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低於男性?《美國醫學會雜誌》:女性比男性更早地表現出血壓升高跡象

本報記者 高 陽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低於男性。然而,最近一項新研究顛覆了這一傳統觀點。《美國醫學會雜誌》心臟病學子刊刊載了美國洛杉磯心臟研究所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相比男性,女性的血管功能隨年齡變化差異很大。而且,女性要比男性更早地表現出血壓升高跡象,這一點往往被忽視了。

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低於男性?《美國醫學會雜誌》:女性比男性更早地表現出血壓升高跡象

由於心臟病、心力衰竭或中風的發生通常始於高血壓,所以研究人員梳理了大量數據,尋找有關血壓如何升高的線索和模式。研究者收集了超過3萬名參與者在43年內的14.5萬次血壓測量結果,對血壓值進行了性別分析,比較了男性與女性在不同年齡段的血壓值與基線血壓值之間的差異,以及不同性別群體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結果表明,在中年之前,女性的血壓值已經達到男性中年的水平。此外,與基線血壓值(20歲)相比,女性血壓值隨著年齡增長,升高速度更顯著。通過比較舒張壓、收縮壓、平均動脈壓以及脈壓等各類血壓的差值,清楚地看到,隨著年齡增長,女性這些差值升高的速度明顯高於男性。觀察發現,20~30歲期間,女性的血壓值升高趨勢開始超過男性。因此,研究者認為,女性的部分血管變化進展可能早於預期,會對晚年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產生影響。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杜昕等在《循環》在線發表的大規模研究也提示,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一級、二級預防情況不理想,尤其是女性居民。專家指出,心血管病危險性高、需要一級預防的女性居民,高血壓、“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體重達標的比例較低;已患心血管病,應接受心血管病二級預防的人群中,與男性相比,女性服用降壓、降脂、抗血小板藥物的比例均較低。

上述研究都證明:女性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被低估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表示,從研究中可以看出,20~30歲的女性,血壓升高趨勢開始超過男性。這一年齡段的女性由於職場壓力大,又要照顧家庭,吃不好,睡眠差,健康和心理狀況都不是很好,時間一長,心臟肯定吃不消。繁忙的工作下,女性時常喝咖啡、奶茶、吃快餐減壓,缺乏鍛鍊易肥胖,也容易誘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這都是心血管病的風險因素。

張海澄表示,之所以說女性的心血管病被低估,是因為人們常認為女性比男性更不容易患心臟病,因為她們有個“先天優勢”——雌激素,可提高血管彈性、降低血壓、增加血液中的“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使血管不容易變硬。但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女性一下子失去保護傘,心血管病的發生率就急劇增加。而且,如果女性患有心臟病,約1/3的人完全沒有症狀,出現第一個症狀就是心臟病發作。女性一旦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率比男性還要高。

實際上,女性患心臟病的風險因素很多,包括糖尿病、精神壓力大、抽菸、缺乏運動、更年期、孕期併發症以及炎性疾病等。想預防疾病的發生,年輕女性應保持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合理膳食,少吃垃圾食品和高糖高熱量的飲品。有抽菸、喝酒習慣的女性,要儘早戒除,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以及定期體檢等。丈夫和家人也要幫女性適當分擔家務,減輕她們的壓力和負擔。女性停經後,要適當補充雌激素,不僅可緩解更年期的情緒波動,同時能預防心臟病、骨質疏鬆等。有慢性基礎病的女性,需要更關注血脂,被診斷為心血管病後,應接受規範治療,提高用藥的依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