子閱讀的書",多個高贊答案都提到了這位日本老先生,並且提到國內的兒童閱讀推廣人做的是中國版的"松居直",不由得讓人備感好奇,於是我迫不及待的找來了松居直先生的書拜讀。

《幸福的種子》:為什麼日本繪本之父實名反對

這本《幸福的種子》是松居直的代表作,書中講到了繪本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繪本的插畫藝術特點,怎樣選擇好的繪本,怎樣陪伴孩子閱讀,繪本和幼兒教育等等。老先生不愧是研究兒童的大師,書中處處體現了他的細緻觀察,滲透著對孩子的愛。

繪本的重要性、親子共讀的方法論、如何選書,這些議題早已無需多言,相信大多數中國家長早已做好了功課。然而,在這本書中,松居直先生對於"天真可愛"的繪本的否定,卻帶給我極大的震撼和思考……

今天我就從松居直對繪本屆的貢獻,大人對繪本"天真可愛"的要求,大師眼中的好繪本三個方面談談,為何日本繪本之父實名反對"天真可愛"的繪本。

一、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影響深遠的繪本界領路人

在孩子的世界裡,最受歡迎的讀物類型,毫無疑問一定是繪本。事實上,"繪本"一詞是一個舶來語,取自日語中"圖畫書"的漢字寫法。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繪本開始在韓國、日本興起,隨後傳入中國臺灣地區,傳入大陸地區,不過是近十多年來的事。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松居直先生便是日本繪本屆的那個領路人。

《幸福的種子》:為什麼日本繪本之父實名反對

1. 松居直:我的前面沒有路,我的後面留下了路

松居直,1926年生於日本東京,日本出版學會會員、日本國際兒童評議會理事、聯合國教科文亞洲文化中心評議員、中日兒童文學美術交流中心副會長。

1951年,松居直進入日本老牌的童書出版社——福音館任編輯,1968年,升任社長,1985年,辭去社長職務就任會長至今,1996年受日本兒童文藝家協會表彰,松居直獲得"兒童文化功勞者"稱號。

上世紀50年代之後,日本圖書屆從戰後廢墟中復興,到80年代已經成為世界出版大國。松居直在任職的福音館書店,創辦了著名的兒童圖書刊物《兒童之友》,每月一冊。1963年,《兒童之友》獲得"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這本雜誌不僅成就了無數經典繪本和繪本創作者,也成就了商業繪本的市場奇蹟,引領了日本繪本的主流走向。

一方面,松居直先生是童書編輯,出版繪本雜誌,發掘發行了多本經典繪本,例如《紅綠燈眨眼睛》《桃太郎》、《木匠和鬼六》等,刷新了兒童繪本的高度。

另一方面,他研究親子閱讀,著有《什麼叫圖畫書》、《看圖畫書的眼睛》、《圖畫書時代》、《到圖畫書的森林中去散步》等多本閱讀指導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父母。

《幸福的種子》:為什麼日本繪本之父實名反對

兒童繪本圖書在日本的空前盛行,直接影響了戰後日本教育的發展之路,甚至有專家認為:日本戰後教育的成功完全歸功於繪本。繪本之於日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松居直也由此當仁不讓的成為日本教育功勳式的、傳奇式的人物,他是日本繪本發展的靈魂人物之一,被尊稱為"日本繪本之父"。

如今,日本繪本在世界兒童圖書的發展格局中佔據了重要位置,松居直的影響也從日本輻射到中國,老先生在中國同樣享有盛譽,影響了中國繪本屆和新一代的父母,這與他幾十年來的努力耕耘密不可分,可以說這種努力是前無古人的。

也正因為此,對於推動繪本發展的偉大事業,松居直先生自我評價說,"我的前面沒有路,我的後面留下了路"。

2. 松居直的繪本觀:親子閱讀,撒下幸福的種子

松居直一直著眼於大格局的繪本角度,從業初期就鑽研各國繪本編輯與創作,關注理論思考與學術研究,形成了自己較為成熟、系統的繪本觀.。在他看來,繪本閱讀是連接父母和孩子的精神紐帶,其他的價值,都建立在這個之上。

親子之間豐富的語言交流,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以繪本為媒介的溝通,幫助大人和幼兒心靈相通。有一位父親提到自己和孩子相處時說:

