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懷念小時候的什麼菜?

進擊的虎媽


童年時代,放學後常常玩鬧的忘記了時間,所以晚飯時刻,總是會傳來各種呼喚聲,但是內容相同:“回家吃飯啦!”不必呼名,大家都能準確分辨出來,隨口應答一聲,拿起書包拍拍灰塵拔腿就跑,一路是雞飛狗跳。還沒到家,就被濃濃的菜香勾起食慾。

每個歸家心切的孩子都有著最期盼的一道菜餚,那這道菜從此就是母親最拿手的。

我最愛的是媽媽製作的鹹菜。她有著高超的醃菜手藝,雖然製作步驟類似,但是口感卻比別家的好上許多。

在很多南方地區,到了冬季,辛苦種的菜吃不完,於是就將它們醃製。一年裡,家中常備各種醃菜,有蘿蔔、白菜和豆角等,當然最愛的還是梅乾菜。

梅乾菜的原料有芥菜、白菜和雪裡蕻等,因為比一般的醃菜製作要多一些步驟,使得它獨具一種風味。首先將菜清洗乾淨攤晾一段時間,使表面的水份蒸發。

然後把晾乾的菜醃製一段時間,晾曬至半乾。

再放進鍋中煮爛,曬乾。這時的梅乾菜只含有極少的水份。

最後將製作好的梅乾菜密封保存好,隨吃隨取就可以。

梅乾菜最好吃的做法就是梅乾菜燒肉,本身的香氣在五花肉的相稱下,變得更加美味。

梅乾菜燒肉:

1.爆炒五花肉,將油煸出。

2.放入排骨爆炒,加入調味料。

3.清洗梅乾菜,擠幹水份,放入鍋中。

4.放入清水,沒過菜即可。

5.大火燒開後,調小火慢煮至水乾。時間長一點更入味。

剛出鍋的梅乾菜烏黑油量,熱氣蒸騰。梅乾菜吸收了五花肉的油脂,口感細膩,肉也變得肥而不膩。

梅乾菜具有開胃的功效,當你沒有食慾的時候,選擇它就對了。他和米飯是極佳的搭配,白糯的飯粒經過湯汁的浸潤,變成松花黃,鮮香味盡顯。鹹、酸和甜都是恰到好處的,多元的口感卻意外協和。

黃山燒餅最經典的一種就是梅乾菜扣肉餡的,酥脆的外殼加上鮮味十足的餡料。從前,徽商外出經商都會帶上燒餅,它們小個易攜帶,也不會很快變質,伴著家鄉的味道走南闖北。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最愛的一道菜,母親的巧手總是能在我們回家之前張羅一桌好菜。你最愛母親做的哪道菜呢?






黃山甘嶺園茶農直銷


我最喜歡小時候媽媽做的糯米粑粑了,放在火爐上一烤,焦黃的外殼,沾著白糖,一口咬下去,外脆裡嫩,一口口童年的回憶立馬湧上心頭,可惜再也吃不到媽媽的味道了,還記得媽媽最後一次做糯米粑粑,拖著沉重的身軀,在打著糯米糰,那時只知道催著媽媽快點做,不知道那時的她已經身心疲憊不堪,如果時間可以再來一次,我會做個乖孩子,讓你嚐嚐我做的糯米粑粑。



洋芋丹


小時候家庭條件一般吧。90年代那會農村家裡也沒有過多的調料,也就是清醬,醋,鹽,蔥,姜,蒜,(過年來親戚的時候會放一點點味精),那個時候覺得只要去媽媽做的菜都好吃,最懷念的吧就是苜蓿肉的大包子,趁著中午最熱的時候,去鄰居家的地裡偷點苜蓿!然後包成包子,一頓能吃好幾個!!可是現在基本很少能吃到了,父母年紀大了也不想讓他們太累!對了還想到一道菜,不過不記得名字,是一道野菜,去地裡拔野菜,然後洗乾淨,用熱水焯熟,放點醋,蒜泥,拌一下,太爽了!!小時候的滿足感超容易獲得!

