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绛县有个柴海军,他有可能成为吟诵第一人

他有可能成为吟诵第一人

蔡伟

柴海军老师直播结束,好评如潮。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这个组织者。

我认识柴老师是在我们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和台湾教育大学等数家知名机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当时柴老师率领一帮弟子,在家长们的护卫下,登上了吟诵竞赛舞台。他和他的弟子分获第一和第三名,这一极佳成绩,可谓一鸣惊人。自此柴老师一路高奏凯歌。

当下语文界搞吟诵的人不少,本人也时常给别人作作相关讲座,但能像柴海军那样立足课堂,结合一线教学,且十余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钻研实践的人却少之又少。因此,我曾在好几个场合公开预言:“他将构建起基于基础教学的系统化吟诵理论,不远的将来,他有可能成为教学吟诵第一人。”

开设了“语文名师与研究生直播群”后,我很快就想到了柴海军老师,我觉得他的讲座应该很适合作专业直播,因为声情并茂、诗情画意、结合课堂应该是他能吸睛的重要法宝。于是,我向他发出真诚的邀请,而柴老师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寇永升老师的讲座取得成功后,对于他后继者的压力肯定很大。但柴海军老师有比较丰富的网络课程经验,加之讲座内容的新颖合理,很快赢得了听讲者的欢迎。

柴老师的直播题目是《追本探源,让语文课真正开始诗情画意》。这个题目刚公布,就有老师向我反映说我宣传的时候都说他作吟诵讲座,怎么现在又变了。他们说还是想听吟诵讲座。但我知道柴老师的本源语文是离不开吟诵的,是让吟诵走向学理、深入课堂的重要举措。换言之,他主要运用河东吟诵和说文解字这两个传统语文工具为重要抓手,从汉语言的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解读古诗文,用河东吟诵把古诗文唱起来,用说文解字的方法,把汉字拆解分析,像画画一样,让语文课开始充满诗情画意。

柴海军老师的讲座,先从“真正开始诗情画意”说起,谈到语文课堂现在虽然多媒体使用广泛,声光电资源丰富,但其实很多都和语文本身没有多少关系,而且有越来越远离语文本身的倾向,如何“追本探源”呢,那就要回到汉语文本身的出发点,从汉语言的字音、字形、字义三个角度出发,让语文课真正开始语文的“诗情画意”。

然后他进入了核心环节——吟诵。柴老师以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魏巍《我的老师》两篇课文为例,谈到了寿镜吾先生“大声朗读”文章会随便“添加语气词”,这是违背我们的教学常理的;谈到蔡芸芝老师会用“歌唱的音调”教魏巍他们诵读诗歌,而无论我们语文老师如何诵读,都不会有“歌唱的音调”。柴海军老师的质疑立马引起听课老师的关注和思考。有老师留言点赞:“还真的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接着柴海军老师又通过电影《武训传》片断,让老师们明白吟诵原来是教学方法。柴老师又引用课文中的三句原话来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有趣而且高效,它能有效地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背诵难,容易忘”“理解难,看不懂”“作文难,不会写”的三大难题。

接着,柴海军老师分别从吟诵原本是汉民族传统的唱歌法、主要的读书法和重要的创作法三个角度生动详细的解释了吟诵功效之由来。

在直播中,柴老师运用大量的案例来说明问题,针对性强而又通俗易懂。例如在讲到正确的吟诵可以帮助读者深刻地理解古诗文时,他举例分析了李绅的《悯农》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他说李绅诗歌中第二句应该是“汗/滴禾下土”而不是我们常读的“汗滴/禾下土”,因为李绅表达的是汗水滴在禾苗上然后落入土地中的情景;而读成“汗滴/禾下土”,“汗滴”作名词,“禾下土”也不好解释。以此说明吟诵的节奏和句读非常重要。再如他提出王之涣的诗歌为什么一开头就用“白日”而不用“红日”,并从汉语声韵、古诗文常用意象和王之涣生平来解读《登鹳雀楼》,从“更”的字形演变和词义演变分析为什么是“更上一层楼”而不是“再上一层楼”。通过这些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柴老师给听课老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多老师听后当即反馈说“还真没有想过,这两首诗歌应该这样解读才是合适的”,“说文解字在课堂中使用,既有趣又有深度,而且学理清晰,是真正的语文味”。

虽然柴老师不间断地讲了一个半小时,但老师们意犹未尽。听课老师提出了很多他们关心而且颇有价值的问题,柴老师一一作了耐心细致的回答,令老师们十分满意。柴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作为教师,首要的职责是完成教学任务,吟诵只是一种教学方法,用它是为了更高效更深入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吟诵教学”不等于“教吟诵”。他批评一些老师本末倒置的做法:在教学中教孩子们学习吟诵,结果是孩子们本身学得不到位,老师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好。

柴老师引用印度前总理尼赫鲁的一句名言作结: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她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首动人的歌。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最后,他用一段抒情性演讲结束了他的讲座:让我们追本探源,运用汉语言本身的字音字形字义,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充满诗情画意,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真正爱上语文,爱上中国文化。

柴老师的讲座坚定了我的预测,他真的有可能成为教学吟诵第一人。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队伍中多一些像柴海军这样认定目标,永不放弃,孜孜不倦,坚韧不拔,十几年如一日钻研、探索、实践同一个课题,又何愁我们语文教学缺名师、难突破呢?!

河东绛县有个柴海军,他有可能成为吟诵第一人

柴海军,教育管理硕士,多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培计划外聘专家讲师团成员,全国首届中学语文学术先锋人物,中华书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5年度教学人物,全国中心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二期封面人物。全国五次讲课比赛最高奖获得者。全国第三项吟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河东吟诵——代表性传承人,他带领的河东吟诵团队曾参加第六届语文尖峰论坛获一等奖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他带队研发的“河东吟诵+说文解字”教学方法曾经三次参加全国讲课比赛,一次获得全国一等奖第三名,两次获得最高奖或一等奖第一名。《万象 国学》杂志小学刊、初中刊、高中刊曾三刊联动在封二彩页全版隆重推出河东吟诵专题介绍;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山西卫视、《山西日报》《对联》《中国楹联》《山西晚报》等各级媒体也先后30余次报道河东吟诵相关事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