我有一個5歲的孩子正在上幼兒園,每天晚上睡覺前我一定會握著他的手唸書給他聽。

父親每天晚上唸書給他聽,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呀,這個父親對孩子一定有很大的影響,而這個孩子,可能一生都不會忘記念書給自己聽的父親,以及父親那雙溫暖的大手。

正是因為每天生活在感情洋溢的溫暖的語言下,嬰兒才得以成為"人"。我們知道,如果嬰兒在狼群裡長大,就會有狼性,如果由猿猴養育,就會長成一副不通人語的猴子樣子。

父母用輕柔的愛撫和語言來養育孩子,滋潤心靈,而繪本就負責把詞彙的種子一粒一粒播種到心靈土壤中。在幼兒期反覆體驗過這種感覺的人,精神成長充盈而自足,長大之後才能真正感受幸福的滋味。

二、大人眼裡"天真可愛"的繪本,有什麼問題呢?——封閉的思想、既得權威和商業化利益之下,無視兒童的真實需求

儘管繪本是給孩子的書,但是繪本的創作者都是成年人,也就是說大人決定了童書的主題和表現形式,大人看問題的角度和心態會反映到繪本上,不可避免的,大人對孩子的誤解也體現在了繪本上。在松居直看來,大人對"天真可愛"一詞的誤解尤為突出,違背了繪本閱讀的初衷。

1. 大人對"天真可愛"的主題的定義,充滿了無知和自大,要相信孩子有能力欣賞生命的奇趣

我們總是傾向於認為兒童是純潔無邪的,因此,在繪本里,我們也希望向孩子展示一個單純美好的世界,任何不那麼偉光正的主題,大人都唯恐避之不及,比如傷害、犧牲、逝去,我們擔心這些會給孩子帶來任何陰影和對世界的質疑。然而事實上,

孩子們對世界的理解的維度遠超大人的想象。

《幸福的種子》:為什麼日本繪本之父實名反對

以經典的兒童繪本《三隻小豬》為例,這本書在全世界各國有不同版本,這些版本最大的區別在於故事的結局不一樣,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種結局:

  • 第1種,小豬和大野狼成了好朋友
  • 第2種,大野狼被燙傷後落荒而逃
  • 第3種,大野狼死了

不同的結局,其實暗示了改寫故事的人不同的文學觀和教育觀,以及他們對這個故事的評價。第1種結局明顯是大人基於教育上的考量而設計的,他們認為第2種、第3種太殘忍,對孩子不好。

而在英國,原版的《三隻小豬》繪本的結局,正是第3個。在大野狼企圖從煙囪進入房子的時候,小豬準備了一鍋熱水,然後等待野狼滑下來時,打開鍋蓋,等大野狼掉進熱鍋之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蓋上鍋蓋,把大野狼給煮了。大野狼不單是死,而且出乎意料的被小豬咕嘟咕嘟煮成了美味的牛肉大餐。

有趣的是,幾乎每個看過這個故事的大人和小孩都會開懷大笑,並沒有悲傷或者厭惡的表情。

擅自更改結局,讓大野狼燙傷之後落荒而逃,反而落魄得令人覺得可憐,如果是讓它們成為好朋友,這種做法簡直看不起孩子的智慧,因為從整個故事的發展來看,小豬和大野狼根本不可能言歸於好。

所以你看,對於"天真可愛",大人是不是存在某種誤解?把故事的精華改成了無聊的結局,這既是出於無知,也是一種自大,這樣愚弄孩子的教育不要也罷。

2. 大人追求的"天真可愛"的表現形式,和真實的兒童無關,要讓孩子按照自己內心的節奏發現美、也發現醜

在很多繪本中,兒童的形象常常是圓圓的臉,小小的嘴巴,含笑的眼睛,再加上和頭部不成比例的肥短身軀,這樣的長相往往受到家長、幼兒老師都喜歡,但是這樣的長相真的可愛嗎?在松居直看來,這種可愛是塑造出來的,充滿匠氣,缺乏自然美,沒有內涵的可愛。

《幸福的種子》:為什麼日本繪本之父實名反對

首先,童書中的插畫必須天真可愛,是大人的迷信。有一本講述歐洲300年童書歷史的書叫《童書的世界》,書裡提到,不刻意迎合孩子口味的插畫風格才是應該發展的風格。大人認為每個孩子都應該天真可愛,每個孩子也都喜歡天真可愛的東西,這種想法體現在了繪本的表現形式上。

