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逃離”影視行業:融資縮水80% 今年僅29起,10個項目9個虧

熱錢“逃離”影視行業:融資縮水80% 今年僅29起,10個項目9個虧

文 | 鉛筆道記者 付豔翠

一場前所未有的“影視寒冬”,從2018年蔓延至2019年,並且尚沒有“回暖”的信號。


2019年以來,已經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房產中介直言,年底寫字樓退租最多的就是影視公司;橫店影視城的劇組與幾年前相比,幾乎減少了一半;好多製片人不得不轉行,甚至做起了保險和房產銷售員;一位知名編劇表示,劇本寫了也找不到出品方,所以他已經開始接軟文賺錢;影視行業出現了一種怪現象,開始奉行“做項目可能死得快,不做項目還能活得久一點”的原則……


據鉛筆道不完全統計,在資本寒冬之下,今年僅有27家影視公司獲得29起融資。而去年,影視賽道有130起融資事件,縮水近80%。


文娛賽道的投資人開始整齊劃一地表示,影視行業回款慢、10個項目9個虧,政策風險也高,所以已經不看影視項目了。


2019年進入倒計時,創投市場持續去年的嚴峻態勢,熱錢集體退出,影視行業的陣痛期還在持續。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影視寒冬到來 1884家公司關停

“何止是寒冬啊?現在影視行業的溫度已經直逼漠河了。” 致力於解決影視項目資金需求的眾籌平臺“影大人”創始人白松向鉛筆道感慨,今年開始,他身邊的影視行業創業者都不太好過。

白松預計,如果項目方在過往經歷中沒有太強的實力和背景,在這一輪寒冬中基本就會出局。

影視教育培訓公司大曾文化COO殷實向鉛筆道表示,在行業寒冬中,公司也受到的一些影響。

大曾文化成立於2014年7月,與一些經紀公司、影視公司的出發點不同,大曾文化把自己定位在STEAM行業,課程、教材、教研團隊是大曾文化的發展重心。殷實透露,公司的影視劇等通告從去年的3000多個,降到今年大約2200個。

不過,因為公司主營的是教育培訓業務,受到的影響還不算太大。他解釋,在綜藝大熱之下,用戶反而更能理解影視行業。所以公司向用戶的解釋成本降低,培訓業務反而處於增量階段。

事實確實如此,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已經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具體表現為註銷、吊銷、清算、停業。

對於倒閉潮,業內人士其實早有預感。2019年6月,在上海電影節期間,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發表公開言論稱,“2018年我就預判會有上千家影視公司倒閉,沒想到行業的倒閉潮會愈演愈烈,一直持續到現在。寒冬越來越加劇,一場場風暴刮來,行業已經跌入谷底,在這種情況下,大量企業倒閉也是市場的正常反饋。”

最直觀的,是行業內影視作品正在不斷減少。

白松向鉛筆道透露,今年之前,他的微信朋友圈上,幾乎每天都有製片人發佈開機的“喜訊”。但今年到現在,他一個月也就能刷到一、兩個製片人發佈開機的消息。

有橫店影視工作人員也曾對媒體透露,橫店影視城的劇組與幾年前相比,幾乎減少了一半。

據橫店影視城官網劇組公告顯示,11月21日,開機劇組21家, 2016年至2018年同期,這個數字分別為39家、33家、38家。與此同時,在廣電總局網站上的可查詢的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的備案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7%。

僧多粥少之下,就連一線明星們也常年處於無戲可拍的窘境。

“今年已經有八個月沒拍戲了”,2019年8月的一檔真人秀節目上,當紅花旦迪麗熱巴對同行傾訴道;被外界普遍視作迪麗熱巴“老闆”的楊冪,開始頻繁在綜藝節目出鏡,玩《密室大逃脫》,或者在《明日之子》當導師;今年39歲,戲齡15年的“熒屏霸道總裁專業戶”明道在《演員請就位》上哽咽表示,“這是我今年第一次演戲。”

實際上,倒閉潮之下,已經有大量從業者無奈轉型。

白松向鉛筆道透露,他身邊好多製片人或者在行業內從事某一環節的從業者,已經轉行。他表示,他們大都流向保險行業和房地產行業。對於這種現象,白松解釋,“其實這兩種行業可能也不一定能賺到錢,但是在影視行業又實在過不下去,大家不得不死心,選擇轉行。”

無獨有偶,另外一位知名編劇也向鉛筆道透露,最近,他因為劇本寫了也找不到出品方,所以已經開始接軟文賺錢了。

外部資金離場 內部資本不敢押注

2015~2017年的影視圈,有很多“煤老闆”、房地產開發商等傳統實業的熱錢湧入,市場資金充裕。但去年開始,資本寒冬之下,外面的資金離場,行業內剩下的資金被收縮到一個“可怕”的程度。

白松介紹,之前影視行業能夠迅速的發展,是通過行業內的資金去撬動行業外的資金入局。但現在,外部資金撬不動了,只剩下行業內有限的資金在發展。他分析道,“影視是二八定律極為突出的行業,80%的資源掌握在20%的人手中,行業內現在有資金的項目並不多。”

事實上,影視賽道已經變得異常“冷清”。

IT桔子數據顯示,去年,影視賽道有130起融資事件,2016年至2018年,影視行業投融資總金額分別是234.24億元、214.77億元、314.05億元。

但據鉛筆道不完全統計,在資本寒冬之下,今年僅有27家影視公司獲得29起融資,資方包括騰訊投資、華創資本、青山資本、紅杉資本中國等一線投資機構外,更多的是來自如阿里影業、英皇集團、貓眼娛樂、博納影業等行業內企業。

