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最大的失敗,是年老後在孩子面前如履薄冰,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一一入住敬老院! (不含“幹休所”,那改名叫養老院了吧).

無兒無女的,年輕時輕鬆了一生,也不虧;

你呢,勞苦到頭被搾幹了,如敝帚、如棄屐。風燭殘年了,兒女基本與你無緣;

一一這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失敗”。



枯木齋


父母年老後,在孩子面前如履薄冰,看似為人父母非常失敗。其實,仔細想想:非常可憐和難過!你想想:這麼大歲數了,在親生子女跟前還要小心謹慎。充分說明:做兒女的品德極差!若不,不會出現這種親情間尷尬難堪的局面!


一般做女兒的差,再說:年齡大了,都嫁出去了。女兒是貼心小棉襖,一般不會惹老人生氣!

孃家的家務事,做女兒的面對成家的兄弟、哥哥,一般情況下,敢怒不敢言……這就是結婚後的區別!

說以,一般與兒子有關!兒子婚前還可以,婚後組建小家庭了,事就多了。

有的男孩婚前就不聽馴養,再加上個刁難、貪婪、無理蠻纏的兒媳慫恿下。兒子容易失去理智,忘記了自已是怎麼長大的了!徹底感染了,夫唱婦隨,一路貨色!

所以年老後,面對這種人性的兒子、兒媳。老人只能委屈求全。

舉幾例說明一下:(下面,兒子和兒媳,以孩子稱呼為代替)

一,由於孩子人品極差,脾氣和語氣不好,父母和孩子接觸時,都是小心翼翼,害怕一不留神,惹得孩子吱呀怪叫,暴跳如雷!

二,小倆口感情不好---在冷戰時,老人知道兒子也不受勸!老人也不敢亂插言,害怕一句說不著,更引起他的暴怒,反而加深孩子們的矛盾。還有一點,有的兒媳多疑,往往總以為,父母給兒子出注意和她打鬧。簡直純屬心術不正!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們團結相愛,有個幸福的家庭和紅火的日子。決對沒有害兒女之心!這種兒媳想法奇特、古怪!所以,各方面逼的父母小心再小心!



三,父母長病需用錢時向孩子討要---如履薄冰!面對這種性格的孩子:說話深不得、淺不得,老人很作難。膽心和孩子要,再不給,心裡憋屈難受、生氣……


四,父母照看孫子或孫女時,老人也時刻格外留神。害怕小孩碰著、颳著、甚至再傷的厲害,無法向孩子們交代。因為,知道自已孩子的品行,擔心受數落甚至辱罵!

題意:年老後在孩子面前如履薄冰,這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失敗?

這完全取決於孩子們的態度,和人品修養及道德規範!攤上通情達的孩子,父母心情舒暢、安心踏實!攤上文章中的這種孩子,命不好、老來不幸,憂心忡忡的整天提心吊膽的生活。在不孝的孩子面前如履薄冰!


《網絡圖片,違權立刪》


茅廬幽靜


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在年老後在兒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我所理解的並非是父母年老無能,也不是兒女不懂感恩,不知孝順。

在我們小的時候,總覺得我們的父母無所不能,任何困難到他們面前都會迎刃而解,那時的我們覺得每天有好吃的,每天有父母的陪伴,每天坐在爸爸身上騎大馬是最幸福的事了。他們是我們的依靠,是我們的避風港。

我們依賴著父母快樂的一天天長大,他們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教會我們生活技能,直到有一天我們離開父母去上班,每年僅有的幾天假期,也都給了朋友聚會,給了旅遊景點。

我們在不斷工作中,心性更加成熟,眼界變得開闊,時間慢慢流逝,而我們的父母卻在歲月中慢慢變老。每次我們回家跟父母講起外面的花花世界,所見所聞,他們也只是微微一笑,不在多說什麼。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他們不會再對我們指手畫腳,苦口婆心的唸叨,我想,他們覺得我們長大了,所見所聞他們都沒聽,沒見過,怕說錯了我們會不高興,怕我們嫌棄他們不懂,覺得他們老了沒用了,什麼也不懂什麼也知道,也許正是這種心裡才會讓他們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

