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现在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的现象?

郑伟悦


一切不幸都归结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信息爆炸的时代,现在越来越多的文章在叙述,一个原生家庭对于我们的影响有多大,许多微信公众号会发布类似的文章。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确实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但这不是给自己不争气和抱怨的理由。

中国从古至今一直传颂孝道,百善孝为先,我们从小的教育中,就学到要孝敬父母。一个人要怀有感恩之心。为什么现在许多人,会对给了自己生命的父母产生仇视和仇恨的心理呢?仇恨,这是情绪中带着强烈的敌意,孩子形成这种情感的疏离,本质上是对于原生家庭的一种不满,这种仇视现象的产生与父母的教育和陪伴不当是有直接关系的。

父母的忽视和冷漠会造成孩子严重的缺乏安全感,父母的打压和严厉会造成孩子形成自卑或者叛逆的性格,父母的过度宠爱会造成孩子自私和自我为中心等等。不可否认我们现在的一些经历,确实会和原生家庭挂钩。成年之后的种种和童年的经历有着联系,若生活在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中,我们的人格会更加健全,也能够以积极的情绪和心态去面对困难。

但是生活中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之所以迁怒于父母,更多的时候可能就是为了自己的狼狈生活找一个理由,安慰自己日子之所以这么糟糕,并不全是自己的错。可能与父母的关系不和谐,但是在伴侣的关系中,我们可以修复童年时期的不开心。若我们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赶超别人,过上想要的生活。

对原生家庭的抱怨,我们对于父母都是爱恨交织的,这种情绪情感上的冲撞,会使得我们形成心理冲突,这是对于自己的一种折磨。放下对于原生家庭消极的看待,与父母和解,这是对于自己内心的一种释放,也是你走向另一段人生的开始。


心理学充电时间


个人总结,仇视父母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很大的进步,而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们的花销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年轻人,面临都要买车买房的压力,而父母很多都是农民或者是工人,父母赚的钱比别人少,有些年轻人就认为自己的父母能力不行,给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啃老又啃不成,所以对父母很仇视。

第二是,现在年轻人跟自己的父母的观点有很大的冲突,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超前消费,总是喜欢透支各种信用卡来买些自己喜欢的物品。而父母喜欢攒着钱花,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时候父母的观点跟现在的观念有很多的冲突,而且他们还并不觉得错误。导致了年轻人和父母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交流越少,冲突就越来越严重。

第三是现在有些媒体和电影电视故意挑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用丑化父亲母亲的方法大肆宣扬各种无知的理论,让本来如履薄冰的家庭关系,雪上加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母亲怀胎10月,父亲打工养家,真的辛苦养育,我们不应该仇视自己的父母。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趁这个时候对自己的父母好一些,别等到失去之后才追悔莫及。


凌霄


说个例子,表妹吧。

表妹的爸爸 也就是我表舅,是一个吃喝嫖赌不爱回家 回家就打老婆打孩子的男人,表妹初中开始住奶奶家,每次见到爸爸,爸爸都在满口脏话或者随时动手,表妹从小聪明漂亮可爱懂事,大学做钢琴家教赚了几万都给奶奶了,表舅妈年轻时貌美有才华,曾经是我们老家美声比赛第一还是第二,国企会计,后来办钢琴声乐班,学生各种参赛奖状贴满墙,舅妈开始想孩子还小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反正老公基本见不着面就当他死了,表妹高中已经不和父亲联系了,大学之后更是对父亲恨之入骨,去美国留学后彻底宣言与父亲断绝关系,她妈,她奶奶爷爷,她姑姑都觉得她没错,所以你们怎么能说仇父就一定是孩子的错?

这个表舅是个小官,和谁说话都带脏字,是习惯,他对父母说话也是操操的,他的父母是老实过日子没脾气的普通退休老人,没有亲戚不讨厌他,谁都不想看见他,最后一次见面是我爸爸的葬礼,他又老样子满口胡说八道,对我说“你爸死了 你得嫁个大款啊” 我冲过去要揍他,一群亲戚上来拉架,你说这种人,你让他女儿怎么孝?

去年舅妈已经起诉离婚了……大家都默默支持……


一口猪猪猪


不管是什么人,仇视自己的父母都是不对的。

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你,从小到大为孩子着想,关心抚养,这是大恩大德,毋庸置疑。


但是,为什么会有部分人仇视自己的父母?

