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控疫情為契機,樹立正確飲食觀

日前,有關專家表示,在武漢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在此,我們必須呼籲:應以此次疫情防控為契機,全民樹立正確飲食觀,杜絕“禍起舌尖”。

以防控疫情為契機,樹立正確飲食觀


  強化“食物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炫的”意識。食物是讓我們飽腹、維持生命體的不竭原動力。然而,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一部分人開始以吃野味為“新飲食文化”,餐桌上經常出現各種稀奇古怪的野生動物。有的覺得傳統的雞鴨魚肉太稀鬆平常,吃點野味方顯“高級”;有的“被迷信蒙了心”,覺得野味有某種特殊營養,是“大補特補”之首選;更有甚者,以野味為炫耀資本,認為吃野味更富有,用野味招待他人更顯闊綽。這些飲食觀已扭曲、畸形,我們必須堅決杜絕,為社會公共健康清除隱患、拔掉禍根。

  明確食物界限,嚴把“入口關”。人類有四分之三的新疾病緣自動物,病毒也往往潛伏在野生動物身上,感染某些病毒對人類的致死率很高。因而,傳染病學家、病毒學家不斷指出,人類應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另一方面,人類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建立了適合自己的肉食譜系,如豬、羊、牛、雞、鴨、魚、蝦等,變“野生”為“家養”,再加工食用,這個譜系是能夠滿足人的營養需求和生命需要的。

  改善飲食習慣,嚴把“烹飪關”。最原始、最野蠻的烹飪方法,不僅毫無美感可言,而且讓我們吃進去大量寄生蟲、病毒。因而,我們倡導文明飲食、安全飲食、吃熟食,嚴把“烹飪關”。倡導敬畏生命,常規不惡俗,創新不獵奇,求“鮮”不求刺激。倡導衛生第一,文雅第一,健康第一。

嚴格落實法律保護,切斷飲食傳染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規定,禁止生產、經營使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沒有合法來源證明的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但有些地方落實的並不嚴格,野生動物依然交易頻繁,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賣不出的。倡導從法律上確立人與野生動物的自然界限,禁止隨意打破或超越。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最大程度抑制野生動物買賣的利益驅動,最大力度引導人們放棄追求山珍野味的飲食觀,徹底排查各地食用野生動物情況,嚴肅查處相關違法行為,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從飲食上切斷疫情汙染源。

以防控疫情為契機,樹立正確飲食觀


  樹立正確飲食觀,要靠文化和思想的重建。前途漫漫,任重道遠,但只要堅定地、馳而不息地從一點一滴處改變,我們相信,飲食陋習一定會從餐桌上消除,此類疫情將永遠不再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