今年5月、7月,甚至沒有一家影視公司拿到融資;2月、11月,僅有2筆交易;交易最多的3月份,也僅有5筆融資。

熱錢“逃離”影視行業:融資縮水80% 今年僅29起,10個項目9個虧

此前開始看文娛賽道的資本們,從今年開始都整齊劃一地表示不會再考慮影視公司項目了。

“今年公司對影視收緊了資金,已經不看影視項目了。”投資人劉強(化名)向鉛筆道透露,影視行業回款慢,政策風險也高,最近公司將投資轉向了消費和教育。

劉強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曾專注於文化娛樂產業的投資基金。他介紹,前幾年,公司平均每年在影視行業上的投資有一、兩個,今年一家項目也沒有下注。

隨著政策對內容的審核和監管開始趨嚴,確實讓資本對行業卻步。白松透露,之前影片審核週期大概在3個月左右,就可以拿到備案號正式上線。但現在,這個時間正無限延長。“最快要半年時間,甚至有很多影片,已經過去1年還沒有進展。”

白松在做項目時也開始更慎重了。他所在的“影大人”成立於2015年12月,在對急需資金的影視項目進行篩選、審核後,“影大人”會定期將其上線至網站,開放給投資人進行眾籌投資。以往,每個電影項目“影大人”會參投30%,但現在,項目越來越少,“影大人”的投資也很“艱難”。

白松透露,現在就算他給項目投資了30%後,剩下的70%就要靠項目方自己想辦法。但因為資金短缺,資本對影視行業的信心嚴重不足,往往就這70%的資金,項目方都沒辦法“填滿”。

如今,影視行業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有點資金的資本根本不敢輕易投資。甚至開始奉行做項目可能死得快,不做項目還能活得久一點的原則。白松表示,影視行業投資的風險太高了,現在投資人投資後已經不想著能夠回本,而是盼著讓片子少虧點。“因為環境太惡劣了,不說賺錢,投資人能夠回本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事實確實如此,對於中小型影視公司而言,行業根基較薄,資金又有限,1、2部影片的虧損可能就足以讓公司不復存在。

劉強也表示,影視行業一直都是投資的高風險行業,就連以往環境好時,也是做10個項目,有8、9個都處於虧損。

但一直不投資,對於公司來說並不現實。白松表示,因為這樣不光打擊整個團隊的信心,還會讓資方對行業的印象更加大打折扣,所以有些人還是會冒著倒閉的危險去做。白松補充道,“但大家的投資金額和體量也自然會降低。”

坐吃山空or尋求轉型

曾經,養豬、做乳製品、開餐館、做金屬管材等傳統行業,都轉型做成了影視公司。但現在,大公司接連虧損,中小型影視企業不得不轉變經營思路,重新規劃業務方向。

據央視財經報道,從今年三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在可比的14家上市影視公司中,業績報喜的只有北京文化和華錄百納,北京文化業績增長超過100%,華錄百納則扭虧為盈。

華策影視等7家公司雖然實現盈利,但淨利潤降幅都超過了50%,華策影視和歡瑞世紀更是下降超90%。華誼兄弟、唐德影視等五家公司則是陷入了虧損的泥沼,曾經的明星股華誼兄弟更是鉅虧6億多元。

不轉型只能是坐吃山空,死路一條。因此,不少公司走上轉型這條路。選擇業務轉型的影視公司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轉型後的業務仍屬影視行業;另一種則是完全與影視行業毫不相關。

“影大人”就是正在尋求轉型的公司之一。此前,白松將重點放在了資源變現,團隊在項目端資源上較匱乏,所以他也嘗試了網絡大電影的製作和宣發,意在打通全產業鏈。

白松坦言,在眾籌方面,他已經不敢輕易押注。未來,“影大人”將主要以宣發為主。與此同時,公司也正在尋求其他的項目,“只要是跟文娛相關都可以考慮嘗試。”

也有已經找到轉型之路的影視公司。此前一直在做國產恐怖類型電影的北京菲爾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已經轉型做培訓教育。據悉,由於政策對恐怖題材的收緊,致使此類影片積壓,新的恐怖題材影視項目又不被審查通過,該公司開始另闢蹊徑,轉向對兒童影視教育領域的業務拓展。

有媒體報道,一家曾經靠內容賺取的廣告費就能養活整個團隊的影視內容平臺,好日子也一去不復返,不得不開始完全轉型,跨界到利用現有渠道做電商,以期活下去。

更多的影視傳媒公司在面對傳統制作下滑困境下,開始通過新媒體的渠道,尋求其他的變現方式。比如,小型的傳媒公司霍達傳媒轉型到抖音平臺後,短時間內吸引了300W粉絲,不僅成為了短視頻平臺前10的企業藍V號,還與支付寶等大品牌建立宣發合作關係。

當然,焦慮之下,也是一件好事兒,這期間,不僅考驗創業者應變能力,大家也都更注重內容創作了。事實上,回望中國電影的2019,確實也誕生了不少佳作。《流浪地球》累計票房46.56億元、《哪吒》累計票房49.74億元、《我和我的祖國》累計票房29.88億、《中國機長》累計票房28.69億元……

正如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韓志傑所說,“陣痛期不可怕,更重要的是儘快健全行業規範,讓優質內容的產生變成必然現象。要走出陣痛期,必須要保持做內容的初心,尊重藝術規律,才能贏得觀眾。”

校對 | 王子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