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薛寶釵不愛花不愛粉,為何會戴紅麝串?

君箋雅侃紅樓



薛寶釵是紅樓夢裡與黛玉齊名的女子,但奇怪的是,這麼一個大家閨秀,卻不喜歡花兒粉兒,薛姨媽曾說她古怪,她自己的屋裡也佈置的雪洞一般。

這麼一個不施粉黛的女孩,卻唯獨有一次例外,即面對元春端午節賞賜,她卻是得了紅麝串就戴上了。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其實並不難猜。

對元春賞賜的重視

寶釵是個品格端方知書達理的姑娘,元春是宮裡的貴妃,她賞賜的東西,寶釵自然不能怠慢,戴紅麝串更多的不是出於寶釵愛好,而是一種禮節,以此表達對元春賞賜的謝意。

我們從原文也能看到,寶釵得了紅麝串之後,立馬戴上,先後去了王夫人和賈母那裡,因為王夫人是元春之母,賈母是元春祖母,寶釵戴著元春賞賜之物,去王夫人和賈母那裡,自然不是顯擺,而是以此表達其對元春賞賜的重視和謝意。

想必王夫人和賈母看了,一定又會在某個場合,對著薛姨媽誇讚寶釵,還是寶姑娘懂禮數。至於寶釵以後會不會一直戴著,按她不喜花粉更喜歡富利裝飾的性格,也許在走完了所有該走的流程之後,會小心翼翼地將紅麝串收起也說不定。

對落選心理的補償

我們知道,寶釵進京是為入宮待選一事,至元春賞賜端午節禮前後,寶釵應已落選,故此元春才會通過不同的節禮暗示其對金玉良緣的中意。

而寶釵在得到賞賜之後,也有一段心理活動,證明其早知金玉良緣一事,金的指她,而玉自然指寶玉。

寶釵落選,處於後宮的貴妃元春,自然會第一時間知道,加上王夫人每逢二六日入宮,自然少不了對元春說起寶黛釵三人關係之親疏,以及寶玉姻緣等事,甚至直接表達自己滿意的兒媳是誰,因而才有賞賜之不同。

而對於寶釵來說,雖然眾人皆有紅麝串,但她戴紅麝串的意義卻與他人不同,她沒能順利入宮,心中多少都會有失落,這些元春也未嘗不知,所以寶釵戴紅麝串,或許是對其落選的一種心理補償。

以寶釵的聰慧機敏,又如何看不出元春端午節禮賞賜的用意呢?


對寶黛之情的試探

在戴紅麝串之前,寶釵已經知道了兩件事,其一是薛姨媽散播的金玉良緣之說,其二是寶釵早看出寶黛之間的情愫。

不管此時寶釵是否有意寶玉,但來自母親傳播的金玉良緣的暗示,不可能不對她產生影響,加上看到寶黛時時“秀恩愛”,也難保寶釵沒有以此試探寶黛之情的目的。

我們知道,寶釵最常去的一個地方就是怡紅院,晴雯也說她有事沒事就來坐著,因此,她戴著紅麝串碰到寶玉是意料之中的事,她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

所以寶釵去賈母那裡時,就碰到了寶玉。這種剛好碰到,看似無意,誰又能說寶釵不是有心的呢?

在寶釵眼中,金玉良緣和寶黛愛情自然是衝突的,她未必有意插足早已彼此有情的木石前盟,但用人人皆有的紅麝串,來看寶黛不同的反應,寶釵未必就無此心。

當然,也許這一切都只是寶釵的下意識行為,是金玉良緣和寶黛之情對她造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她無意識之下戴上紅麝串,且想著要被寶黛看到。

對寶玉忘情的渲染

寶釵是閨中少女,且是最為守禮的女孩,她不可能專門戴著紅麝串去到處顯擺招搖,這就不是養在深閨的千金小姐而是風流女子所為了,曹公不可能如此寫寶釵。

實際上,寶釵戴紅麝串,在曹公的設定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以此寫寶玉的忘情,寫寶黛釵三人之間的微妙關係。

