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凍人”的回憶

北京人的“凍人”的回憶

在北京過冬,正確的打開方式怎能少了冰上活動。冰車、冰滑梯、冰上龍舟……豐富多彩,應有盡有。一家老小“全副武裝”的來到冰場,迎著陽光和勁風,或運動或玩耍,處處歡聲笑語,這是北京人一年裡最“凍人”的回憶!

北京人的“冻人”的回忆

2020年1月1日,北京什剎海天然冰場成了歡樂的海洋,許多市民和遊客在冰上健身娛樂,享受冰雪帶來的快樂。說起北京冬天滑冰最有特色、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什剎海冰場。每年冬季,這裡就變成一座天然的溜冰場,一個孩子們嚮往的遊樂園,男女老少,不顧寒冷,在此盡情享受冬日的樂趣。作家王蒙就曾在自傳《半生多事》中寫到:“ 1952年冬天,我唯一的一個冬天,差不多每個週六晚上去什剎海溜冰場滑冰。”(陳曉根攝/光明圖片)

北京人的“冻人”的回忆

2020年1月11日,遊客在北京什剎海冰場遊玩。什剎海冰場對於北京人來說不再是一個冰場,更多是一個符號和回憶。無數影視劇作品取材於此,《夢開始的地方》、《血色浪漫》,以及電影《老炮兒》等。故事中由馮小剛飾演的六爺,一位地道的北京土著在什剎海冰人群中穿行,背景音講著三國的故事,像是時光的拼接,說著北京一去不回的記憶。(延博攝/光明圖片)

北京人的“冻人”的回忆

2020年1月11日,遊客在北大冰場內滑冰車。1952年,北京大學遷入燕園,未名湖冰場也成了北大學生冬季的樂園。在《海甸之憶》裡,唐魯孫先生對未名湖冰場有過如下描述“到了隆冬十月未名湖結冰,溜冰場一開幕,冰鏡清輝,瑩澈似玉,男女交錯,共舞同溜,矯若驚龍,飄若醉蝶,人新衣香,交織成趣。比起城裡公園北海幾處溜冰場的眾生喧鬧,這裡品流龐雜,要高明多啦。”(趙金悅攝/光明圖片)

北京人的“冻人”的回忆

2020年1月11日,遊客在北大冰場內滑冰。從燕大到北大,未名湖冰場的傳統也保留了下來。北大教授陳平原老師也曾在未名湖上滑過冰:“唸書時也曾下過場,但坐在冰上的時間,遠比站著的時間多,第二天就高掛免戰牌,因為感冒了。會滑的人當然很得意,不會滑的,連滾帶爬,也蠻有趣的。這是冬天北大校園裡最為亮麗的一景,每個畢業生都會津津樂道。”(趙金悅攝/光明圖片)

北京人的“冻人”的回忆

2020年1月11日,俯拍北京頤和園冰場,遊客如織。據瞭解,頤和園冰場面積為70萬平方米,相當於98個足球場的大小,是市區內最大的天然冰場,寬闊的冰面有助於提升冰面活動的安全係數。(潘迪攝/光明圖片)

北京人的“冻人”的回忆

2020年1月11日,遊樂在北京頤和園冰場內遊玩。據史料記載,從清代開始,皇家就有在頤和園冰嬉的傳統。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冰嬉圖》描繪的就是清朝時宮廷冰嬉的盛大場面。為延續傳統,豐富市民冬季文化生活,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營造全民上冰雪的氛圍,如今,頤和園利用昆明湖天然冰場開闢冰上健身區域。遊客可以在冰面嬉戲的同時,欣賞皇家園林的冬日風景。(潘迪攝/光明圖片)

北京人的“冻人”的回忆

2020年1月12日,大批遊客在北海冰場外等待入場。位於北京城市中心的北海公園又稱“冬宮”,始建於公元1166年,歷經金、元、明、清、民國以及新中國。北海公園的美在於擁有屬於自己特點鮮明的四季標籤,瓊島春陰、夏荷蘆荻、太液漣漪、冬趣冰嬉。“冰嬉”也稱為“冰戲”,是一項古代的文娛活動,將體育鍛煉與傳統文化結合。“冰嬉”盛行於清代,每年冬季八旗兵都會在“冬至”到“三九”進行“跑冰”。(潘迪攝/光明圖片)

北京人的“冻人”的回忆

2020年1月12日,遊客在北海冰場內遊玩。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應該是北海公園冰場最為火爆的時候。在當時,到北海溜冰既是一種傳統,又是一種時尚。有意思的是滑冰人的裝束:市內各大中小學的學生多是穿著棉袍或藍布大褂,女同學腿上一雙絲襪子,男同學脖子上一條長圍巾,滑的樣式也多是西洋式的。還有一些在冰場蓆棚外邊滑野冰的人,著中國裝束,滑的式樣也是中國的“土溜冰”,甚至可以把武術或京戲的動作搬到滑冰中來。(潘迪攝/光明圖片)

北京人的“冻人”的回忆

2019年12月27日,市民在陶然亭公園體驗雪上娛樂項目。說起陶然亭的大雪山,可是承載了北京幾代孩子的記憶吧,兒時沒有滑過的恐怕真不多。兩座“雪山”一高一低,低的建於1966年,高的建於1978年,俗稱大雪山、小雪山。如今的陶然亭歡樂冰雪季為遊客打造“市區裡”的超大冰雪世界。真雪山和假雪山相互呼應,別有一番趣味。(趙冰攝/光明圖片)

北京人的“冻人”的回忆

2019年12月27日,市民在陶然亭公園體驗雪上娛樂項目。陶然亭公園雪場面積近5萬平方米,包括初級雪道、雪上飛碟、雪地悠波球、王企鵝、巴布亞企鵝等近20項豐富多彩的冰雪娛樂項目。今年陶然亭公園裡市民還能購買到北京冬奧特許商品。市屬玉淵潭、紫竹院公園的雪場活動也將於元旦前全部開放。(趙冰攝/光明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