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传真】辅警扎西:穿制服的村支书

“帕加,你把村民按每三户一组排班在村口值班,做好登记和防护”,一位穿着制服的人正指挥着朝纳村的村民在为村里的疫情防控卡点搭帐篷、打木桩、设栏杆。1月23日,新冠疫情来临,他第一时间召开村民大会通报情况、讲解新冠病毒危害,年老体弱的就上门讲解疫情防控知识,第一时间赶到县里为村民购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村民挨家挨户登记宣传,朝纳村村民进出都要到村委会和村口登记报告,回来要在村口登记测温,在他的带动下,使整个娘蒲乡的疫情防控井然有序。


【“疫”线传真】辅警扎西:穿制服的村支书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娘蒲乡朝纳村地处工布江达县娘蒲乡北部,距工布江达县85公里,辖区内三个自然村,平均海拔4600米,现有62户327名村民,北接那曲嘉黎县,是以牲畜为主药材为辅的村庄。在村子里,人们总能看到一个个头不高,身材微胖,着一身制服逐户走访的忙碌身影。村民们谁家牦牛缺饲料了,谁家不会充电话费了,谁家不会办贷款了,谁家有人生病了,谁家夫妻闹矛盾了……大大小小的事都会第一个想到他,他也乐此不疲的跑前跑后帮助解决,常常用自己手机帮别人充了电话费,别人却忘了还他,他已然成了乡亲们的自家人,他就是工布江达县公安局娘蒲乡派出所的辅警扎西。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可以说,扎西就和娘蒲乡的村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身份也随时间流逝慢慢地有了变化。2019年7月,辅警扎西在乡党委政府的推荐和村民的选举下顺利当选村党委书记,他也变成了林芝市唯一一名穿着制服的村支书。


【“疫”线传真】辅警扎西:穿制服的村支书


扎西上任后,先后两次召开村民大会,想要尽全力了解每家每户的家庭状况,但是面对村民的不配合,屡屡碰壁,会议时间到了,迟迟没有人来,有的村民家甚至派小孩子来参会。他苦笑道:“村民不理解不配合,我的工作也很难开展”。无奈,扎西决定从改变工作方法,你们不来,我挨家挨户走访。走访工作刚开始也并没有那么顺利,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遭遇谩骂白眼,“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一定要用我的行动感动他们,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五次,总有一天他们会配合我的”扎西暗下决心。于是着一身制服的他开始挨家挨户的走访,并且每周两三次去生活困难村民家里提供帮助,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的开始配合扎西的工作了。“现在我们村很好,我们到哪里去都觉得很光荣”,“他对我们很好,经常会来家里看我们”……村民的反感和矛盾也随着他的工作而化解。“我现在可是村子里的活地图,哪家有便利店,哪家生活有困难,哪家有几头牛,我都知道”扎西骄傲的说。通过扎西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村民们渐渐对这个村支书有了好感,组织开会也都能按时来了,大家都好奇的想知道这个穿着制服的支书有什么新招。于是他先从制定村规民约开始,逐条研究,并召开村民大会逐条征求意见,达成一致,修改制订了25条村规民约,其中一条特殊村规民约就是:凡本村村民生病住院,在村卫生院就补助300元,在县医院就补助500元,在市医院补助1000元,在拉萨住院补助2000元,如果去世补助4000元。“我就想替大家解决这个就医心理负担,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

虽然当了村支部书记,但扎西从未忘记自己身上的制服和公安机关所肩负的职责。他上任村支书首先开展的工作就是以案说法,每家每户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拿案例对照法律条款给大家宣讲法律知识,给大家进行普法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引导,村民们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办理贷款还款、遇到草场纠纷甚至家庭产生矛盾,都会主动来找扎西咨询有没有法律依据。


【“疫”线传真】辅警扎西:穿制服的村支书
【“疫”线传真】辅警扎西:穿制服的村支书


“作为村支书,看到谁家日子过的不好,我就挺着急的”扎西常常这样说。村民卓玛有5个孩子,身材瘦小的她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家里的几头牛也被好赌的老公卖光了,生活十分困难。扎西了解后便与村委班子成员商量,每月从村集体经费中支出一部分帮助她,同时还自掏腰包经常买些糌粑、大米、清油和孩子的衣服鞋子送过去,并帮卓玛的大儿子争取到了一份民办教师的名额,同时,他还为卓玛介绍了一份做保洁员的工作,这才让这个生活困难的家庭得到一些好转。“真的真的很感激他”,不善表达的卓玛不断的重复着这句话。

有次,得知了村民扎西朗吉的父亲患了癌症,一家人准备抱着最后的希望去重庆医科大学治疗,“他们不通汉语,我必须去帮他们”。扎西主动说:“我带你们去”。在重庆的13天里,他每天帮着扎西朗吉一家订票、挂号、翻译、买饭……忙前忙后,但是因为扎西朗吉父亲病情过重,还是去世了。“在重庆,如果没有扎西书记,我们什么也做不了,虽然父亲还是走了,但没有留下遗憾”,扎西朗吉感激的说。


【“疫”线传真】辅警扎西:穿制服的村支书


带动村长经济发展,搞合作社,也是扎西想出来的。“刚来村里时,看到村民各自为政不团结,我是为了想让村民们团结起来想出了建这个合作社的,开始没有考虑经济效益”扎西说。为了这个目标,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四处筹集资金、购买设备、租借场地,后又盘活集体剩余资金和闲置设备、动员村民入股买下了这栋房子,建起了合作社。硬件备齐后,他又奔赴拉萨、山南、那曲等地货比三家地采购原材料,精打细算,从最初购买的青稞每斤1.5元,在那曲找到了每斤1.13元的价廉质优的青稞原材料,并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产品出来了,卖不出去也是个问题,于是,扎西又带着班子中的罗琼(村副主任)、帕加(双联户户长)等人到那曲沿途挨家挨户的推销。“每次和扎西书记出去采购,为了省钱他都让我们睡在车上”双联户户长尼玛略带抱怨的说。“是的,每人每晚160元,四个人就可以省下640元,车子的油钱就省出来了”,扎西细算着每一笔帐。

“现在我们村里只要通知开会,大家都会早早的到场,做好准备,村两委班子也配合的很好,大家有什么工作想法都会来找我说说”扎西欣慰的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