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囧妈》来看,明明对母亲的不满,为何却迁怒于无辜的妻子

电影《囧妈》里有这样一幕:

控制欲强的妈妈和儿子在火车上相遇,即使儿子已经是年近40的中年人,妈妈待他却依然像小孩子一样。当儿子不听她的话时,妈妈竟然对他说,“你不乖了!”

从电影《囧妈》来看,明明对母亲的不满,为何却迁怒于无辜的妻子

最后,儿子终于忍受不了妈妈的控制欲,决心跟妈妈来一次面对面对峙,在畅谈心事的时候,妈妈妥协了说,“我这辈子,就是为你而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母亲为别人而活,她就失去了自己,以爱之名操纵儿子的行为,一旦儿子不敢反抗母亲,母亲势必压抑自我内心。

戏剧的是,当年母亲在和父亲结婚后,就对父亲表现出很深的控制欲,管他的吃喝,管他穿衣服,管他调工作的事情,却说这一切都是“为你好”,结果父亲为了逃离这种模式,反而更加暴饮暴食,最后因酗酒过度走了。

从电影《囧妈》来看,明明对母亲的不满,为何却迁怒于无辜的妻子

随后,母亲就把对父亲的控制欲转移到了儿子身上,干预和控制孩子的人生,为了儿子而活。面对母亲的控制欲,儿子想要逃离,可迫于传统的孝道,他却一直压抑自己内心的感觉。

没想到的是,儿子伊万却把对母亲的愤怒情绪,转移和发泄到自己的妻子身上,同样对妻子实施各种控制。就这样,原生家庭里的女人控制欲强,伤害了自己的丈夫,又影响了孩子以及他们的婚姻。

在心理学上,将这种压抑自我的愤怒情绪,发泄到其他没有相关的身上的行为,定义为迁怒。本文主要从电影《囧妈》引入,来探讨迁怒的心理机制产生的原理和化解愤怒的方法。


一、愤怒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电影《囧妈》里,母亲对儿子表现出很强的控制欲。当妈妈在吃午饭时,看到儿子伊万的微信语音总是发不停,索性一直往他嘴里塞小番茄,甚至还塞进了一颗剥好的鸡蛋,差点呛到儿子。

从电影《囧妈》来看,明明对母亲的不满,为何却迁怒于无辜的妻子

戏剧的是,面对妈妈的任性喂食,儿子伊万虽表示了自己的反感,妈妈却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像小的时候的模式一样待他。最终,伊万终于忍无可忍,偷偷趁母亲不在,将所有的小番茄一颗颗扔出车窗。

此时,伊万表现出的就是愤怒的情绪,从而采取扔小番茄的行为,来表达对母亲的愤怒。那么愤怒的情绪从何而来的呢?

在了解愤怒情绪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情绪。心理学上,情绪是由生理唤起、认知解释、主观感受和行为表达这四部分组成的过程。

情绪,是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应激反应,能够让我们判断正在发生的事情,对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害,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

从电影《囧妈》来看,明明对母亲的不满,为何却迁怒于无辜的妻子

愤怒情绪,是一种内心不愉快的反应,它是由感到不公平和无法接受的挫折所引起,更是一种出于对自身的保护。

比如当一个人看到蝙蝠,如果自身知道蝙蝠携带很多病毒,对自己的生命是有害的,从而产生恐惧的情绪,那么他就会采用相应的行动来远离它,而这种恐惧的情绪就保护了自己。

再比如,面对别人故意的挑衅,当一个人很有可能由此产生愤怒的情绪,这种愤怒的情绪能够让自己意识到可能受到伤害,从而调动精力对其作出反应来保护自己。

当代作家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当一个人面对问题时,自身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时候,那么此时出现的情绪,就是自卑情绪的一种表现,而愤怒的情绪尤其如此。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说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总能碰到不如人意的事情。当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控制欲的时候,迫使孩子做出满足父母期望的行为,那么孩子或多或少感受到一定的无能为力之感,这种无力感由此引发愤怒情绪。

可见,愤怒的情绪,并不一定就是负面和消极的。它由感到不公平和无法接受的挫折所引起,引导我们对外界的事物做出反应,从而集中精力做出选择,这更是一种出于对自身的保护。

二、迁怒是一种什么体验?

“迁怒”一词,最早来源于《论语·雍也》中的“不迁怒,不贰过”。

简单地说,“迁怒”就是将自己愤怒的情绪,发泄到没有相关的其他人身上,让无辜的人受到牵连。

在《囧妈》里,伊万想逃离妈妈的控制欲,可当伊万幼年的时候,面对母亲的控制,心中的怒火自然无法宣泄,只好压抑自我,并将母亲的控制欲行为合理化。

从电影《囧妈》来看,明明对母亲的不满,为何却迁怒于无辜的妻子

直到自己成年结婚后,拥有了比自己柔弱的妻子,自然就会寻找宣泄的途径,由此表现出对妻子的控制,要求妻子成为他心目中理想的妻子形象,从而对妻子表现出控制欲。

伊万一直想逃离母亲的控制,却不想一味反抗母亲,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他甚至企图控制妻子的人生,希望妻子表现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形象。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踢猫效应”:有位中年的男子,在职场上犯错被老板训斥了一番。回到家后,男子看到孩子在沙发上老是跳来跳去,就把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无缘无故被骂,就把自家的猫踢了一下。猫离家出走逃离,却碰上公路上行驶而来的货车,司机出于紧急避让,却把路边无辜的孩子撞伤。