寶玉的忘情人人皆知,湘雲睡覺露著膀子,黛玉袖中傳來奇香,鴛鴦雪白的脖子,寶玉都能看的忘情,而寶釵的酥臂亦是同樣寫法。

欲寫寶釵之酥臂,則必寫其褪紅麝串,必寫寶釵之肌膚豐潤,若非紅麝串,直寫寶釵酥臂,則未免唐突寶卿,且落入淫邪之流。

所以,寶釵戴紅麝串,是寶黛釵故事推進必然出現的情節,而也只有寶釵戴紅麝串,方能出此意。


對金玉良緣的伏筆

寶釵戴紅麝串,曹公在回目裡用了一個“羞”字,集中體現在寶釵褪紅麝串給寶玉看一回,因為寶玉的忘情,寶釵也不好意思起來。

寶釵的不好意思,反應的正是她的真實心理,直到寶玉捱打、夢兆絳雲軒等回,我們才明白,原來寶釵對寶玉是有意的。

脂硯齋也透露:茜香羅、紅麝串寫於一回,蓋琪官雖系優人,後回與襲人供奉玉兄寶卿得同終始者,非泛泛之文也。可知,曹公寫此回,早已胸有成竹,是為後文襲人嫁蔣玉菡,寶釵嫁寶玉伏筆。

寶釵羞籠紅麝串,正是寫其對寶玉自發而不自知的情愫,通過紅麝串這個媒介展露無遺,是為後文二寶姻緣伏線。


少讀紅樓


寶釵在《紅樓夢》當中是一位端莊嫻雅、懂事守禮的姑娘。她比黛玉、寶玉等人大上那麼幾歲,說話辦事比較周全。



薛寶釵的父親去世以後,薛姨媽軟弱,薛蟠不成器,薛家實際的掌家人是薛寶釵。家裡的事務、買賣都歸這個十幾歲的姑娘打理。長期的歷練使寶釵失去了少女的天真,變的圓滑世故起來。


薛家寄住在賈府,是客人。本來就應該對主人客氣、迎合一些。元春又是賈府的驕傲,是賈母、王夫人的心頭肉。元春賜下禮物,一家子至親骨肉都很歡喜。寶釵作為客人收到了比賈家孫女、外孫女都豐厚的禮品,懂得人情世故的寶釵怎麼會毫無表示,無動於衷呢?那個“倒三不著兩”的趙姨娘得了薛家的東西,還知道到王夫人面前表白一下呢,何況聰慧如寶釵呢?當然,寶姐姐肯定會做的大方得體,不會像趙姨娘做的那麼不倫不類。


所以,寶姐姐戴上元春賜的紅麝串到各處走動一下,只是想表示感謝,是基本的禮貌,沒有太多的想法。
我是煙雨江南話紅樓,喜歡我的文字就請關注我吧!


煙雨江南話紅樓


薛寶釵不愛花兒、不愛粉兒,為什麼得到紅麝串後就迫不及待的戴在了手上?寶釵就那麼想嫁給賈寶玉麼?此事如果不仔細閱讀原文還真可能誤會了,但細讀原文,才能體諒薛寶釵的周到和體貼,確實遠超其他人。

「一」

說寶釵為什麼戴紅麝串之前,先解決紅麝串的來歷。第二十八回,賈元春賜節禮,將薛寶釵和賈寶玉的節禮一個樣,林黛玉和三春的一個樣。賈寶玉因出去和馮紫英、薛蟠、蔣玉菡等喝酒,第二天才知道。當時襲人是這樣彙報的。

(第二十八回襲人)說著命小丫頭子來,將昨日所賜之物取了出來,只見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寶玉見了,喜不自勝,問“別人的也都是這個?”襲人道:“……你的同寶姑娘的一樣。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單有扇子同數珠兒,別人都沒了。

