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熱下寒是百病之源?如何協調人體陰陽?

(一)進補上火

前兩天寫了一篇關於扶陽、上火的文章,其實上火的現象有很大的普遍性,只是我們很多人都不關注罷了,因為絕大多數的藥物,特別是溫熱性的藥物,只要稍微一補,就會出現上火的現象。

上火現象分兩類,一類是局部上火,一類是實火,全身性的。局部上火主要是因為氣有餘便是火,氣有餘不是真的有餘,而是局部有餘,所以出現了上火。實際上,上火其實就是一種上熱下寒,還有一種上火則是實熱型的上火。

上熱下寒是百病之源?如何協調人體陰陽?

實熱型的上火,一般是由於長時間的腹瀉,腸胃功能紊亂,一旦用藥物恢復了腸胃功能,很多人陽明一實,再加一些補藥,就會出現便秘,便秘的時候如果沒有用理氣清熱的藥物加以疏解,很快就會在補氣的藥物作用下出現上火,這種實火是非常嚴重的,有的時候會導致前期的治療前功盡棄。

虛熱型上火,則是因為吃了一些溫熱的藥物,刺激人體,本來還有下焦的寒氣,所以不得不用溫熱的藥物,吃藥之後,下焦寒氣沒有清楚,上焦火氣開始出現了,所以這種上火也是困擾我們的常見問題。

(二)上熱下寒

上熱下寒,一般指的是從症狀上來看,頭面部因為是三陽經說過,氣血充足,很多時候表現為陽氣充足,稍微有點氣候變化,或者吃一些熱性的食物就會出現口腔潰瘍、眼屎、心煩、失眠現象;而下寒則表現為大便溏洩,或者先硬後溏,或者吹一下涼風就會表現為腑寒證,腹瀉腹痛,有的時候腹痛只需要用溫熱的東西捂一下就會改善,或者其他的寒性症狀。

上熱下寒是百病之源?如何協調人體陰陽?

上熱下寒有很多危害,比如下寒一般就是腎陽不足,輕一點的會導致精神不足,特別是持續工作能力不夠,嚴重一點則會出現陽痿早洩等現象;對於婦人來說,大多數的月經不調都是上熱下寒導致的,所以在治療上都會考慮用一些降氣的藥物,會考慮使用一些溫陽之藥。

上熱下寒最關鍵的,還是由於局部的熱象,很多人會出現青春痘,頭面部出現火熱之象,然後上面熱會誘導人吃一些寒涼的食物,寒涼的食物進入腸道之後,會不斷加大下焦的寒氣,這樣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上熱下寒其實有一個生理基礎,所以才會那麼普遍,因為中醫認為心肺在上焦,肝腎在下焦,心臟為火,火是炎上的,上焦自然會比較熱,另外,三陽經多氣多血,都居於頭面部,所以頭面部表現出陽氣旺盛也是生理條件決定的。但是,下焦就不一樣了,腎為陰,天癸為至陰之水,此時陰往下走,自然會導致人體的陰陽之間的分割。

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所以,一般來說,自然會使上焦的火熱變弱,使下焦的寒水變熱。但是,人之道則剛好相反,我們所做的,有為而作的事情,就會加重這種偏好。上熱下寒本來就是一種人生的常態,但是人需要做的就是始終平衡好這種狀態。

所以,在生理上,人有脾胃,有肝膽,脾胃是一條路,不斷的升清降濁,才會有上不太熱,下不太寒。肝膽與肺又是另外一條路,也是維持上不太熱,下不太寒,兩條路都有很大的作用。

(三)陰陽分離,是萬病之源

熟悉經方的人都知道,桂枝湯是眾方之祖,而桂枝湯治療的疾病有一個主要特點,那就是“陽浮而陰弱”,也就是說桂枝湯治療的疾病還是上焦太盛,下焦虛弱,基於這個現象,日本漢方學者提出了桂枝湯可以補腎的觀點。

桂枝湯是辛溫發表的藥物,同時也是溫補之品,為什麼還是可以治療“上熱下寒”呢,其實中醫治病,一直在圍繞這個主題進行。上熱下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其中就包含了陰陽之間的平衡。

上熱下寒是百病之源?如何協調人體陰陽?

“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心腎代表的就是人體的水火,水火滅了,那麼陰陽的徵兆就滅了。再深入考察的話,其實很多方劑的治療都對上熱下寒有很好的調整作用,只是我們一直沒太注意而已。

在中醫方劑中,一大半的方劑都是圍繞水火來的,所以治療疾病辨別寒熱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寒熱的概念也不是簡單的,一味藥不一定就是純粹的寒涼,也不一定就是純粹的溫熱,兩者都是有一定的界限的。

《內經》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神乃絕”,陰陽之間的最好關係是,平秘,所謂的平秘,其實就是陰可以正常活動,陽被藏起來了,其實關鍵是讓人看不出陰陽,沒有所謂的陰陽,這就是精神乃治的關鍵。而生病則是陰陽之間,陰不平了,陽也不被藏起來,兩者都現象出來了。

上熱下寒是百病之源?如何協調人體陰陽?

心腎是水火,水火是陰陽的徵兆,所以上熱下寒是疾病的普遍的狀態,也是我們治療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現象。

(四)說說黃連湯

黃連湯出自《傷寒論》:“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其方為黃連三兩、桂枝三兩、乾薑三兩、甘草三兩、人參二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晝三夜二。按照傳統的方解,黃連湯是治療脾胃疾病的,所以也叫作和解之劑。作為和解劑,就應該有和解劑的樣子。

所謂的和解,其實就是兩個不可調和的矛盾,比如我們前面說的上有熱,下有寒,這個時候就需要調節,就需要和解。

“胸中有熱”,非指胸內發熱,而是說患者多有煩躁、失眠、心悸等心火出了問題的症狀。“胃中有邪氣”,胃中,多指心下,是上腹部,氣,多為動的意思;所謂邪氣,是指不正非常之反射或動作,如胃內撩擾不適,或嘔吐,或胃中撐脹攻衝,或腸鳴如水聲。”腹中痛”,多指臍周或臍下疼痛,或如窒如脹,或如墜如結,或冷痛,或衝逆而痛。這幾種現象的出現,只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胃不和。

上熱下寒是百病之源?如何協調人體陰陽?

大家可以看到,在這個方劑中重點的兩味藥其實是桂枝、生薑、甘草、大棗,還有一個就是黃連、甘草、人參、大棗、半夏,兩個分拆,其實就是桂枝湯合半夏瀉心湯。桂枝湯是調和營衛的,其實也對上熱下寒有作用;半夏瀉心湯主要是調和脾胃,中焦溼熱,寒熱錯雜證的,兩者結合在一起,對於上熱下寒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在日本,此方用於醉酒。經方論壇上還有人介紹此方預先煎成真空包裝湯劑,當做成藥出售,用於春節期間的消化不良,很受大家歡迎。其實,黃連湯作為和解劑之中的代表方劑,可以治療的疾病太多了,不僅僅是脾胃病,只要涉及陰陽不協調的,都可以用黃連湯來和解。

除此之外,只要可以調理脾胃,就可以協調陰陽,這也是李東垣能夠獲得那麼大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