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连的,对烟台这个城市很亲,不知道烟台的兄弟姐妹怎么评价大连呢?

竹笋念熊猫


我是烟台牟平的。解放前我们村二百多户,有几十口子在大连干。有做生意的,有当学徒的,有上中学的。

大连比烟台成立晚三十多年,我们村的人有幸参加过大连市的城市规划。开玩笑,实际上只是去给外国规划师拉拉绳,跑跑腿。那时大连还没有人口。我们村在大连落户的也不少。

改革开放前,村里经常有人去大连,卖什么农产品,那时船票便宜。生活在大连的人回来,个个洋气,使我吃惊的是,他们的口袋上有拉链!

改革开放后,也不知怎么了,两地的联系少了。好象两地做生意都不怎么多。可能是工业农业方面,都很相似,自然景观也相似。你在烟台能找到大连货?不常见。以前,大连货很多。


牧童歌声


我对烟台是寒心和深深的恐惧,我是大连人,老公是在大连上班的烟台人,我们结婚到现在有13年了,买婚房我父母拿了25万,剩余的我和我老公一起还贷,公婆没有拿一分钱,彩礼也没有,后来要办婚礼,我父母出4万,我们出2万,让公婆再出2万办个简单的婚礼就行,可公婆连这2万都不肯出,说什么婚礼就是个形式,过日子是给自己看的,最后导致婚礼也没有办成。后来我怀孕了,婆婆名义上是来大连照顾我的,其实都是我在做家务、做饭什么的,她每天就是躺着和看电视,后来生孩子,老公也正好出差,我是剖腹产,我妈在医院给雇了一个月嫂,还看不出什么矛盾,出院回家后,由于我父母有自己的买卖,不能每天都伺候我月子,我妈妈在的时候还好些,一天5顿饭,帮我弄孩子,等我妈妈回家了,婆婆依旧每天就是躺着和看电视,倒是会弄3顿饭,但其中两顿是剩饭,而且盐放的特别多,我根本没法吃,也不帮我弄孩子,也不给我洗衣服,邻居看不下去了,来我家帮我把衣服给洗了,喂奶的时候孩子会哭,她就指着我鼻子骂,说我的奶不好,我忍着不说话,最后回奶了,婆婆一般晚上6点半吃完饭以后就什么都不管了,在房间里躺到第二天7点半起床,一天半夜孩子哭了,我起来给孩子弄奶,婆婆或许嫌孩子吵到她了,站在走廊里骂我,说我不会弄孩子,这次我没有忍,战争爆发了。过了几天,孩子满月了,婆婆给了3千元钱就回烟台了,当时我还有些感动,虽然钱少,但至少给钱了,谁成想,刚回烟台没几天,就给我老公打电话,让带5千回烟台,我一生气就给了4千,结果婆婆全家人都说我不是东西,儿子要点钱都不给。再后来二胎也出生了,两个孩子没花爷爷奶奶一分钱,一直是我父母在帮助我们,生这两个孩子我父母给了8万,还有其他的金银首饰什么的。生活刚上正轨,公公得癌症了,依旧一分钱不拿,完全寄希望于我们,受不了流言蜚语,我们拿了钱,老公也3个月没上班,最后婆家人说“如果我上班的话,多挣些钱,让公公去住icu病房,还能多活几天。”讲真,我的三观被震得细碎。这其中我们还帮公婆还了5万多的外债,还有很多很多事情就不细说了,总之提起烟台我的心都寒透了。


9零落成泥碾作尘


我是烟台的,我对大连的感受和你对烟台的感受一样,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并非来自大连漂亮的城建和较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而是当你走在街头,发现人们说着和你一模一样的语言,得知你来自烟台各个县市区,大连人对你的认同和友善,并且往往会说,我老家也是烟台(蓬莱的,黄县的,牟平的。。。)

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的。

这源于我高中毕业在大连上学,当年报考大连学校,目的是既出了省,又坐船五六小时就到。但到了大连却发现,居然这感觉跟没走出烟台一样,大连人说自己是“海南丢”,自我解嘲+革命乐观主意精神,意思是被渤海南岸的老家人民丢到东北大连这片土地上来,大连人对来自胶东老登州府(烟台威海)的人也有一种热情和亲切感。

后来查了一下,山东说三种方言,鲁西北鲁中地区是冀鲁方言,鲁西南济宁菏泽是中原方言,烟威青是胶辽方言,后来又有专家纠正,胶东辽方言其实是个伪命题,其中的青岛地区和烟台莱州是青莱方言(古青州和莱州两府),他们与冀鲁方言联系紧密,较为相似,而烟威+青岛莱西(烟台莱阳分出),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胶东方言,其中大连烟台则是胶东方言的登连片,从这个角度去说,烟台大连居然到了语言分类的小片,而威海则另一片,可想而知烟台大连有多像。