這一段讀的不細緻很容易誤解,以為紅麝串只有薛寶釵和賈寶玉有,其實紅麝串和扇子是每個人都有之物,寶釵和寶玉相同多出來的是鳳尾羅和芙蓉簟。襲人說黛玉和三春的“數珠兒”就是紅麝串。元春與王夫人一樣信佛,紅麝串做成念珠樣,也叫數(shǔ)珠兒。

「二」

(第二十八回)薛寶釵因往日母親對王夫人等曾提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等語,所以總遠著寶玉。昨兒見元春所賜的東西,獨他與寶玉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幸虧寶玉被一個林黛玉纏綿住了,心心念念只記掛著林黛玉,並不理論這事。此刻忽見寶玉笑問道:“寶姐姐,我瞧瞧你的紅麝串…

薛寶釵第二天先去王夫人處,再來賈母處,正好遇到因元春賜節禮鬧不自在的寶黛二人。寶釵平時就因薛姨媽拋出“金玉良姻”而羞與見寶玉。這次更因元春賜節禮獨她與賈寶玉一樣覺得沒意思,所以躲著賈寶玉和林黛玉走。

寶釵的這種心裡特別好理解。她那個年紀,情竇初開,對情感很敏感。賈寶玉對林黛玉和對她不同。薛寶釵早都知道。她在第二十七回追蝴蝶時已經體現出來。如此,當外面再傳她與賈寶玉的“緋聞”就會覺得沒意思和尷尬,畢竟真命天女不是她。

基於以上原因,不存在薛寶釵戴著紅麝串出去炫耀的心理基礎。寶釵也不會那麼膚淺。她之所以戴上紅麝串自有其動機。

「三」

(第二十八回)正說著,只見寶釵從那邊來了,二人便走開了。寶釵分明看見,只裝看不見,低著頭過去了,到了王夫人那裡,坐了一回,然後到了賈母這邊,只見寶玉在這裡呢。

薛寶釵先去王夫人處,再來賈母處,正是寶釵戴紅麝串的動機。作為不愛花兒粉兒的女孩子,她後面還教訓兄弟媳婦邢岫煙不要在這些外物上用心,當時說“你看我從頭至腳可有這些富麗閒妝?”

薛寶釵將金銀首飾,簪花配玉叫做富麗閒妝是認為薛家不跟以前,要省儉度日不招搖為好。她本性卻也不喜歡這個,當初宮花,也是薛姨媽讓送給其他人佩戴。薛寶釵本是少女過於老氣,其實是暗示她婚後不久守活寡的餘生,這裡不多說。

賈元春賜節禮後,作為客居的薛寶釵。賈家大小姐送的禮物,客人必須要表現出對主人的謝意。寶釵佩戴好紅麝串,先去給王夫人看,證明對王夫人女兒的禮物感懷於心,再去給賈母看,都是必須的禮節,也是懂事之人應有的行事風範。如果將人家賜的禮物收起來,非常不禮貌,表示不重視。幾件禮物中,芙蓉簟和鳳尾羅是床上用品,沒法帶出來。寶釵除了戴上紅麝串之外,手裡應該還拿了一柄宮扇。曹雪芹只寫紅麝串,主要目的是讓賈寶玉看到薛寶釵的“雪白膀子”。

紅麝串人人有,三春是自家人,不戴紅麝串沒什麼。按理林黛玉也應該戴上紅麝串先去王夫人處,再去賈母處走一遭。可孤傲的林黛玉明顯不屑於這樣赤裸裸的“討好”人。這也是為什麼薛寶釵討人好,林黛玉卻被人誤解的原因。人情世故說不好聽的叫圓滑,可這種圓滑才是“禮”。才是階級社會人際關係的必要之處。人人都學薛寶釵,社會會和諧,而人人都是林黛玉,估計人人寸步難行。這裡不是批評林黛玉褒揚薛寶釵,只是講一個人情世故的道理。顯然,曹雪芹注意到了這點。

