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黴素為什麼要吃三天停四天?

大環內酯類類抗菌藥物是目前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物,其他常見藥物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羅紅黴素等。因為阿奇黴素每日僅需1次用藥,使用天數少,生物利用度高以及細胞內濃度高,依從性和耐受性均較高,已成為治療首選。

二、藥物劑型選擇

根據2015年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阿奇黴素用法是10mg(kg/d),輕症患者阿奇黴素口服劑型3d為1個療程,重症的阿奇黴素針劑連用5-7天,停4天后可重複第2個療程。切不可以自行隨便停藥或連續用藥,停藥依據臨床症狀、影像學表現及炎性指標決定。

三、為什麼阿奇黴素用三天就停,不是直接吃七天呢?

  • 半衰期長:阿奇黴素單劑給藥後的血消除半衰期(t1/2β)為35~48小時。在組織半衰期更長,超過60小時。因此,服藥 3 天后,即使停用,阿奇黴素依然能在體內持續作用 3~4 天。


  • 組織濃度高:據研究,阿奇黴素的組織濃度較同期血藥濃度高出10~100倍,炎症部位濃度比非炎症部位高達6倍以上,在巨噬細胞及纖維母細胞內濃度很高。服用阿奇黴素3~5天后第12天時白細胞及吞噬細胞內仍能測到一定濃度,10天后血清內仍有0.3~0.6 ug/L。因而長時間使用,容易出現不良反應,所以,用3天,停 4 天可減少阿奇黴素的不良反應。


  • 存在抗生素後效應(PAE):是指細菌與抗生素短暫接觸後,藥物濃度降至MIC 以下或消除後細菌生長仍受持續抑制的效應。其產生的機制,一般認為是抗生素與細菌靶位持續性結合,引起細菌非致死性損傷或抗生素後促白細胞效應。阿奇黴素的抗菌活性呈現明顯的PAE,其無論是高於或低於MIC時,均能促進吞噬細胞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調理吞噬作用,產生機制可能是藥物與敏感核糖體亞基可逆性地結合抑制蛋白質的合成造成細菌非致死性損傷,而細菌恢復核糖體功能及恢復核蛋白質合成時間較長,故其PAE較長。


四、阿奇黴素使用的注意事項

靜滴過程中最常見是消化道反應,出現嘔吐和腹痛,減慢初始滴速,可明顯預防阿奇黴素在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患者在靜滴過程切忌隨意調整滴速。

口服阿奇黴素:建議選用顆粒劑方便兒童服用。國產的阿奇黴素,因進食可影響阿奇黴素的吸收,所以口服制劑應在餐前1小時或餐後2小時服用。進口的阿奇黴素顆粒可與食物同時服用。用藥初期即使症狀出現好轉,也請嚴格按照處方服藥。漏服或未完成整個療程可能會降低療效,增加細菌耐藥性。

①阿奇黴素主要經肝臟排洩,可能影響肝功能。用藥期間建議您密切監測肝功能。②抗酸藥(如碳酸氫鈉、碳酸鎂、鋁酸鉍)可能降低阿奇黴素療效。用藥期間如需服用這類藥,請間隔1-4小時。

五、使用阿奇黴素,出現不良反應應該怎麼做?

①常見的胃腸道反應,服藥可能引起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一般我們給予蒙脫石散、磷酸鋁凝膠護胃等對症處理後,可緩解。

②偶有出現輕至中度頭暈、頭痛及發熱,給予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對症處理即可。

③如出現皮疹、瘙癢、關節痛等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同時及時就診,諮詢醫師和藥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