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黃麗珊


杨振宁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甚至放到整个20世纪,杨振宁都是可以列入前五的级别的理论物理学家,可以说是和爱因斯坦齐名的物理学家。

有人把朗道,费曼,杨振宁称为爱因斯坦之后最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而单论贡献,杨振宁在20世纪物理学的贡献,仅次于爱因斯坦和狄拉克,比薛定谔和海森堡他们成就都要高。

由于杨振宁本人做的是偏理论,所以很多人不太熟悉他的成就,这里就列举一下

成就一 宇称不守恒

这是杨振宁获得诺奖的内容,这个内容,1956年发现,1957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属于物理奖里非常迅速的。要知道大多诺奖都是要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可以。

这个内容属于弱相互作用的概念,具体的解读我们引用wiki的内容

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检查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

这个内容,属于建立标准模型的重要基础,杨振宁他们发现的宇称不守恒,给大家提供了足够多的前提。

成就二 杨-米尔斯场

这个是比宇称不守恒影响力更大的一个内容,这是现代物理学家解决物理学终极问题的必经之路,是建立超弦理论的基础。而杨振宁他们规范了这个物理学标准模型,后来,在几十年后,希格斯等人验证了这个内容,拿到了诺奖。

比利时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左图)和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右图)描述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其预测的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通过实验发现。因此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个粒子,又被称作上帝粒子。

其他成就

除此以外,杨振宁的贡献还有以下

  • 在统计物理方面,他与李政道合作关于相变的一系列研究已经成为经典文献;
  • 他本人在1967年首先发现的Yang-Baxter方程为可积模型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方向,对物理和数学都有广泛的影响;
  • 他还提出了非对角长程序的概念。

Beauty and Physics: 13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 1475001 (2014)这一内容中。

(文章的题目中就包括了杨振宁Chen Ning Yang)

有人专门列出了杨振宁的13项诺奖级成果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杨振宁的研究成果,可是被写入了经典教科书,并且占据了两章


这样一个世纪科学巨匠的人物,怎么会有人总是盯着翁帆那些事?


李雷博士


杨振宁有哪些成就?

杨振宁为何如此出名,恐怕最令人诟病的就是他与妻子翁帆的婚姻了。今天我们就抛开他的私生活,来谈谈杨振宁有哪些成就?


我们知道,杨振宁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那么,除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到底还有哪些成就?

杨振宁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理论物理学方面,可以说他为世界理论物理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将统计力学作为主攻方向,提出了相变理论,还发表了一连串的论文,研究玻色子多体问题,并在此方面颇有建树。20世纪60年代,出于对非对角长程序的兴趣,提出了杨-Baxter方程。1961年,杨振宁给出了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杨振宁对粒子物理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后来杨振宁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提出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杨振宁和李政道还讨论了关于高能中微子的实验,这项讨论引导出了后来许多重要的研究工作。


除此之外,杨振宁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发表了杨-Mills规范场论,这与Maxwell方程和Einstein方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理论物理学的一个突出成就,影响深远。


我们抛开杨振宁的私生活和人品不谈,单说他对物理学的贡献也是巨大的。都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离不开理论,理论也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像杨振宁类的为理论物理学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才能更好地指导物理实践的发展,共同促进世界物理学的发展。

所以说杨振宁在世界物理学方面的成就还是重大的,我们也应给予肯定!


阿菜科普


有些人有事没事的频繁拿杨振宁说事,把杨振宁无限放大为中国的贡献,这应该是美国的战略。第一,杨振宁一生自私贪图,美帝利用他这一点收买圈养了他,导致他背叛父亲背叛祖国。第二,杨振宁一生为美国做事,做人和做事的风格完全美国化,一切以美国利益和本人利益为重,他一生的荣华富贵和科研都是美国提供的,获诺奖也是在美而获,所以他甘愿当美帝走狗。第三,他老了需要叶落归根也可以理解,但回来养老并不安份守己,也可能是美国主子派来的,他也许带着主子任务来刺探中国科技情报的,不得不防!第四,一个帮敌国服务一辈子的杨振宁,回国养老居然反复宣传他为中国的贡献是很不正常的,美帝及其在中国的代言人利用这一点就能摧毁中国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科研精神,寒了中国科学家和全国人民的心。第五,回国后,杨振宁82岁娶28岁孙子辈的少妻等等污浊之事,完全不是生理和爱情需要,乱伦乱套的目的在于昭示人们他叛国为美帝服务有理,在于破坏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美帝当今视中国为最大威协,试图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对中国全面围剿,杨振宁也可能就是美帝的最佳人选。中国有句古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时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杨振宁所谓贡献的宣传过于泛滥很是反常,不得不引起国人的高度警惕!