薛寶釵就是薛寶釵,人人可以學。林黛玉就是林黛玉,天底下只有一個林黛玉,所謂顰顰,就是不能“東施效顰”,勸外人畫虎不成反類犬,不要貽笑大方!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都有新內容更新。歡迎收藏,歡迎轉發,感謝讚賞。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君箋雅侃紅樓


謝謝悟空官方賬號之邀。

薛寶釵自進賈府後,刻意打造的形象就是樸素端莊穩重自持。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典型的封建社會淑女形象,也是一個標準賢惠的楷模兒媳的形象。



文本幾次描寫寶釵的衣著半舊不新,又寫到她的衣著素淨幾乎類似於守寡的李紈。

房間內擺設亦素簡得令賈母不喜。薛姨媽在送宮花一段,又對外宣揚:

寶丫頭怪著呢,從不戴花兒....

但是作者又總是在刻意或不經意間,讓讀者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寶釵。

例如:在給寶玉看她的金鎖時,拉開衣領,寶玉第一眼看見的,便看到她裡面穿的大紅襖子。


再例如,端午節得到元春賞賜的紅麝香珠串子。而且,這紅麝香珠的串子,只有她和寶玉有。

這相當於獲得了元春對“金玉良緣”的默認和支持,所以她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戴出來招搖過市了。

在這些不經意間透露出來的信息,讓我們可以隱約窺見那個被封建禮教,又或者說被刻意包裝過後,背後藏著的那個青春熱情似火的寶釵。以及被刻意修飾的端莊穩重嫻雅背後,略帶些許俗氣與虛榮的寶釵。

由此可見,“不喜花粉”是刻意的包裝,以及她性格的自我桎梏。

戴紅麝香串子出來晃悠,是骨子裡虛榮的體現,是“愛情勝利者”的得意之姿。

當然,也不乏喜悅之意。畢竟,她對寶玉也是深情的。

(圖源皆自網絡,侵刪)


書燈幽見


“紅麝串”是元春賞給賈寶玉與薛寶釵、當作端午節禮物的,其他人禮物也有,但唯獨這二人的禮物一模一樣。

收到元妃的禮物後,平時不愛花不愛粉的“山中高士晶瑩雪”的寶釵,自然要戴在身上以表示尊重和謝意。據此,薛寶釵有了討好元春之嫌,並以此揣測寶釵有意成就“金玉良緣”,個人覺得這種理解存在偏差。



薛寶釵年齡並不是很大,無此城俯,對於賈府,她是親戚暫居的身份,自始至終處於寄人籬下的淒涼狀況;儘管林黛玉也屬投奔親戚,但她媽卻是賈母的掌上明珠,作為嫡親的外孫女,自然林妹妹是賈母的心肝寶貝。


林黛玉本就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薰陶,她的高貴優雅、目下無塵與生俱來,根本不用如寶釵這樣克己復禮、循規蹈矩;黛玉對寶玉直來直去、甚至嘲諷譏笑,而寶釵對寶玉客客氣氣、禮儀有加就可見一斑!

待人接物寶釵得體大方、恰到好處,但無時無刻不小心翼翼、謹言慎行,面對元妃的賞賜,懷著恭敬的心情佩戴在身上是順理成章的事;況且,“紅麝串”實質上是用麝香加其它配料做成的念珠兒,塗漆而紅後穿成得串子,並非能顯示佩戴者的尊貴!



大隱於市的薛寶釵,的確堪稱“山中高士晶瑩雪”,類似於佛珠的一串紅色麝香念珠,彰顯了薛寶釵的個性特徵,即俗世的人情禮節也看穿看淡,明明白白地遵循禮儀而存在,戴上紅麝串,於生存來講,少了麻煩!


元春的本意何在?為什麼賈寶玉與薛寶釵的禮物一樣?有沒有以此支持“金玉良緣”而反對“木石前盟”的含義?看書時,除元春本人苦心孤詣、洞悉其理,餘者並不明瞭;林黛玉和賈寶玉會格外在意而不能心領神會,“一覓眾山小”的寶釵根本不是林妹妹的鳮腸小肚,她自始至終沒放在心上!


