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河北邯郸是成语之都?

李松


河北省南部的邯郸市,位于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邯郸之所以名气大和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以邯郸为都有很大关系。实际上,邯郸除了是赵国之都,还有一个“都城”的身份——邯郸还是成语之都。

如果以城市为单位来计算所产成语的话,邯郸无疑是名列前茅的。先说十几个与邯郸有关的特别著名的成语吧,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负荆请罪、纸上谈兵、利令智昏、梅开二度、邯郸学步、毛遂自荐、一字千金、惊弓之鸟、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旷日持久、奇货可居(吕不韦看中秦国在赵国的人质异人,即秦始皇之父)、三人成虎,还有太多太多。

咱们不可能在一篇文章讲完这些成语,那就挑几个与地理有关的讲讲吧。

围魏救赵。战国时七雄并立,赵国西有秦国,南有魏国,北有燕国,东有齐国。在战国初期,魏国实力横行天下,由名将吴起打造的魏武卒,打了七十二仗,大胜六十四仗,剩下八仗打平。魏国野心勃勃,想要吞并赵国。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赵。庞涓率魏兵从国都大梁(河南开封)北上,越过黄河后,直逼赵都邯郸。邯郸位于华北平原上,北、东、南三面皆无险可守,被魏兵包围。

赵国急忙派人向邻近的齐国求救,赵国知道赵齐是唇齿关系,齐国不会见死不救。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庞涓的同学孙膑为军师,谋救赵。按田忌的谋划,他准备率齐兵直扑邯郸,在邯郸城下与魏兵痛快厮杀一场。军师孙膑是个残疾人,他的腿就是同学庞涓弄坏的,他对庞涓太熟悉了。孙膑说:“不然,魏兵主力都在邯郸城下,即使我们赢了,也是惨胜。既然魏兵不在大梁,大梁空虚,我们何不乘虚直捣魏国的根本大梁?大梁有失,魏兵进退无依,必败。”

孙膑果然是战略大师,赵国此时已撑不住,投降魏国。庞涓想不到同学孙膑居然会来一手围魏救赵,魏国不能失去大梁,魏兵只好连夜南下回救大梁。魏兵疲惫之时,在桂陵(两种说法,河南长垣与山东菏泽)被以逸待劳的齐兵揍得鼻青脸肿,孙膑擒获庞涓,一雪前耻。

赵国“居诸国之中”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秦国日益强大,这就决定了赵国与同时受秦威胁的魏国,还是有共同利益的。赵国在魏国以北,如果秦灭赵,则秦可以轻易割断魏国与燕、齐之间的联系。到时,秦国就可“瓮中捉鳖”,魏国连个救兵都没有。

公元前257年,秦国派大将王齕出兵进攻邯郸,又形成了当年魏兵攻邯郸的局面。只不过,当年救赵的齐国,换成了当年攻赵的魏国。秦昭襄王已算定魏必救赵,派人恐吓魏安僖王:敢救赵,下一个灭的就是你!魏王惧,虽然派大将晋鄙出兵十万救赵,但实际上变成了吃瓜群众,围观秦国攻赵而不救。

赵国非常着急。四大公子之一的赵国平原君赵胜几次派人求魏出兵,魏就是不动。平原君没办法,只好派人指责自己的小舅子、四大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郡魏无忌。魏无忌当然是想救赵的,赵亡,魏不能独存。可魏王胆小怕事,指望不上他。魏无忌听从隐士侯嬴的建议,说动了魏王最宠爱的如姬,窃取兵符。魏无忌假魏王之令,让晋鄙出兵。没想到,晋鄙对上了兵符,依然怀疑魏无忌在搞鬼。在说不动的情况下,魏无忌只好让人砸死了晋鄙,指挥魏兵北上,吓跑秦兵,解赵之围。这个典故,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窃符救赵”。

完璧归赵。故事很简单: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著名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这个宝贝被赵王占有,很不爽。秦王写信给赵王,希望赵国把玉璧送给秦国,赵国将获得十五城。秦国是出了名的虎狼之国,一块璧换十五城,秦国根本舍不得。赵国认定秦国这是在诈骗,但又不敢得罪秦国,再说也没人敢去秦国交涉。舍人蔺相如被推荐上来,蔺相如让赵王放心,说臣一定会完璧归赵。

到了秦国国都(陕西咸阳)之后,秦昭襄王捧着玉璧直流哈喇子,却绝口不提送赵十五城之事。蔺相如看穿秦王的小算盘,说璧上有微瑕,让臣指给大王看。蔺相如骗得秦王信任,举璧要摔碎,把秦王骂得狗血淋头。秦王说一定送十五城,蔺相如根本信不过他,连夜让人把和氏璧送回了邯郸。