然而,希望孩子個個天真可愛,只是大人一廂情願的想法,孩子並不認為自己應該如此。說句實話,如果孩子自以為自己天真可愛,反而會惹人討厭,某些童星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實,孩子心裡只希望自己快點長大,可以像大人一樣,做愛做的事,身體高大強壯,善良且值得信賴。因此,我們應該選擇表現手法恰當的繪本,來滿足孩子的這種健康的願望。站在這個角度,或許畫風天真可愛的繪本,才是不健康的。

其次,大人對"天真可愛"的追求,造成了一種單一的審美觀。審美本來應該是多元化的,個性化的,而往往,我們所見到的個性似乎都是相似的。

生活中典型的例子是,大人認為男孩就喜歡藍色,女孩一定喜歡粉色,男孩喜歡小汽車,女孩喜歡洋娃娃。有誰規定男孩子不能喜歡粉色的?又是誰規定女孩一定不喜歡小汽車呢?判定為可愛的、卡通的,就是孩子應該喜歡的,這些全都是用以大人為中心的眼光來看孩子。

畫的可愛,並不是繪本的必備要素。如果用這個標準來創作或者選擇繪本,實在是對兒童極大的誤解,這是將大人的視角強加在兒童身上,看不到孩子真實的需求和願望。不得不說,有時候限制孩子的,可能正是我們大人!

3. 以經典迪士尼繪本為例,"天真可愛"的繪本如何以名著、名片改編之名,行商業化之實

迪士尼動畫電影的成功毋庸置疑,我們津津樂道於迪士尼作品中出色的動畫動作、老少皆宜的橋段、有深度的劇情、感人的道理、行業頂級的特效,迪士尼電影中的光影世界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然而,轉換成印刷的紙質繪本,卻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幸福的種子》:為什麼日本繪本之父實名反對

迪士尼動畫電影《小鹿斑比》

一方面,繪本情節大幅縮水,血肉全無,徒留空殼。迪士尼繪本和電影一樣,常常取材於世界名著,比如安徒生童話。但是上萬字的原文被改編成繪本之後,文字被壓縮,原著人物的性格被大幅重塑,誇張不重要的部分,原著精神完全變質,把原本可以激發孩子豐富想象力的藝術創作,搞成了追逐市場的廉價商品。

所有自稱是世界名著的繪本都是簡明版,都是模仿原著的贗品,絕無可能還原原著中的那個迷人的文學世界,這種被改的面目全非的圖書,與美學和文學背道而馳,甚至根本不配列入童書。

另一方面,經過印刷過程,繪本呈現的是失去光的質感的沉悶色彩。松居直比較了繪本 《小鹿斑比》與迪士尼卡通電影中可愛的小鹿斑比,在他看來這是兩個不同的角色。書中的插畫雖然保持了迪士尼溫馨、明朗的一貫風格,但是沒有電影的那種靈動活躍、歡喜洋溢的色彩感,只讓人覺得笨拙粗糙。

《幸福的種子》:為什麼日本繪本之父實名反對

迪士尼繪本《小鹿斑比》

迪士尼電影強烈刺激感官的本質,與文學緩緩勾勒圖像的特質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迪士尼繪本儘管在市場上廣受歡迎,但是繪本比電影相比遜色許多,毫無魅力可言。如果因為這些動畫形象天真可愛、深入人心,強行將他們從名著、電影改編成繪本,這不是為孩子著想,而完全是盯著家長錢包的商業行徑。

三、大師眼中真正的好繪本,究竟是什麼樣的?——從"兒童本位"出發,體現對孩子的理解、支持和愛

可以說,松居直對"天真可愛"的繪本的解讀,顛覆了很多傳統的觀念,這正是因為他是在用孩子的視角看世界,仔細推敲繪本是否符合孩子的想法,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傳達思想。那麼,在大師眼裡,真正的好繪本,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1. 好繪本從內容上體現"兒童本位",文圖一致、形重於色

在優秀的繪本里,創作者可以運用各種藝術語言,讓繪本像一部"紙上電影",通過圖畫視角的"推拉搖移",製造出豐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繪本中的插圖並不是去詮釋、配合文字,而是讓插圖本身也"說話"。文圖通過各自的方式表達信息,完美地合奏,使主題充分表現出來。