原因一,出在父母身上。部分父母做的不对,如有的父母年轻时候做错事,长期抛弃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父母不好的对待,不孝敬父母,使孩子从小对父母产生不好的印象,孩子到大后,就会对自己的父母不好,这叫因果报应。


原因二,还是出在父母身上。父母对孩子过于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满足孩子所有需求。长期这样,导致孩子依赖性形成,一旦满足不了,就会对父母仇恨,甚至导致悲剧发生。

原因三,孩子的问题。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歪曲,在外面收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学坏了,好吃懒做,不思进取,过分追求自己的虚荣心,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当超出自己能力,或家庭消费能力时,就会归罪于家庭父母。


清阳晓光


怨恨父母的孩子大多没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没有给予正确的爱,孩子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心理学家表示: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一:暴力型父母

孩子在暴力的环境下长大。自己做的稍有不合父母心意的事,就会有遭到殴打。这里有亲生的父母,也有后爸后妈。孩子身体遭受疼痛,心灵也受到伤害。当他们成年后,有反抗能力的时候,有可能以暴制暴。男孩可能会殴打妻子,女孩可能会殴打孩子。他们恨父母,但是无形中他们也成为了暴力的人。

二:忽视型父母

一种是因忙于事业,夫妻把孩子寄养在父母家。二是父母离婚,又再婚的家庭。无论哪一种,父母都没有给予孩子及时的爱和注。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性格偏激,没有安全感,归属感,一想到没有爱的童年,也会产生仇视父母的心。

三:强势型父母

他们要求孩子考试必须100分,必须得达到什么要求,否则就会批评孩子。你看别人家孩子怎么样怎么样?这样的家长虽然没有打孩子,却在鞭挞孩子的心,让孩子有一种压抑感,强迫感。自尊心太强,受不了挫折。孩子大一点,也会叛逆。可能会故意做不好,来对抗父母。

四:溺爱型父母

你什么都别做,我来做,这是溺爱型父母的主要特点。这样长大的孩子没有独立能力,爱就是枷锁,到青春期的时候,孩子想挣脱枷锁的想法会越来越强。父母但凡有一点让他不顺,他就会不吃不喝,自残这些方式来要挟父母。

无论哪一种,都是父母不正确的爱造成的。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天使,是后天的环境和人为的引导让他的心理扭曲。仇视父母的背后,是因为没有享受充足的爱和关注。

爱不是金钱,不是保姆,不是物质。它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理解,陪伴,倾听。

希望每个父母都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每个孩子都能愉快的长大。

感谢您的关注!


铃铛营



看到这种现象,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因为“仇恨”这个词,未免有些咋眼。就像之前在豆瓣上比较火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创建于2008年1月18日。这里聚集了一群在父母子女关系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轻人。我专门去豆瓣看了相关讨论,看完后心情极其沉重,这些故事是普通的又是特殊的。


家本来是让人倍感温馨的地方,外面受了多少委屈,装了多少坚强,这里都可以卸下伪装。而很多人提起这个词,想到父母,就心痛,想逃,甚至到了仇恨的地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在讨论中发现了两种类型的父母。


第一种,极强的控制欲。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和生活轨迹去生活。“逼考公务员”“逼结婚”“逼生孩子”等等。在综艺节目《圆桌派》中,有人用父母像是制造机器人的造物者,来形容强权的父母。他们对待孩子,就像制作了一台机器人一样,希望孩子能像他们所指定好的程序完成指令的动作。一旦孩子有自主意识,想要做出背离他们的选择时,就用向孩子施压、哭闹、断绝关系等方式去逼迫孩子选择自己认为对的方向。他们大多有两个执念:“希望孩子不要重复我悲惨的人生”“我的人生很好,你也一定不能比我差”。

另外一种父母,我想应该是社会很小的一部分,但他也确实存在在我们的社会中。就像豆瓣网友写到:“有时在妈妈眼里,自己连呼吸都是错的。”在父母眼里她们是累赘,她们是被发泄负面情绪的工具。看了网友们哭诉自身经历,我感到震惊愤怒、又难过。