还有一个与地理有关的成语,叫邯郸学步。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说赵国北方的燕国,有一位少年,他始终觉得自己的走路姿势不太美观。他听说赵国国都邯郸的人们走起路来姿势很好看,他就动了心。从燕国国都蓟(今北京西南)到赵国国都邯郸,有一段距离,少年不顾山高水远,跋涉来到邯郸学步。结果呢,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虽美,可他一点也没学到。更要命的是,他连自己之前的燕步也忘得一干二净。怎么回家呢,少年灵机一动,爬着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学习新鲜事物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学习,不然连老本都赔进去了。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因“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河北邯郸素有“成语典故之都”、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之美誉,是中国成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

根据统计,在万余条汉语成语中,与邯郸有关的竟有1584条,而且这些成语大都属于有历史典故的部分,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壁归赵、邯郸学步、黄粱美梦、负荆请罪、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背水一战等等,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映衬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

2005年10月,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邯郸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产生了许多成语典故。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商早期迁都邢(今邢台),晚期迁都殷(今安阳)。可见,邯郸自先商时期起,就长期处于商文化的范围内,属商都的京畿之地。另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专家在邯郸文物考古中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商文化遗存,这些分布广泛而密集的商文化遗存,也充分印证了邯郸在商代的发展。因此,在商代中晚期,邯郸有形成城邑的历史必然性。

目前已知文献记载中,邯郸最早的出现时间,正是商末的纣王时期。

在出土的战国中期魏国史官所著史书《竹书纪年》中曾这样记载:“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据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自商王的祖先盘庚迁都至殷,再到殷纣王时商王朝灭亡,在长达253年的时间内再未迁都。纣王时期又逐渐扩大了都城,南至朝歌(今河南淇县),北至邯郸及沙丘(今河北平乡),都建立有商王的离宫别馆。这是目前所知邯郸地名出现最早的一条资料。”郝良真说,古籍中提到的离宫别馆,证明了殷商晚期的邯郸已经不是普通的乡村,开始形成城市的雏形。

2000年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组织国内一批专家学者,对邯郸城市兴起的年代进行了学术论证,经讨论认为,邯郸城市的兴起距今至少已有3100年,甚至可能上溯到3250年前。

关于邯郸地名的由来,过去最流行的说法是颜师古《汉书注》中引用张晏的解释:“邯”字来自山名,即古时的邯山;“单”是山脉尽头的意思,因作城郭名,所以加“邑”(阝)为“郸”。意思是说,邯山到此而尽,故名邯郸。

长期以来,该说法一直被奉为圭臬,从未有人提出异议,直到1965年在山西省侯马市出土了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赵简子与各卿大夫之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上面多次出现关于邯郸的记载,写法却是‘邯丹’。此外,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文物也显示,春秋战国时期邯郸的写法有多种,或作‘邯公式’,或作‘甘丹’,或作‘邯单’。因此,张晏《汉书注》所解释的‘单’是山脉尽头的意思,不足以说明‘邯公式’二字的初始含义。”直到秦代,邯郸两字的写法才出现并基本定型。邯郸这一汉字里的专用地名,延续了2000多年,从未更改。


方言讲史


因为古代成语典故邯郸最多,有1584条成语出自邯郸,象邯郸学步、黄梁美梦、毛随自茬、完璧归赵、围魏救赵、胡服射骑、纸上谈兵、刎颈之交、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负荆请罪、价值连城、梅开二度、一页障目、一言九鼎等典故脍炙人口,其他地方都没有邯郸的成语产生的早,没有邯郸产生的成语多,所以说,邯郸是成语之都。邯郸成语在全国首曲一指,2005年10月27日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文艺家协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张吉保643


在我小时候,对一个成语的故事记得特别清楚,这个故事就是邯郸学步。想想就觉得搞笑,一个人连走路都不会,还跑到邯郸去学步,学到最后,竟然不会走道了!