誓死为黎不折腰


杨振宁都有哪些科学成就呢?

历来关于杨振宁的误解应该是最深的,很多人对他的了解要远少于霍金。有些人说他是比爱因斯坦,牛顿还厉害的科学家,也有人把他贬得一文不值。但是,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都是对杨振宁没有丝毫的了解,或者说对理论物理学没有任何了解,才随意下的判断。

要了解杨振宁,我们需要先从他的学术成就说起。

杨振宁的学术生涯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前前后后十几篇具有开创性的论文。有不少是诺奖级甚至是远超诺奖级贡献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学、粒子物理学以及场论等领域。

其中,他最大的成就是杨米尔斯理论。那什么是杨米尔斯理论呢?

上世纪,观测微观粒子的设备仪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家主要采用的方式其实也很粗暴,那就是:碰撞。看是不是可以把原子撞开,再把原子核撞开。

这一撞可不得了,一下子撞出了100多种粒子。当时的科学家很迷糊,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利用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当时,科学家还发现,宇宙中存在这四种作用力,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引力、电磁力。

于是科学家就希望把这些粒子和作用力结合起来,但是迟迟没有成果。在上世纪50那年代,杨振宁也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他带着自己的学生杨米尔斯,基于麦克斯韦电磁学方程搞出了杨米尔斯理论。

这个理论试图把这些问题一并解决,但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粒子的质量。后来,温伯格等人统一了弱相互作用力和电磁力。而希格斯等人又提出了希格斯机制解决了粒子的质量问题,这才使得杨米尔斯理论的效用发挥了出来。但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目前科学家只统一了弱力和电磁力,强力其实并没和这两个力统一起来,杨振宁也没有统一三个力。

不过,有5位科学家利用杨米尔斯理论解释了强力的机制,他们还获得了诺贝尔奖。这足以见得杨米尔斯理论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才说他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骨架理论,同时也是杨振宁最重要的成就。

除了杨米尔斯理论,杨振宁的学术成就还有杨巴斯特方程,宇称不守恒等等。其中他凭借着宇称不守恒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在凝聚态物理学和统计物理学领域的成就也是世界顶级的。

那杨振宁应该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呢?

杨振宁的历史地位

基于他的成就,杨振宁是一个在理论物理学历史上拥有非常崇高的科学家。虽然他的成就非常伟大,但他并不是可以和牛顿、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科学家。如果非要给理论物理学家分分座次。那在最顶级的物理学家当中可以分为两档。

  • 第一梯队: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
  • 第二梯队:伽利略、开普勒、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比如:波尔、海森堡、薛定谔等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奠基人(比如:杨振宁,温伯格、希格斯等人)

之所这样去排,是因为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仅凭自己单打独斗就搞出了一套划时代的理论,虽然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同样伟大,但是因为他们是一群人一起努力做出来的,因此,他们仅次于第一梯队。而杨振宁也正是在第二梯队当中排名比较靠前的。虽然是在第二梯队,但第二梯队的科学家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因此,杨振宁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高的。我们可以列些科学家和权威机构对他的评价。

杨振宁的同窗,我国的“两弹一星”邓稼先就曾经对自己的妻子这样评价杨振宁:

如果不是因为诺贝尔奖有规定:每个人只能在同一个领域获一次奖的话,那杨振宁应该再获一次诺贝尔奖。

在2000年,著名的期刊《Nature》就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评选,他们评选过去1000年对世界影响最大的20位科学家,杨振宁就在其中,而且还是唯一健在的一位。

因此,说杨振宁是世界最顶级的物理学家是一点都不为过。同时,截止于目前为止,杨振宁也代表着华人在理论物理学领域中的最高成就。


钟铭聊科学


高中以前我也觉得这个人不怎么好,老了还这样做。等现在大了一点,虽然我还是不了解他在物理学上到底做了什么。但是对社会的了解多一点,觉得像他地位那么高的人,能够给别人一个名分已经做得很好了。在读大学的时候,也亲自接待过外国人老夫少妻,还有一对是老妻少夫,真的觉得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可能。我们国内有时候对人道德要求太高了,毕竟这是别人的私生活,而且又没有一点违背法律。