作為兒女我們應該明白在這世上只有我們的父母才是真心為我們付出,不圖回報,卻最怕給我們添麻煩的人。

希望每位做兒女的都多給父母一些耐心,多一些陪伴,他們陪我們長大,所有最好的都給了我們,我們也應該陪他們變老,給他們一個快樂的晚年生活。






簡單快樂的人6088


身為父母,年老時,應該是在孩子面前受尊重,安享晚年的時候。如果見到孩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只能斷定自己是失敗的,不光直射出來教育孩子的失敗,也折射出事業的失敗。

一.如果事業有成,年老時有足夠的財富自己養老,不依賴孩子養老,就會活得很自信,不必看孩子們的臉色行事,自然也就有了自尊。這樣的父母孩子大多比較崇拜,自然也會尊敬。當然,不乏有些孩子們 ,可能出於對金錢的渴望,也會對父母有一定的敬畏。

二.如果自己沒有養老能力,要依賴孩子養老。那就要看教育出的什麼樣的孩子了。1.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道德敗壞,目無尊長,長大自然也不懂反哺之情。2.孩子一事無成,如果結婚後,再碰上個不懂事的伴侶,在對象面前唯唯諾諾,言聽計從,那麼父母肯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3.不管孩子是否事業有成,只要通情達理,懂得感恩,和父母共處“孝”字當先,這樣的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也是成功的。4.孩子婚姻經營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到父母在家裡的地位。孩子和伴侶都知書達理,自然完美;如果孩子孝順,伴侶刻薄,孩子收入低於伴侶很多,對於伴侶的過分舉止敢怒不敢言,那樣父母肯定是天天心驚膽戰的,既怕得罪孩子伴侶,又怕孩子受氣受委屈。

中國傳統的“養兒防老”,隨著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社會福利的不斷完善,許多中國的父母,也會漸漸走出家庭式養老,步入社會養老院,不再過那種寄人籬下般的生活了![耶][耶][耶]








知心姐ok


這不能說是最大的失敗,而是做父母最大的悲涼!悲老無所靠,涼薄世間人心!父母之恩,是我們永生無法償還的,父母之愛,厚過山川!父母給我們生命,撫育我們成長,老了還要看我們臉色受我們虐待,我們還配做人嗎?一個無法善待父母的人,無論事業再大,妻子再能幹漂亮,孩子成績再好,都終是悲涼的人生,因為屋簷水點點滴,早晚,你也會老無所依,病無所靠!


望餘生被善待


為人父母最大的失敗,不是暮年面對兒女如履薄冰,而是養育教育兒女時“如履薄冰”。對兒女的教育,既是對兒女的責任,也是老年後的投資。老年有一定的積蓄,也是減少兒女的負擔。不要把自己的餘生完完全全地交給兒女。年老後在孩子面前如履薄冰,可以說是早年教育的失敗,也可以說是暮年安排不當所致。兒女不孝,遭罪的是老人,被譴責的好像是兒女。


楊章林555


首先自己要做好自己,有長輩的模樣,平時在孩子面前要樹立榜樣,做事情要公正,說話不能出爾反爾,然後面對的是自己的孩子,不用害怕,他們是你辛辛苦苦從小養大的,老人不欠他們什麼,等自己老了讓子女贍養老人,照顧老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連自己的老人都不願意養,這個是走到哪裡都說不過去的?國家法律規定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的應盡義務,哪怕老人在年輕的時候殺過人坐過牢以及做錯事情,這些跟贍養老人是沒有關係的,作為老年人不要擔驚受怕,沒有什麼可失敗的,保重自己的身體,健健康康的活著。


藝術與創作的魅力


一代人比一代人的壓力大了!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

特別是70後們,什麼亂七八糟的破事兒都趕上了,如今父母老了,需要侍候,孩子起來了,需要幫忙的呀!不省心的一代人!


道法自然之悟道


真希望以後老了能到託老所去,既能見到我的孩子,也能給孩子減負,還能讓孩子們安心去工作


用戶4399854045887


我覺得出現這種情況有幾個原因:

1和家庭教育有關。

2和本人素質有關

3孩子越優秀和父母差距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