正是这个成语,让我知道有个邯郸,也就对邯郸有了一些兴趣。

邯郸是我国古代五大名都之ー,不仅在历史上更是占据着辉煌的一页。河北邯郸市,在文化方面,可谓璀璨夺目,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在人们日常所用的成语当中,竟然有相当一部分都产生于邯郸。

2005年10月26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正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

我们查询相关资料,发现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 1584条。 漫步在邯郸的街头巷尾,随处都能见到成语 典故,其中我记忆犹深的邯郸学步,就有个邯郸学步的雕塑(学步桥)树立在城市之中。

再回头展望,什么胡服騎射雕塑、荀子雕塑、罗敷雕塑、武灵丛台、七贤 祠、回车巷、插箭岭等等,无不让人们感到邯郸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经久魅力。

据说,2013年,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类项目-中华目录-语文化园又正式落户邯郭市。

邯郸是一个让人学步的魅力之地,在这所“成语之都”,学文化,传播成语文化成为每个邯郸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热情,或许,文化遗产的继承,在邯郸人看来,成语就是活的文化项目,拥有成语之都的美称名号,我相信,邯郸存有的成语典故一定是孺妇皆知,家喻户晓。

邯郸是一个有品位文化的城市,希望其走向世界,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杰出的奉献!


太极禅门


2005年10月26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据专家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584条。

漫步在邯郸的街头巷尾,随处都能见到成语典故,邯郸学步雕塑(学步桥)、胡服骑射雕塑、荀子雕塑、罗敷雕塑、武灵丛台、七贤祠、回车巷、插箭岭等等,无不让你感到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2013年,河北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类项目——中华成语文化园正式落户邯郸市。

邯郸地区一位专门研究成语典故的学者,在对汉语成语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考证之后,得出结论: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一千五百八十多条。例如:负荆请罪,价值连城,围魏救赵,窃符救赵,邯郸学步,顶天立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奉公守法,旷日持久,完璧归赵,盛气凌人,贫贱之交,利令智昏,不遗余力,纸上谈兵,毛遂自荐,奇货可居,一字千金,南辕北辙,鹬蚌相争,惊弓之鸟,舍本逐末,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翼而飞,狗尾续貂,瓜田李下,鹿死谁手,黄粱美梦,路不拾遗,等等。

这些成语典故,涉及的历史故事大多发生在战国和秦汉时期。其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著名历史典籍关于邯郸事件的记载;二是古代赵国历史名人的记载;三是历代文人墨客整理、撰写的关于邯郸的神话、寓言、民间故事、小说、传奇、笔记、戏曲、辞赋等等;四是古代赵国帝王将相文治武功的业绩和叱咤风云的故事。据这位专家分析,邯郸之所以成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长期(近160年)在邯郸定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人成事 三寸之舌 伤弓之鸟

梅开二度 窃符救赵 胡服骑射

价值连城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奇货可居 邯郸学步

鹬蚌相争 黄粱美梦 一枕黄粱

奉公守法 旷日持久 利令智昏

不遗余力 南辕北辙 破釜沉舟

毛遂自荐 背水一战 围魏救赵

智者千虑 舍本逐末 攻难守易

犹豫不决 一狐之腋 三人成虎

顶天立地 前倨后卑 管窥锥指

以卵击石 赏罚分明 瓜田李下

路不拾遗 鹿死谁手 市道之交

难至节见 步履蹒跚 坐怀不乱

补天浴日 河伯娶妇 退避三舍

言犹在耳 董狐之笔 天夺之魄

欺世盗名 一日千里 中饱私囊

天经地义 以人为镜 按兵不动

当局者迷 掩耳盗铃 大儒纵盗

争先恐后 坐享其成 剖腹藏珠

羽毛未丰 徙宅忘妻 始终不渝

载舟覆舟 无功受禄 犯颜直谏

因势利导 食不甘味 唱筹量沙

乐极生悲 居心叵测 安然无恙

燕雀处堂 天下无双 轻虑浅谋

志在四方 一叶障目 举措失当

徐市求仙 纲举目张 取而代之

声名狼藉 死有余辜 人人自危

左提右挈 无出其右 身无可击

袖藏金椎 箭在弦上 巧夺天工

山鸡舞镜 未可厚非 疾风劲草

乌合之众 推心置腹 狗尾续貂

生灵涂炭 怙恶不悛 坚壁清野

白云亲舍 不学无术 孤注一掷

拒谏饰非 罚不当罪 叶公好龙

伤弓之鸟 步履蹒跚 路不拾遗

管窥锥指 一狐之腋 利令智昏

纸上谈兵 旷日持久 破釜沉舟

智者千虑 犹豫不决 前倨后卑

瓜田李下 难至节见 窃符救赵


永子


这是因为根据中国文联的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高达1584条。从成语的数量、发生地和流传程度上讲,邯郸都是首屈一指的。

首先要界定一下邯郸成语典故的两个内涵。

从空间上讲,发生在邯郸城的成语典故就是邯郸成语如“邯郸学步”。同时,邯郸是赵国的都城,赵与邯郸可以互相指代,因此,超出邯郸范围的发生在赵国的典故,或者与赵国有关的典故,也可以算作邯郸成语。如“围魏救赵”。