据说杨振宁是目前健在的物理学家中最伟大的,远远超过霍金。事实上,学术界习惯于把杨振宁排进历史前十甚至前五。什么叫历史?历史就是:拿你去跟牛顿比,去跟爱因斯坦比。

转自网上,我虽然是学工科的,但是对纯物理还是了解不够:

1997年,日本的《かがくしゃ》仅仅将杨振宁列为第11位。而有的学者认为他在物理当中平行地位比Grothendieck弱一筹,大概相当于Atiyah在数学中的地位。而弱一筹的原因是杨最拿得出手的杨—米尔斯方程要后面几个科学大佬打好几次补丁才能用,而EGA SGA等在1950年后都让Connes惊叹,所有的一切在60年代的巨著里都为后人准备好了。

温伯格和杨振宁基本上并驾齐驱,半斤八两 又根据比较权威的1999年millennium poll physicist,杨振宁列为古今最重要的18位科学家之一。那份排名说这18名科学家不分先后,按照姓氏排,可见,杨振宁下限在第18位。

我就杨振宁的科学地位咨询过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研究员HK Charles,他是一位精通科学史的专家,他说:杨振宁据说有多项诺奖级成果,打个折扣,5个或者6个问题不大,如果要排名,应该在第10位或者往下一点。要是只列学术履历,量子力学最早一批创始人和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等也能列出一大堆震惊世界的贡献,更何况杨振宁和Atiyah其实很类似,很多论文都是合作居多。

英国学者Albert曾经是《英国物理学会》期刊的编委,他在科普随笔《弦论能否在低能态验证》里面,将威腾、费曼、温伯格、杨振宁、郎道五个人做了详细的比较,他的大概的意思是,假设M理论被验证,威腾名列第一,费曼第二;如果没有验证,费曼第一,杨振宁和温伯格并列第二,或者杨振宁第二温伯格第三,两个人半斤八两差别很小。综合看,杨振宁上限在第10。所以,杨振宁在科学史上的真实地位应该是第10-18位。

回到问题,杨振宁到底有什么成就?

这是一个公众话题,简要讲下上述五个成就的影响力。

  • 杨-米尔斯场(又称规范场)很可能是物理学最伟大的终极问题的必经之路,问世70年来经久不衰,是终极理论最有竞争力的超弦理论的基石之一。就算没有完全解决终极问题,规范场论也是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础。后来有个人修补了下这个理论,成为了近年来理论物理届公众话题人物,这个人叫希格斯。
  • 宇称不守恒给了我们进军标准模型信心,如果没有宇称不守恒,几乎就没有标准模型的建立。
  • 李杨相变是相变理论的基础,不是cmt的不多说了。
  • 杨-巴克特斯方程是可积系统理论的基础,由此引申的与数学上的3维纽结理论的关系至今方兴未艾。纽结理论是当代最牛理论物理学家Witten菲尔兹奖的获奖原因之一。
  • 纤维丛引入物理学后,引发了数学与物理之间第三次合作革命。第一次是牛顿的微积分,第二次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与黎曼几何。



大约可以说,如果中国在世界上有足够的文化话语权的话,杨振宁就是当代牛顿和爱因斯坦。

大约可以说,如果中国在世界上有足够的文化话语权的话,杨振宁就是当代牛顿和爱因斯坦。

大约可以说,如果中国在世界上有足够的文化话语权的话,杨振宁就是当代牛顿和爱因斯坦。

大约可以说,如果中国在世界上有足够的文化话语权的话,杨振宁就是当代牛顿和爱因斯坦。

大约可以说,如果中国在世界上有足够的文化话语权的话,杨振宁就是当代牛顿和爱因斯坦。


历史是什么



杨振宁的成就

“(1) 弱作用宇称不守恒(诺贝尔奖工作)

(2) Yang-Mills非交换规范场理论(弱电统一的基础之一,杨振宁一生最杰出的成果,大一统理论的指路明灯,当代前沿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比肩广义相对论的巨大成就)

(3) 费米子系统的Bethe ansatz严格解和Yang-Baxter方程(引起数学领域对辫子群和纽结理论的广泛研究)

(4) 非对角长程序(凝聚物理的核心理论之一)

(5) 磁单极子的量子化和规范理论中的拓扑结构(拓扑场论的开创性工作,微分拓扑被引入物理学)