从电影《囧妈》来看,明明对母亲的不满,为何却迁怒于无辜的妻子

这个心理学效应,看似荒诞,却形象地揭示了“迁怒”所带来的后果——坏情绪会传染的!人的糟糕情绪传递是有方向的,往往循着社会关系层层传递,从社会高层传递到底层,从强者传递到弱者,而最弱小者无可发泄便成了无辜的牺牲品。

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原生家庭》推荐序里,就讲到一个经典的“迁怒”心理咨询案例:有位来访的男子精神濒临崩溃,他觉得妻子背叛了自己,有想杀害妻子的冲动。在武志红在询问时发现,原来每当妈妈过来和男子一起住,不到半年时间他就产生了杀害妻子的冲动。在武志红的追问下,男子最终却承认自己真正想杀害的是妈妈。

问题是,现实中他对妈妈百般孝顺,对女友更是疼爱,甚至他从来没有和女性吵架,为什么他的内心会产生如此矛盾的想法呢?原来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很深的道德焦虑,有着对妈妈满腔的愤怒,而在传统的孝道之下,男子无法将这份愤怒发泄到妈妈身上,所以最终迁怒于妻子身上,而内心糟糕的坏情绪就流向了身边另一个女人。

由此可见,一直压抑内心的情绪,积压多了,一旦达到阈值,就如同火山喷发。

这种迁怒的行为可能是无意识的行为。对于愤怒的情绪,如果一味选择压抑,而不是合理地释放,那么怒火势必转移到他人身上,尤其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身上,从而影响自己的家庭婚姻生活。

三、如何化解糟糕的情绪?

糟糕的心理情绪,是会转移的,而这种转移可能是无意识的行为。

从电影《囧妈》来看,明明对母亲的不满,为何却迁怒于无辜的妻子

《囧妈》影片中,儿子伊万想逃离母亲的控制模式,试着和母亲对着干。当母亲发现儿子火车上的暧昧关系,试图阻止他们两人在一块独处,可伊万却偏要反抗母亲,带着火车上邂逅的美女两人共进烛光晚餐,其中不乏几分和母亲对着干的愉快情绪。

从电影《囧妈》来看,明明对母亲的不满,为何却迁怒于无辜的妻子

如果说愤怒的情绪,能够让我们对外界事物做出的反应更为敏感,是出于对自己的一种保护。那么,基于愤怒,一味地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从反抗对方之中获得快感,无益于解决问题。要知道的是,愤怒的情绪能够有效转化为动力,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我和极限。

那么,为了避免糟糕的坏情绪迁怒于人,我们应该如何化解负面情绪呢?

1、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

愤怒情绪,是我们自身情绪的一部分,跟其他的情绪诸如喜悦、恐惧等一样,无关对错。愤怒的情绪是一种情绪,给我们传递重要的信息,比如自己的权利被践踏,没有人关心自己的需求等。

有效化解愤怒的第一步,就是正面愤怒的情绪,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作出改变。

2、表达出你的愤怒。

愤怒的情绪,容易让我们失去理智,从而做出失控的行为。

面对愤怒的事件,要及时地表达和发泄情绪,比如用力捶打枕头,对着惹你生气的人的照片大吼不叫;独自在家的时候,假装和生气的对象说话,或者是选择和自己信任的人畅谈心事,而不是为了发泄愤怒采用暴力伤害或言语辱骂别人。

3、增加运动量。

将愤怒的情绪转化为运动,能够帮助自己释放内心紧张的情绪。

可以通过打篮球、羽毛球、跑步、游泳等健身的方式,消耗自己多余的能量,也可以清理房间多余的杂物。通过体育的健身运动,能够增加人体大脑内咖肽分泌,从而促进愉悦情绪的产生。直面愤怒,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战斗力和能量。

4、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

愤怒情绪的存在,即是合理的,因为人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这些负面的感受。

当自己出现怒气时,不必对自身有愧疚感,愤怒情绪的产生,来源于自身的某种需求没有被满足,试着找出自己心中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思考如何实现。

因此请大声对自己说:“我很生气,我有权利生气!”

5、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

愤怒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自己在与别人的关系中愿意接受什么,不愿接受什么,帮助我们重新定义自己的边界和极限。

通过愤怒的情绪,将自身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为了改变别人而徒劳努力。把“我很气愤,因为我妈妈从来不让我过自己的生活”,变成“我不会再允许我妈妈控制我!”

在电影《囧妈》里,儿子选择和和母亲来一场面对面的对峙,和母亲畅聊内心真实的声音,表达自己长期以来的愤怒情绪,从而让母亲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从何化解了母子之间的矛盾。

如果没有处理好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那么就容易把面对父母时产生的恐惧、愤怒情绪,转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从而带来恶性循环。

虽说应对愤怒不容易,但是学会有效控制愤怒,却是对我们的健康也十分必要的。相信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能够有效合理地化解自身的愤怒情绪,而不是迁怒于人。

从电影《囧妈》来看,明明对母亲的不满,为何却迁怒于无辜的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