希望星晨58298869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原書中的一段描寫

紅樓第二十八回:“薛寶釵因往日母親對王夫人等提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才可結為婚姻’等語,所以總遠著寶玉。昨兒見元春所賜的東西,獨她與寶玉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

前半句,“總遠著寶玉”,看起來就好笑。要說去怡紅院的次數,除了跟寶玉打小兒不避嫌疑的黛玉,還有誰能和寶釵比?而且這薛大淑女還不看時間,人家寶玉睡中午覺,連仙鶴都打盹的時候,寶玉身邊沒有任何伺候的人,這薛大姑娘就獨自在寶玉睡榻前繡鴛鴦。莫說封建社會,就是放在今天,青春男孩睡著了,妙齡少女坐在男孩床前做手工,這個畫面也是曖昧的少見。

而且晚上也常去和寶玉吃茶說閒話兒,惹得晴雯抱怨寶釵:“有事沒事跑了來坐著,讓我們不得睡覺”。大家看看,丫鬟都抱怨成這樣了,這是總遠著寶玉的做派嗎?

後半句,“獨她的與寶玉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寶釵是怎麼個“沒意思”呢?

元春所賜東西方便攜帶的有二:扇子和紅麝串。扇子是賈府三豔和黛玉寶釵都有,獨紅麝串把寶釵同三春和黛玉區別開來,卻把寶釵和寶玉並列等同起來,是寶玉和寶釵同有的。

如果寶釵真覺得沒意思,對元春賜物的隱含意思強烈反對,那絕對不該戴紅麝串招搖。如果說出於禮節,那元春賜的東西還有扇子啊,剛剛寶釵還用扇子撲蝶呢,又體豐怯熱,帶上元春賜的扇子不是一舉多得很合適嗎?然而寶釵偏不,就不帶黛玉和三春也有的扇子,就戴和寶玉一樣且有隱含意思的紅麝串!

那麼是寶釵喜歡戴這些配飾嗎?她媽媽親口說:“寶丫頭古怪著呢,從來不愛這花兒粉兒的”。寶釵也曾教育岫煙儘量不戴配飾,並且以自身做比“你看我身上可有這些富麗閒裝?”

寶釵身上真的沒有富麗閒裝嗎?那個可配玉的金鎖,這個等同寶玉的紅麝串,是什麼?或許,這兩個是“有用”的,所以不是“閒裝”。那究竟有什麼用呢?結合寶釵進進出出怡紅院的次數和態度,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那就是,攜皇妃之力,向趨勢漸成的木石前盟挑戰!向心有所屬又不甚堅決的寶玉示愛!這就是薛寶釵戴紅麝串的意圖。




臨風舉


“薛寶釵羞攏紅麝串”出現在書中第二十八回。《紅樓夢》中,薛寶釵不愛戴花、不喜著粉、穿衣雅淡,這樣一位不喜奢華的女子,為何會戴紅麝串呢?

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1、紅麝串為貴妃賞賜,寶釵帶上前去謝恩。

賈元春是鳳藻宮貴妃,她的身份代表著皇家顏面,她的賞賜代表著皇恩浩蕩。皇權為重的社會,每個得了賞賜的人都要表示尊敬、看中和叩恩謝賞。

寶釵心思細密,做事老成,為了表示高興心情,自然懂得戴上賞賜之物去謝恩的道理。細看元春的賞賜之物“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兩串,鳳尾羅兩端,芙蓉簟一領”。

端午時節,手拿宮扇為時過早,鳳尾羅和芙蓉簟也不適合帶出來謝恩,只有紅麝香珠,顏色豔麗,方便摘戴,是最適合謝恩的物件。

書中對寶釵到王夫人和賈母處說話做事的情況沒有描寫,但從時間和她為人處世推測,寶釵應該正是戴著紅麝珠去謝恩的。

2、紅麝香珠自帶光彩戴上好看,寶釵不捨得摘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的個性喜好不同所以表達方式也不同。寶釵雖然喜素,但不代表不愛美。