这篇回答的后半部分,我想单独对父母和孩子写写我想说的话。


亲爱的父母们(针对第一类父母),我知道,你们一直用尽你们全身力气,想让孩子过上你认为的幸福生活。当孩子跟你们起冲突,说出伤你们的话时,你感觉心痛。你不理解,为什么你用你所有的爱,却换来了孩子们的仇恨。我想告诉你们,这世上所有的爱,首要基础就是尊重,而不是控制。孩子是独立的,他们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属于他们的决定。他们需要你们给他更多的自由和信任以及认可。很多路和人生需要他们自己去尝试,而你们角色应该是他们的加油站。当你们认可孩子并且平等和他们对话时,孩子们会对你们充满感激,并愿意跟你们吐露心声。

对于第二类父母,我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关注此类话题,我只想说,孩子是无辜的。无论你的生活过的多么艰辛,你对这个社会或者他人有多少仇恨,请你善待你的孩子。他们是上帝送给你们的礼物,需要你们爱的浇灌。你会在他们身上重新看到爱,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无法选择谁来当我们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正确的去面对以及如何避免错误重复。


首先,如果你有机会心平气和的和他们沟通,你可以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们,他们的做法(描述客观事实)和你的感受以及希望他们怎么做,这三个步骤是正面沟通的方式。比如:“妈妈,你总是替我选择的方式让我感觉很压抑,我是独立的人,我有能力为我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希望妈妈能相信我,你对我很重要,所以我特别希望得到你的支持。”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幸福的,只是有时对自己的想法有些执念,当他们感受到他们的做法给你带来的痛苦时,也许会促使他们反思自己,转变态度。当然,你也可以邀请一位你父母都很认可的敬重的人,参与进来,帮助你们化解矛盾。


其次,我们有时会迫不得已地陷入复演当中,我们会不由自主的用我们曾经受过伤的方式,继续对待我们的孩子。不是谁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当父母的,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学习。学习如何破除自己的局限,跳出自己原生家庭的圈,重新组织健康的家庭,正确的陪伴和养育孩子。这也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我希望更多地父母有学习的意识,希望与父母共同创造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成长环境,实现成长。


最后,不知道父母给予了你多少伤痛,也希望你能接纳(并不是认同)已经发生的过去种种。我知道这对于你来说非常难,但是宣泄完后,放下仇恨,也许我们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去过好自己现在,以及将来的生活。不建议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父母的矛盾上。生活的内涵,比解决矛盾更广大。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我想每个人都有对幸福不同的定义和自己追求幸福的方式。父母与孩子的矛盾不可避免,毕竟我们生于两个时代,观念不同。但还是希望你们能给予彼此尊重和空间,用智慧与爱化解矛盾。愿你的家庭里,多些欢乐,少些痛苦;多些温暖,少些冰冷。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正确的爱与陪伴。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如果你对你的原生家庭有很多遗憾,那么更加需要记住,你们,就是你们孩子的原生家庭。



超级育儿师兰海


其实人还是要自己学着慢慢长大吧!

我曾经就非常的仇视我的父母,但是我不说话,也不顶嘴,更不会骂他们,我就是把我自己在家里给封闭起来,劲量和他们保持距离!

我是姊妹四个,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我最小。在别人眼里,肯定认为我最受喜爱,我就是家里的宝,就是家里的王。至少我身边的同龄人在家里就是被宠着的,被惯着的,被爱着的。

两个姐姐我爸妈没有动过她们一个手指头。我哥哥就被我爸爸打过一次,而且还是因为小学四年级不写暑假作业,他打了我一巴掌,这一巴掌直接打我鼻子上了,鼻子流鼻血了。我老爸因为工程款的事情正在焦虑,我的哭声让他心烦意乱,出来后他就打了我哥哥两下!

而我第一次和第二次挨打都是我妈打的,第一次打我就是因为我弄丢了一个荆条编的筐而已,就用扫把把我打的满地打滚,最后午饭我都没有吃,我就满脸的泪痕和鼻涕上学去了。第二次就因为我打破了一个暖壶,她又把我打的满地打滚,她都没有问问和看看我又没有被烫到?!