反觀現在調料越來越多,但是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小油簍雜醬麵


你會懷念小時候的什麼菜,

在我們徐州,我們老家小時後的菜不要太多,蘿蔔豆,那真是人間美味,記得小時候有老人會挑上兩個罈子走村串巷,賣蘿蔔豆,用攤好的新煎餅一卷,嘎嘎香。

這第二就是雞蛋煎餅,攤新煎餅的時候,家人都會在鏊子上打上一個雞蛋,再撒上一點點鹽巴,把煎餅放在上面一攤,等到雞蛋和煎餅融合,捲起來,在園地摘棵小蔥一卷,別提多香了。

這第三就是小魚小蝦炒辣椒,或者蒜苗,小時候的河道里到處都是小魚小蝦,我們會拿著打人淘汰下來的紗窗或者蚊帳去小河溝裡捉魚蝦,那時的魚蝦特別多,半天的功夫就能捉不少,拿到家裡父母會給我們淘洗乾淨。用鍋炒幹,加入辣椒,或者蒜苗爆炒,哎呀,嘎嘎香啊。

小時候懷念的菜太多太多,有小蔥拌豆腐。涼拌香椿芽。還有一些地裡的野菜。真的都是美味。懷念小時候懷念童真。





愛尚零食的零食小哥


記得七十年代初,我才十歲。那時候,生產隊都是集體農業。每年春未夏初,種水稻沒有除草劑,每次給水稻除草都是人工撥除。媽媽在上工除草時,每次都帶些“水白菜”(水稻田裡長的很像水葫蘆的東西)回來。去葉除根,和自家種的青椒(很辣)一起炒。中午就這一個菜吃飯,很香很香。後來,我們長大了,生活也漸漸好了起來,但我一直很想念“水白菜”炒青椒的味道。現在,每當我路過農田時,都在找尋“水白菜”。很可惜,一顆都未發現。彷彿“水白菜”也和過去貧窮的歲月,一起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媽媽已過世多年。每當想到媽媽,就自然而然想到那雖貧窮但卻快樂的童年,就想到一家六口圍著一個“水白菜”津津有味吃午飯的情景……

那時候,真窮。但,很快樂、很幸福……


廬州之赤子


小時候,每次週末去外婆家,外婆都會給涼拌一盤我最愛的蘿蔔絲,脆脆的,甜絲絲的,配上白粥和饅頭,真的很滿足。

至今外婆已年邁,再也沒吃到親手涼拌的蘿蔔絲,但在外婆的指點下,我學會了自己做,外婆誇獎說味道不錯,但我仍覺得外婆涼拌的蘿蔔絲最好吃。




深圳萍姐vlog


懷念小時候媽媽炒的半糊的雞蛋,每次都放鹽很多的蒜薹炒肉,爸爸做的扣碗,不愛吃肥肉的我也會吃很多。現在結婚7年了,每每想起來哈喇子都快流下來了,我是遠嫁,說是想念父母做的這些菜,其實是想家了,結婚後才明白能天天和父母在一起有多幸福!


凹凸曼小獸


我最懷念小時候,姥姥在她家屋後面的簡易小廚房為我們做的茄子滷,那時的小廚房,倒不如說是一個小夾道,牆的那一邊,是鄰居的院兒……

姥姥先把茄子用油炒軟盛出,再把肉粒放油裡煸香,下茄子,放醬油,味精鹽。一氣呵成,蓋在滿滿的一大碗的麵條上,吃起來那叫一個香。

那時的姥姥,年輕,有力,走起路來我們都跟不上。[加油]

現在姥姥年紀大了,做不動了,但心裡的那個味道還在,每次去姥姥家,還是一個勁兒的往我碗裡夾菜,怕我們吃不飽。

說懷念小時候的飯菜,倒不如說是懷念那個時代帶給我的記憶!

滿滿的幸福[微笑]!





朵媽愛美食


必須是粉湯!!

我還是個娃娃那會,我爸是礦上職工。每次到飯點,我爸就拎著一個大盆([憨笑]也沒多大,就是現在那種不鏽鋼大盆)去食堂打飯,再端回家我們一家四口吃。可幸福了,覺得食堂的飯比我媽做的好吃多了。然後每年開齋節食堂都會做粉湯,在我爸去打粉湯時,我就在後面喊著“爸爸,爸爸,打多一些,打滿”。在等著的時間裡,我的口水就停不下,在回憶這段的時候,我的口水也是一直再咽[馬思純的微笑][馬思純的微笑][馬思純的微笑]反正每年那個時候我就期盼著食堂做粉湯,對,沒錯,真的是期盼!!長大後,去朋友家吃粉湯,就總感覺哪裡不對,不是原來那個味。果然小時候的一切都是有濾鏡的!!!


鋼牙黃小黃


小時候很喜歡吃清蒸扁魚,媽媽會在一邊幫著挑刺,面前碗裡的魚肉越來越多,筷子用不好,直接拿調羹一勺一勺地吃,很是鮮美。

那會兒,家家戶戶沒有空調,暑假裡,父母上班,半個冰西瓜,邊吃邊看電視裡的動畫片,也會覺得西瓜格外得甜。

長大後,吃了才知道,土腥味很重,西瓜雖然甜,但總少了什麼,不知道是口味變了,還是缺了點兒時的天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