一個十幾歲的富家姑娘,既然把紅麝珠戴出來示人,就代表了認同這種美麗。

書中描寫薛寶釵生的臉如銀盆,眼如水杏,體態豐盈,肌膚白皙。

寶玉更是“看著雪白一段酥臂,不覺動了羨慕之心。”圓潤的胳膊、白皙的肌膚配上紅色麝珠,本身就是一種自帶光彩的搭配。

常有人說:“戴項鍊是給別人欣賞的,戴戒指和手鍊是給自己欣賞的”。世上之物唯有美麗不可糟踐。

賞心悅目的美抬抬胳膊就能看到,寶釵自是捨不得摘下。

曾聽人懷疑寶釵戴著紅麝珠是去炫耀和暗示“金玉良緣”。對於此觀點有書君不這麼認為。

1、 元春給其他姑娘的賞賜是“單有扇子同數珠兒,別人都沒了。”這句話中的“珠兒”,就是指紅麝香珠。

元春聰慧,給每個人的賞賜物品都不大相同,表明了這些都是經過她仔細斟酌做的決定。

扇子和珠串在色彩、款式、大小上都更適合姑娘們使用,雖然紅麝香珠比較珍貴,但賞賜自己姐妹,元春自然不會吝嗇。

姐妹們每個人都有,寶釵沒有必要去炫耀。

2、 書中對寶釵有一段心理活動描寫“昨見元春所賜的東西,獨他與寶玉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

寶釵雖然“藏愚守拙”,但內心清明。她眼裡的寶玉是個“專在一些淫詞豔賦上下功夫”不思上進的人。這段話足以說明寶釵此時還無意於向世人暗示“金鎖姻緣”。

一個總是想“遠著寶玉”的人,自然不會去做有違心意的事情。

有書君認為,寶釵戴著紅麝香珠只是因為好看不忍摘下,方便戴著叩恩謝賞,與她不愛花不愛粉以及其他心思沒有關係。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花在書中有特殊含義,花者華也,寶釵不愛花是暗示她不愛華,沒有民族意識。那麼她為什麼又帶紅麝串呢?真正的對謎底在真事層面。

乾隆元年寶釵原型二十一歲,比寶玉原型大八歲。雍正七年,寶釵十四歲那年,正適合選秀年齡,寶釵進京託元春的關係參加選秀。要是正常情況下,這是小事一樁,但當時寶釵的伯祖父己被革職,曹家也被抄揀,元春受牽累也失去了話語權。結果是:沒緣法,轉眼分離乍。元春為安慰她,送給她一副香串,表示讓她找一個如意郎君結婚。但寶釵這人不甘心,選秀不成寧可終身不嫁。這就是“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的意思,也就是相當於出家為尼。寶釵到了二十一歲沒結婚,原因就在這裡。在當時,女子結婚的年齡在十五至十八歲之間,二十一歲是十分反常的。

轉眼到了乾隆元年,寶釵的伯祖父不僅官復原職,而且很快升至刑部尚書,曹家也回黃轉綠。可惜,寶釵的年齡己超過選秀標準。此時的寶釵就處於一種尷尬的處境,出家、終身不嫁還是改變主意找婆家?恰在這時,元春覺得寶玉十三歲了,到了定婚的年齡,便送了一副香串給他。你猜怎麼著,這副香串和當年給寶釵的一模一樣,這下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測。寶玉不信,專門跑過去看,果然不假,使寶玉一時也有點疑惑。而寶釵此時也有了非份之想。從這時起,她才把心思放在了寶玉身上,不再想選秀或終身不嫁了。

傅秋芳就是寶釵原型,她和寶玉結婚時己二十四歲,時間是乾隆四年十月。薛姨媽酒令“十月梅花嶺上香"隱含的就是這件事。


gaotzy


送宮花一回,薛姨媽曾說過,寶丫頭性情古怪,向來不愛那些花兒粉兒的。可是在第二十八回,元春剛尚下端午禮物,寶釵轉眼就將紅麝串戴到了手上前去王夫人處。寶釵為何這麼主動呢?