(6) Lee-Yang单圆定理(相变现象的基础理论)

(7) 2D Ising model的自发磁化和临界指数(临界现象和普适类的开创性工作)

(8) 玻色气体的Lee-Huang-Yang修正(富有远见的理论,50年后方被冷原子实验证实)

2000年的时候,自然杂志评选了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总共只有二三十人上榜(可以比作物理学的封神榜),杨振宁是唯一一个活着登上封神榜的大牛,其他全部是已经作古的物理学大牛(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居里夫人等人),这样的成就是何等的荣耀。


超级美味无敌疙瘩汤


近日因杨振宁遗产分割问题进入公众视野!那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具有极具争议的大科学家!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1938年夏,杨振宁以高二学历报名参加统一招生考试,以出色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1945年,杨振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去了美国考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64年,杨振宁成为美国公民。



由于其父不赞成其加入美国国籍,其父与其断绝父子关系。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夏,回国访问。1994年,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



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教授与小自己54岁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翁帆结婚。


2017年2月,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至今已95岁高龄!

主要成就:

1957年,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方程”,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特方程”。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被《物理教师》期刊列为物理学史上最顶尖的18位物理学家之一。被评为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


w善思


杨振宁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来自物理学,尤其是理论物理。

他的主要成就有:

1、弱作用宇称不守恒。

2、Yang-Mills非交换规范场理论,这是弱电统一的基础之一,是杨振宁一生最杰出的成果,当代前沿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比肩广义相对论的巨大成就。

3、费米子系统的Bethe ansatz严格解和Yang-Baxter方程,这个引起数学领域对辫子群和纽结理论的广泛研究。

4、非对角长程序,这是凝聚物理的核心理论之一

5、磁单极子的量子化和规范理论中的拓扑结构,这是拓扑场论的开创性工作,微分拓扑被引入物理学。

6、Lee-Yang单圆定理,相变现象的基础理论。

7、2D Ising model的自发磁化和临界指数,临界现象和普适类的开创性工作。

8、玻色气体的Lee-Huang-Yang修正,富有远见的理论,50年后方被冷原子实验证实。

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自然杂志评选了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总共只有二三十人上榜,杨振宁是唯一且在世的超级大牛人,其他全部是已经作古的物理学名家,如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等,这足以说明杨振宁的成就是何等的荣耀。若从学术地位上考虑,杨振宁可以直接排在爱因斯坦之后,和狄拉克并列,在薛定谔和海森堡之前。


震长


杨振宁先生对物理学有很多重要贡献,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关于他的学术贡献,详见本人的文章《物理学之美:杨振宁的13项重要科学贡献》。此文初版发表于物理杂志,英文版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A。笔者还以相关内容在2014年第8界华人物理学大会以及2015年纪念杨-米尔斯理论60周年大会上以此文为部分内容作大会特邀报告。网络上有很多文字拷贝自笔者的这篇文章。

我分4个领域列出杨振宁的这13项重要贡献。

(A) 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巴克斯特方程)。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

(B) 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

(C) 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

C2. 1957 T,C and 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 (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 (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

(D) 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

D3. 1975 Fibre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

在杨振宁的13项重要贡献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关于物理现象与代数或几何的对称性之间的关系。这表明了在杨振宁的思考中,对称性占据中心地位。


物理文化与施郁世界线


我说呀,扬老的贡献肯定是有,只是科学的前沿,对后续物理推动具有很大的动力。在中国来说只是在情感上犯了不该犯的错误,82岁的高龄后前期老伴去世后,为了自个儿的生活起居可以使用家庭保姆佣工来照顾自己幸福的晚年,可以聘以助理出门打理自己的工作和活动,千不该万不该82岁高龄尽然萌动了青年择偶之心,况且是孙女辈的芳龄,有失中华传统的婚姻道德伦理,有钱有身价有名誉难道任意狂为,看上谁家的闺秀就要娶她回家什么都不缺能让对方生活幸福一辈子,那没钱没势没身份的男人小伙子就应该单身,当今社会有钱的资本家中产阶级都与你效仿,那单身小伙的几率越来越高,那你不给婚姻这条道路铺上了荊刺,那会人们时你们这样的婚姻行为加以痛恨和辱骂,导致社会混乱,至此拜金社会的女人宁可嫁其有不可嫁其无,可悲可叹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