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需要院士,還是需要重視教學的教授

中國的大學到底是需要院士,還是需要重視教學的教授?

對於這個問題,北京師範大學物理學系退休教授梁燦彬用自己的付出做出了堅定的回答。

梁燦彬教授在執教中國師範類第一名牌大學的數十年中,從事科研但更重視教學,因此在教學上的成績更大。

從他的成長曆程中,尤其是進入大學後就一直堅持從學、研學和治學,始終未改做一位大學良師的初衷。

1938年,梁燦彬出生在南方大省廣東的中山石岐。後為躲避戰亂,他跟著家人移居澳門。

1952年至1955年期間,這個好學的男生在廣東省廣雅中學讀高中。

1955年,年僅17歲的他考進北師大物理系。四年後,21歲的梁燦彬大學畢業,隨後留校留系任教。

從一名青年教師開始,他就默默地站在講臺上傳授有關基礎學科的學問。

即使在不能教書的年代,他也沒有放棄對未來的憧憬和希冀。

1981年至1983年期間,他獲得出國深造的機會,在美國芝加哥大學任訪問學者。

回國後,他長期在北師大擔任基礎課、專業課教學及科研工作。

從1986年起,48歲的他開始擔任教授,後任博導。

1999年,他從學校退休。榮休後,“退休不退課”的他應邀在北師大、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院講課多次。

大學需要院士,還是需要重視教學的教授

實際上,他主要是從事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領域的研究,著述不少,包括《微分幾何入門與廣義相對論》(與周彬合著)等合著、專著、譯著等7部,發表科研論文數十篇。

而他最引以為傲的成就就是教學成就卓著,這位善教的教授在從教生涯獲得了三個專業教學方面的國內頂級獎項與榮譽。51歲時,他榮獲首屆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特等獎;55歲時,他獲得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教師獎一等(最高)獎;62歲時,他又獲得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特等獎。

這些榮譽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撿到的,想必也不需要擁有院士一樣的學問、擁有國家級名師一樣的聲譽。

也許,相比較科學發現的天分、好運與堅持不懈而言,他更樂意也更擅長傳道授惑,深入淺出,把深奧的物理學原理用淺顯、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啟發對之著迷的學子們。

中國需要這樣的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