最后说我的结论:烟台人对大连的感觉最为亲密和特殊的,这种特殊的亲密感甚至超过了自家小兄弟威海,不仅是语言更像,这感觉像是,威海一直是和自己虽然是分家但一直住在隔壁的兄弟,而大连则是分家后旅居异地的兄弟,同样亲密,也更牵挂。

最后,欢迎每一个海南丢,每一个大连老乡常回家看看,不管多少年,胶东人民还是会把大连人当成自家人。


乐图乱弹


烟台,大连和丹东说话口音真的蛮像,大连生活着很多胶东人,两城市互通着很多亲戚,本人的爷爷奶奶年轻时扎根在大连,姑姑叔叔现在也生活在大连;经常去大连,晚上坐船早晨到,不影响休息的,大连码头旁就是韩国商品批发城,火车站旁有俄罗斯商品批发。大连保留着很多日式和欧式建筑,很洋气,至今还行驶着的有轨电车也承载着大连发展的历史。

作为东北的桥头堡,大连的城市建设在九几年就开始了,加之当时城市化开展早,城市面貌相对好一些,被誉为花园城市,主马路旁很多绿地广场,这一方面烟台在城市规划方面还是要学习的。生活习惯烟台大连基本差不多,民风淳朴,孩子孝道,农产品海产品也基本一样,还有一点,大连的男人、女士都很能哈酒,酒量大,这一点和烟台一样,哈哈。唯一不同的是夏天大连气候舒适一些,基本不超过30度,同样,冬天烟台比大连要暖和一点。

两座城市都不错,都是首批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希望海底隧道早日开通,为东北和华北百姓谋福祉。


渔人草舍


本人烟台土著,16年5月去大连发现王国玩。坐的奥凯航空的小飞机去的,住在火车站附近的快捷酒店。晚上去楼下大排档吃饭,被坑了小一千。第二天打车去机场,司机师傅人很好,说大连烟台都是一家人。不是说大连人不好,只是一小部分大连人真的给大连抹黑!


宁浅画丶


我是烟台的,我也是和你一样总是对大连这座城市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自己认为是因为烟台和大连的方言太接近了,几乎一模一样,完全没有沟通障碍,大连和烟台的语言相似度比起从烟台分出去的威海还要高很多,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毕竟中间隔了一个渤海,而我们的邻居青岛跟我们完全不是一个语言体系,好奇怪呀!跑题了,总之我就是很喜欢大连人。


此人极其俊美


我父亲的亲人几乎全在大连,小时候几乎所有的假期都是在大连度过的。和堂兄妹们的感情和亲姊妹一样,爱屋及乌对大连的感情也是非常亲切的。严格来说大连的口音和芝罘区还是不同的特别是几个圈舌音比烟台人发音好,烟台的蓬莱和长岛发音带点大连味。感觉大连经济发展近几年比烟台落后了,工业产值早就被烟台反超了。好在企业工人工资不比烟台低,但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已经被烟台甩了几条街了,可能是财政没有钱的原因吧。大连饭店消费水平高但菜市场的物价比烟台低,老百姓幸福指数应该比烟台高吧。


恐龙哥哥旅游


没去过大连 但是一直很神往 小时候记得十二三岁的时候吧 有一个儿时玩伴 她就在大连 每当暑假寒假的时候才能见到 那时候即使很长时间不见 不联系(那时候没有电话也联系不着) 但从不觉得太久没见而生分 可是十多年过去了 一提到大连 我只能想起曾经有这样一个人 可我却想不起来了她的容貌 甚至是姓名 时间的流逝 岁月的成长 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 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朋友 真的希望有一天我还能遇见在大连的你[比心]



萌琦琦777


大连和烟台的口音是一样的,我小时候是分不出来的,最近几年有点能区分出来了,大连话中东北口音多一点。大连城市干净,广场多,感觉宽敞,烟台老城区平地少,确实没有大连洋气。

我印象深的是大连人等公交车自觉排队而且很整齐,差不多二十年前的印象,那时候北京公交车站哪有排队的,我也算膀大腰圆,然而经常性被挤的上不了车,至今我都没学会这项生存技能。就是现在北京公交车站排队也经常是有人管理的。


王可


是啊 大连和烟台不仅是口音相近 市区的布局结构也差不多 1980年第一次去大连的时候 那时还没怎么发展扩大 在我印象当中大连也是东西狭长 火车站 码头 大海 都是在北边 站在大连的街头听着熟悉的口音 就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点也不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