从内涵上讲,成语典故既包括了历史事件当事人的原话,如“两鼠斗穴,四战之国”等。同时也包括后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概括如“负荆请罪,白马非马”等等。

而邯郸之所以具备成语典故生成的文化条件则是因为邯郸是战国到西汉时期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备丰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百家争鸣为学术和思想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宽松的发展氛围。这种大的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大批成语,也为后世总结,提炼成语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料。

二、荀子、公孙龙等大批赵国学术思想理论大家的相继出现,使得邯郸成为稷下学宫后又一学术交流中心。他们的思想与活动,为一大批成语典故的出现提供了丰厚的条件,同时也提升了这些成语典故的时代影响力。

三、先秦两汉时期,邯郸全民皆商的特有风俗,不仅为成语典故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也使得其传播更加的广泛。也因此邯郸成语具备了顽强的生命力,经久不衰。






清新


由我这个衡水人来回答这个关于邯郸的问题吧。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首都,同时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责任于一身,自赵武灵王时期起,赵国锐意进取,国力强盛,加上当时中原战乱频繁,赵国首都邯郸成了很多文人、士大夫投奔、避难的地方。再加上邯郸本身就是一个军事重镇,战国后期的战争以秦赵之战为主,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简单的列举几个发生在邯郸又妇孺皆知的成语吧。

完璧归赵

这个成语源于秦王贪图赵王手中的和氏璧,提出了要用十五城换和氏璧的方案,但是秦王是出了名的不讲信用,赵国既不想把和氏璧给秦国,又害怕秦国派军队来征讨。正在赵王左右为难的时候,有人向他推荐了蔺相如。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见到秦王后,蔺相如见到秦王根本没有拿十五城换和氏璧的意思,于是借口和氏璧上有缺点,要为秦王指出来,将和氏璧拿回了自己手中。秦王准备硬抢,蔺相如举着和氏璧说:如果秦王敢威胁他,他就用和氏璧和自己的脑袋撞碎在秦宫殿的柱子上。秦王无奈只能答应用十五城来换和氏璧,蔺相如怕秦王使诈,要求秦王必须斋戒三日之后再进行交换,而在这三天之中,蔺相如已经秘密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到了交换的日子,秦王见不到和氏璧要拿蔺相如问罪,蔺相如说:人们都知道秦王不讲信用,而赵王讲信用,只要秦王先将十五城给我,我立马派人将和氏璧从赵国取来的。秦王无奈,只能送蔺相如回国。这就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负荆请罪

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故事——将相和。讲的是蔺相如经过完璧归赵和在渑池之会上保全了赵王的威严,被赵王封为上卿,官职在老将廉颇之上。这让廉颇很不满意,他认为渑池之会上秦王不是害怕蔺相如,而是因为自己率领的十五万赵军在边境上虎视眈眈,让秦王不敢为所欲为。更让他气愤的是自己戎马一生所取得的成就,居然比不上蔺相如这个书生动动嘴皮子。廉颇心里极度不平衡,决定公开侮辱一下蔺相如。

可每当廉颇准备侮辱、挑衅蔺相如的时候,蔺相如总是主动退让,因此没有爆发任何冲突。蔺相如的门客看不下去了,他们认为自己的主人明明比廉颇级别高,为什么要惧怕他呢?蔺相如说:“我连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颇将军呢?我只是不想和他起冲突,秦王害怕赵国是因为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要是我和廉颇将军将相不和,那么一定会削弱赵国的实力,让秦国有机可乘了。”蔺相如这一番肺腑之言传到廉颇耳朵里,让老将军廉颇羞愧难当,于是他脱光了上衣,背着荆棘藤条到蔺相如府上去请罪。蔺相如赶快冲出来扶起了老将军,从此两人冰释前嫌,一起为赵国尽忠效力。


纸上谈兵

这个故事发生在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利用反间计让赵国换下了尚且能够“日食斗米,肉十斤”的老将廉颇。与此同时,赵王决定派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代替廉颇为赵军统帅。赵括这个人自幼熟读兵书,谈论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连他的父亲赵奢也经常辩论不过他。但他的父亲很了解他,说他只能在纸上谈论兵法,一旦到了战场上他就无计可施了。长平之战时,英明神武的赵惠文王刚刚去世,年轻继位的赵王早就听说过赵括的本领,所以才派他去当统帅。朝野上下一片反对,连赵括的母亲也反对派赵括去当统帅。可赵括有十足的把握能够统帅千军万马,他在朝堂之上把其他人辩论的哑口无言,因此最终被赵王封为三军统帅。