有時候大人會覺得某一本繪本內容非常好,注意僅僅是內容非常好,但是這沒有引起孩子的興趣,是因為文圖表現不一致,內容好,但是表現的並不特別好,沒有將作者想說的完全傳達給孩子。

不論主題多麼好,如果不能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來表達,就不是好的繪本。好的繪本會以歷歷在目的方式來敘述,將插畫的細節和整體結合,以圖文一致的形態表現整個故事。

這也是為什麼說好繪本"形重於色"。如前面所說,畫的可愛,顏色鮮豔,並不是繪本的必備要素,家長常常會被一些乍看之下很可愛,而且畫面和色彩充滿情調的圖畫書所吸引,但是真正重要的,是插畫能否充分的表達故事。

《幸福的種子》:為什麼日本繪本之父實名反對

《和甘伯伯去遊河》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即使是插圖使用的顏色比較少甚至是黑白單色,色調也並不活潑明亮的一些繪本,反而大受歡迎,比如說《好髒的哈利》,《和甘伯伯去遊河》,《在森林裡》。這類作品筆觸簡潔,用色單調,大人往往覺得不太起眼,但是繪本的插圖意境深遠、細節豐富,完完全全為表現故事內容服務,這就是好的繪本。

《幸福的種子》:為什麼日本繪本之父實名反對

《在森林裡》

2. 好繪本從目的上體現"兒童本位",繪本是用來感受快樂的

松居直的中國同事、國內童書閱讀推廣人唐亞明曾經談到中國繪本界的問題:

現在的家長,忘了他自己小時候,現在的編輯,也非要灌輸給孩子一個什麼東西。灌輸、說教就是中國繪本最大的缺點。我以前在南京明城牆附近,看到地上雕刻的傳統民謠,大意是:"我們倆好,我們倆好,我們倆上街做棉襖,冬天我穿,夏天你穿。"這首歌謠太有童心了!可如果我們出版成圖畫書,很可能會被改成"冬天你穿,夏天我穿",教育孩子助人為樂,這就不是童心。

這也代表了松居直先生的繪本觀——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而且一本書越有趣,它的內容越能深刻的留在孩子的記憶裡,在成長的過程中或是長大成人之後,他自然能理解其中的意義。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好繪本都不說教人生道理。它們津津樂道於一段經歷、一個過程、一個有趣的生活片段。《母雞蘿絲去散步》說的是一隻母雞悠哉的散步,想捕獵它的狐狸尾隨其後,卻一再失敗。它沒有說多行不義必自斃的道理。《彩虹色的花》說的是一朵彩虹花把自己各種顏色的花瓣分給小動物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最後自己死在寒風中的故事,它沒有在結尾"打出字幕",嚴肅的告訴你要有犧牲和奉獻精神。

《幸福的種子》:為什麼日本繪本之父實名反對

正如童書作家、出版人粲然所說:

那些講人生大道理、愛憎分明、好人好報、壞人受懲的書,滿足的是大人說教的需求,而孩子們發自內心真正喜歡的,是那些拋棄了道德評價和教條,幽默,接納所有行為的開放性繪本。

無論繪本如何發展,對於優秀的繪本作品,"兒童本位"的理念是不變的,繪本體現的對孩子的理解、支持、以及愛,也是不會變的。

寫在最後

在《幸福的種子》這本書中,我們能瞭解到親子閱讀的基本理論,更重要的是接觸到了日本繪本之父的繪本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松居直先生對繪本推廣和兒童研究的貢獻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他打破了成年人對於"天真可愛"的繪本的迷思,犀利的指出了商業社會和大人視角之下,繪本主題和表現形式上存在的問題。

歸根結底,對孩子來說,多年之後,繪本的內容他可能會忘記,但是繪本給他帶來的溫情記憶和精神成長,卻是可以珍藏一生的幸福源泉。在本書最後,老先生不無動情的說:

對一個人來說,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活著的意義在哪裡,人應該靠什麼活下去,這一本又一本的故事書,已經用不同的方式把答案說得一清二楚了。

和孩子共讀,其實意義不在於讀,繪本只是通往心靈的途徑,最重要的是彼此懷著溫柔的心共同尋找和經歷,尋找和經歷你和孩子真正需要的此生、此世界。您覺得是這樣嗎?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