我父亲打我直接就是地狱式的揍我,第一次打我我都忘了因为什么事情了,他把我用绳子吊在房梁上打。第二次因为学别人抽烟,打的那叫狠呀!直接用筷子粗细的棉绳把我捆成了一个人肉球,从村里路边折了柳条那就是一顿抽呀,最后我的脸上都有两个柳条印子,身上就别提了!第三次因为几个小伙伴玩耍,爬到了别人家打谷场的麦秸杆堆上。人家来家里不是来找事的,只是因为那麦秸杆堆太高了怕把我们摔下来摔坏了。他就让我趴在我的床上,用我的皮带抽我的两个小腿,小腿都抽的全是血红的印子了。他拿出他的酒加热点燃又给我擦,一连问我好几次错了吗?我没有吭声,他又继续打,最后皮带打断了,两个小腿肚子全是血道子,往外渗血了,我半个月下不了床。老爸揍我不下10次,没有一次是轻的!我爸打我,我没有一次掉过眼泪的。

从我母亲打了我第一次开始,我在家里就变得沉默寡言了。打了我第二次的时候,我就开始有意识的避开她了。大冬天的一家六口人看电视,他们五个人坐在炕上,我就一个人坐在地上。冬天他们坐在炕上吃饭,我就拿着馒头加点菜,端着稀饭就走了!

从那以后每次吃完饭,我放下碗筷就去学校了,如果星期天和寒暑假,我吃完饭无论下雨还是下雪我都不在家里呆。就是一起去庄稼地和果园干锅,我都是一个人在一个角落默默的干着!

该干的活我都会去干,我从来不会偷懒!他们给我买新衣服我就穿,不买我也不吵不闹。给我零花钱我就拿着,不给我也不会伸手去要的。那个时候我爷爷还在,我爷爷经常给我零花钱的。

慢慢的长大了,最后我离家出走了3年,3年没有跟家里人有过联系。最后因为太过思念父母我选择了回家。回家之后又选择了去学厨师,我现在回家习惯性的给他们做饭,收拾屋子。

又经历了太多太多,慢慢的就淡漠了以前的一切。

这些年,每年都会给二老买衣服,二老的生日都会给钱,春节也给钱。

不管怎么样,没有他们哪来的我?

哥哥定居深圳,大姐定居深圳,二姐也结婚10年了。他们给了我生命,养了我小,我养他们老!

走的路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看的多了,见得多了,也就学会了自己慢慢长大了!


陕西憨厚娃


孩子和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奇妙的存在,当养育的孩子仇恨父母,很大原因是父母的养育方式出现了偏差,还不知道自省。说白了就是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没有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尊重,所以才会出现年轻人仇恨父母的情况。
我的一个亲戚的小孩就是这样。这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他的母亲木纳、父亲脾气暴躁,还特别专制。从小到大,他挨过无数次的打。他的感受在他父母那可以常常被忽略,他非常非常压抑。他大学选择了北方的一座城市,离家很远,孩子结婚什么的都没怎么跟父母商量,也就在丈母娘这边安了家。亲戚有时碰面,他父母还跟大家抱怨养个儿子白养了。有次去他所在的城市出差,就联系上了,他也热情的招待了我。可能是喝酒了的缘故,那天聊到他父母,一个将近1米8的男人、居然哭的像个孩子。他知道自己恨父母是不对的,但从小到大,他觉得自己就像机器,他在家里太压抑了,只想逃离。直到遇见他老婆,才知道家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的成长始于小时候,孩子的教育始于家庭教育。无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严厉,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不包办、懂得放手,这是最基本的。哪怕孩子以后取得多大的成绩,在他的人格和情感上都是有缺陷的。

我是一个关注孩子成长的育婴师妈妈,有丰富的育儿经验和知识分享。养娃的同时答个题,也欢迎您的关注!


小羽妈咪爱baby


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谴责年轻人不孝敬老人,不赡养父母,根本不问清是非曲直、来龙去脉,就以卫道士的姿态对人横加指责,这对年轻人而言有失偏颇和公平。人步入了人生的夕阳阶段,基本退出了生活的主角地位,离开了原本工资高、福利好、人际关系好的“三好”工作单位,更加伴有生理上的衰退和老化。人体器官的长期退化和停滞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老人出现悲观绝望、焦躁不安、情绪紊乱、生活兴趣低迷等心理不健康,情绪波动大的特点和个性。这些病态的情绪行为表现让亲人好友都敬而远之,但原本就缺乏耐心的年轻子女则避无可避,时间一长自然会不胜其烦产生仇视老年父母的现象。老年人的人格到了一定的年龄发生变化是正常的自然规律,但如果变化太大,尤其是变得糟透了,古怪透了,则会对老年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老年人极端不良的人格表现为:寒酸、吝啬、自私、苛求、好争吵、难以相处,甚至退化为儿童期的自我中心。近代人格心理学家们认为,老年的人格并非是年轻人格质的变化,而只是过去人格不良特点的放大而已。当年轻时在社会规范压抑的人格缺陷,到年老脱离社会约束之时,在身心健康衰退的情况下表现得更加清楚更加突出罢了。