其實,寶釵此番舉止,很大原因是出於禮節,紅麝串是貴妃賞的禮物,戴上是為了表示尊重,不僅僅尊重皇家,還尊重賈府。好比邢岫煙帶著探春贈送的玉佩,寶釵見後便稱薛家不比賈府了,不比戴這些富麗閒裝。邢岫煙忙要解下,寶釵又道:“你也太聽人說了,她好意送你,你不帶著,她豈不疑心?”



所以,收到他人的禮物就戴上,是對送禮人表示尊重。

根據襲人說的禮單,除了寶釵寶玉,其他人老太太、太太、三春及黛玉都有紅麝串,而這些人應該都是戴上了的。那為何偏挑出寶釵來說呢?作者自然有別的用意。

元春此次送禮,獨獨寶釵與寶玉相同,而黛玉則與賈府三春一樣,大有推崇“金玉良緣”的架勢,寶玉知道都覺得悻悻然,黛玉聽說後也不開心,聰敏如寶釵,又怎會看不出其中意思?而寶釵平日裡雖沉默寡言,持重本分,但畢竟是個十幾歲的少女,天天面對一個俊美少年,暗生情愫也是常情。這時候的寶釵對寶玉大抵是喜歡的,要不然能三天兩頭往怡紅院跑呢?而元春這次送禮,多少令寶釵愉悅的,戴上紅麝串,也算情之所至罷。


微影悼紅


第一,在寶釵的觀念裡,這是對送禮人——元春的尊重。在訓導岫煙時,寶釵說了“她好心送你,你不戴,她豈不疑你”!放在自己身上,也是一樣:元春好心送禮物,我不戴,她豈不疑!當然,元春是看不到的!但王夫人等人卻在眼前!

第二,元春此次送禮,暗示著“金玉良緣”。寶釵戴在手上,是對元春“暗賜婚”的認可服從吧!王夫人看在眼裡,肯定也是高興的!

第三,這紅麝串子眾姊妹都有,卻只寫到寶釵戴出來了!探春等姐妹可能戴了,也可能沒戴!若是結合第一條,說明了寶釵事事嚴格要求,也說明了寶釵對世故人情思慮周到,事無鉅細,都努力做到完美!

若考慮第二條,元春賜婚的禮物,只有寶釵戴出來了,恐怕“心裡愈發沒意思起來”。但再沒意思,也要戴出來,還是說明了寶釵對“金玉良緣”的態度和決心吧!那麼以後幾年,寶釵從十四五歲的最好的年紀,到十八九歲的大齡之年,百折不撓的在賈府拖著耗著,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吧!

第四,因為寶釵戴串子,引來寶玉這“呆鵝”,對著那“雪白的膀子”發呆意——“突然又想起‘金玉良緣’,不由得呆了”!說明了此時,在寶釵未提仕途經濟之前,在寶玉大讚寶釵“無書不知”時,在寶釵還有真性真情去撲蝶時,在寶釵毫不避嫌跟寶玉親密無間時(互賞金玉微露意,日日造訪怡紅院,半吐半含訴心疼……),至少此刻,寶玉是對寶釵動了情的!說不定呆心裡也想過那匯成大海哭自己的女兒淚裡,有寶釵的才好!

第五,由此引來了黛玉的手帕子打眼!——“我正在看呆鵝……它忒兒的一聲就飛了”,說明此時的黛玉,已經是自信滿滿了!寶玉可能會見了姐姐忘妹妹,但妹妹一來,管保他濫情的呆意都飛了!預示了寶玉一生鍾情黛玉一人,斯人若逝,便中“情極之毒”,便致“懸崖撒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