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一个县,人口仅11万,建县历史近300年

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右玉县来说,人口仅11万,位于晋西北边陲,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北与西北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的凉城、和林格尔县毗邻,东连大同市左云县,南与山阴县、平鲁区接壤。在历史上,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清朝正式设立右玉县。由此,就右玉县来说,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建县历史了。


山西省一个县,人口仅11万,建县历史近300年


首先,右玉县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在地理位置上,右玉县位于山西省的西北端,为古北方要塞。右玉县北部以外长城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凉城县为邻,西与平鲁区接壤,南与山阴县毗邻,东临左云县。东距大同市80公里,南距朔州市110公里,北距呼和浩特市150公里。全县南北长67.7公里,东西宽45.7公里,总面积达1969平方公里。右玉县境内四周环山,南高北低。南部是洪涛山脉,北部和西部是阴山山脉的延伸部分。就右玉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晋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家分晋,今山西省右玉县一带成为赵国的疆域。


山西省一个县,人口仅11万,建县历史近30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朔州市右玉县一带属雁门郡善元县这一建制。西汉时期,又在该地区设立中陵县,亦属雁门郡。东汉时期,该地区分属善元县、中陵县,后雁门郡治南迁,建武二十七年(51年)定襄郡徙治善元县,今右玉县一带属之,中陵县亦属定襄郡。东汉末年,善元县、中陵县俱废。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右玉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北魏时期,在该地区设立善元县,初隶畿内。东魏天平二年(535年)于县地设立善元郡,县属之。北齐时期,郡、县俱废,设立威远县,北周废。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今右玉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


山西省一个县,人口仅11万,建县历史近300年


唐朝天宝年间,也即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在位时,设立静边军于右玉城。辽国和金国时期,今右玉县一带皆为云中县地。元朝建立后,该地区为大同县地。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大同右卫自今大同城徙治右玉城镇。公元1449年,玉林卫自今大同城迁此,与大同右卫同治,改称右玉林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大同府。在明朝时期,今右玉县一带成为北方边境的要塞之一。清朝取代明朝后,该地区名为右玉卫。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正式将右玉卫升为右玉县,并且于县地设立朔平府,右玉县属山西省朔平府。由此,就右玉县这一建制,始于公元1725年,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历史了。当然,在山西省的各个县中,300年的建县历史,不能说是非常悠久的县了。


山西省一个县,人口仅11万,建县历史近300年


最后,到了1912年,废府留县,右玉县归雁北道。1928年,右玉县直属于山西省。1967年,右玉县属雁北地区。1972年,右玉县将县址由旧城(右玉城)迁至梁家油坊(梁家油坊镇)。1989年1月,原雁北地区划出朔县、平鲁县、山阴县,设立朔州市。1993年7月,右玉县属朔州市。2001年后,梁家油坊镇更名为新城镇,为右玉县的县城所在地。如今,右玉县隶属于山西省地级朔州市。截至2018年底,右玉县总面积达196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11万人。由此,在山西省的各个县中,右玉县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县。对于右玉县,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