到了战场上,赵括自认为看破了秦军的防守弱点,率领四十万赵军主动出击,结果陷入了秦军的包围,他拼命突围,但仍然无法突破秦国名将白起布置的包围圈。弹尽粮绝之时赵括向秦军投降,四十万赵军被白起活埋,从此赵国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和秦国抗衡的力量了。纸上谈兵的赵括断送了赵国的前途。

当然,起源于邯郸的成语还有很多。例如:邯郸学步、毛遂自荐、胡服骑射、一叶障目、围魏救赵等等。总共有一千多个成语在邯郸城中产生,邯郸因此称的起是成语之都啊。


赵公


因为邯郸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咱的成语你们可以想一想,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成语典故呢?是不是就是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

而在这个世界有一个最牛掰的人物。就是秦始皇嬴政,他就是出生在邯郸的。而吕不韦也是在邯郸混了半天呐。

还有赵国的首都,那就是邯郸,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改良军事上的骑射。等等吧,好多名人都来自于邯郸。毕竟邯郸也处于呢,从地理上较较平原地带而在古时呢,平原地带那肯定人口众多呀,人口基数大那出名人的概率就高,那出典故的几率那就更高,而且呢还得有北京呀,西安啊这些定都的地方非常的近呐。所以就会赶上好多历史事件。

你也可以来邯郸感受一下子邯郸美丽的风景。我们的富美丽风景到处都洋溢的成语。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的传承。好多城市呢,其实在古时候呢也是非常非常有名。但是呢,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造成了这个地方呢,他的文化产生了断交。而邯郸呢,是唯一一个多少年都没有换过名字城市。,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历史断片儿的事情。所以呢,它的文化底蕴流传很流畅很丰富啊,所以造成我们邯郸人民出口成章。哈哈哈!


跟陈老师学物理


不要因为字少就不给显示,字多就给显示不折叠。邯郸为啥被称为成语之乡,可以去百度有关于邯郸的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燕国的。围魏救赵,齐国的。完璧归赵,秦国的。负荆请罪,赵国自己的。毛遂自荐,又是赵国的。还有好多关于赵国的。你说为啥邯郸被国家称为成语之乡


W77578223


邯郸为什么会被称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邯郸市河北省一个地级市,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几千年都没有更换过名字的城市。为什么说邯郸是中国的成语典故之都,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一千多个成语都出自邯郸,放眼中华大地,无人能出其右。下边是部分出自邯郸的成语,你们来感受下(这还不是全部)

因人成事 三寸之舌 惊弓之鸟 梅开二度

窃符救赵 胡服骑射 价值连城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奇货可居 邯郸学步

鹬蚌相争 黄粱美梦 一枕黄粱 奉公守法

旷日持久 利令智昏 不遗余力 南辕北辙

破釜沉舟 毛遂自荐 背水一战 围魏救赵

智者千虑 舍本逐末 攻难守易 犹豫不决

一狐之腋 三人成虎 顶天立地 前倨后卑

管窥锥指 以卵击石 赏罚分明 瓜田李下

路不拾遗 鹿死谁手 市道之交 难至节见

步履蹒跚 坐怀不乱 补天浴日 河伯娶妇

言犹在耳 董狐之笔 天夺之魄 瓜田李下

欺世盗名 一日千里 中饱私囊 天经地义

以人为镜 按兵不动 当局者迷 掩耳盗铃

大儒纵盗 争先恐后 坐享其成 剖腹藏珠

羽毛未丰 徙宅忘妻 始终不渝 载舟覆舟

无功受禄 犯颜直谏 因势利导 食不甘味

唱筹量沙 乐极生悲 居心叵测 安然无恙

燕雀处堂 天下无双 轻虑浅谋 志在四方

一叶障目 举措失当 徐市求仙 纲举目张

取而代之 声名狼藉 死有余辜 人人自危

左提右挈 无出其右 身无可击 袖藏金椎

箭在弦上 巧夺天工 山鸡舞镜 未可厚非

疾风劲草 乌合之众 推心置腹 狗尾续貂

生灵涂炭 怙恶不悛 坚壁清野 白云亲舍

不学无术 孤注一掷 拒谏饰非 罚不当罪

叶公好龙 一字千金 步履蹒跚 路不拾遗

管窥锥指 利令智昏 旷日持久 不翼而飞

有这么多的成语都出自邯郸,说邯郸市中国成语之都,一点也不为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