根据上述分析,建议广大老年人在体力和健康允许的条件下,要尽情地参加各种活动,用其活动增加与社会的接触,尽可能地为社区发展提供服务。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能防止人格退化。


鹈鹕心理



可恨的爱


的确,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能看见排山倒海的各类“奇闻”。但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的现象,不算奇闻,是早已见惯不怪的怪象。唯一不同的是,现代年轻人比起他们的上一辈,表达对父母的怨恨,勇气足、方式多。


从这一角度,我们看出“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的最深层缘由,是父母将自己未释怀、压抑的恨(情感情绪),包括在他们父母那里“受训”来的养育模式,无意识的统统“传授”给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一厢情愿的,强行按己所需的教养模式。这个深远道理,如今也越来越多的人都明白,可是现象依旧。为了回答提问,只好再重复“道理”:父母真的是以“我最爱你;我所做的,都是为你好”而付出,却并不真明白,孩子感受不到爱,正源自他们毫无边界的“侵犯”。


父母对孩子的爱,为什么令孩子,即今天的年轻人有仇视之情?首先,我们需要反思一个现象: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的情绪本身,令人质疑父母的爱,至少得质疑他们爱的方式。如果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话是正确的话,那么,涵容滋生情感,控制生长仇恨,这话也是对的。孩子所显现的对父母的恨,直接反映了许多父母虽有爱心,但爱的方式大有问题。我甚至想说,不具备反思自己爱的方式有问题的父母,你对孩子的爱,不是爱,是伤害。


其次,父母爱里有隐形的剑。比如,溺爱,里面就有厉害的杀手锏——控制,它温柔的牵制了孩子的创造力,也成功的遏制了孩子承受挫败、承担责任的能力。再比如,冷漠性,即家庭氛围是充满紧张、理性、要求、期待,匮乏情感交流。许多强势母亲,或父亲缺位的抚养环境,孩子的情感大多很冷漠,或是很拘谨内向。在孩子所暴露的怨恨情感里,我们不得不正视,父母的作为,像利剑一样在“为你好”这面爱的旗子下,不断刺伤的是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不断削弱的是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思想。


“全都是为了你好”的爱,如果也叫爱,那是挺可恨、可怕的。


我们在心理咨询的经验中,见证了不少这样“可恨的爱”的教育模式。前不久,爆料的留美研究生王猛写给父母的控诉信(他是理科状元考入北大、留美研究生,却12年未回家过春节、与父母决裂6年,写了万字书信控诉其“罪行”。而这一切都源于父母的过度关爱,即毫无边界的“侵犯”),其文字行间,透视了母亲的爱里,充满着无形的利剑。王猛,仅仅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的一个缩影。


当然为人父母,他们并不觉得,他们的爱里有什么剑,即便事实上伤及了孩子的情感,他们也是无意识犯下的过。只是,我爱你,招来的是你恨我,终究最可怜而痛苦的还是父母。

给恨以出路


人是感情动物,我们必然追求代表一切爱的东西,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遭遇挫败,于是爱恨情仇成为了我们无法逃避的世界。尤其,当我们内心积攒有恨的情感时,我们(包括当事者、被恨的亲人、爱人)不应压抑、回避,而应承认和容许它的存在,并给以释怀的出路。


网络,已成为了人们表达各类情感的最直接,最安全的领域。年轻人在微信公众号发仇视父母的文章,我觉得无可厚非,这正是一种情绪释怀的出口。奇怪的,总有那么一股道德势力:不应该,不准许仇恨你的父母....但恨的感觉往往不遵从道德,它就在你的身体里。你越是压它越往上窜。生活中有些人动辄爱生气,或脾气不好,就是长期积压恨感受的结果。


那么多年轻人之所以仇视父母,也恰恰是父母过去的以道德强调(道德绑架),迫使孩子压抑感受,隐藏怨恨;当孩子长大,压不住的情感,自会以各种途径表达出来。就文字表达恨意,相对来说是理性而健康的表达方式。


原谅或放下,是一种能力,需要时间,需要成长勇气;仇恨的释怀,也需要时间,更需要宽容的人文环境。作为成人,我们除了理解年轻人,以微信公号发表文章释怀是可行的,还应学会等待, 等待年轻人,通过他们的方式探索自己,成长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