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之戰,銅仁怎麼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我市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正當全市上下信心滿滿、緊鑼密鼓決勝脫貧攻堅的時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兇猛來襲,對銅仁來說,脫貧攻堅收官戰怎麼打?

面對複雜多變的形勢,我市應勢而動,將打贏新冠肺炎防控和決勝脫貧攻堅兩場戰役進行“一盤棋”謀劃,集中兵力,以決戰決勝之勢向最後的貧困堡壘發起總攻,以全新的戰鬥姿態在希望的春天裡奮進。

冲刺!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战,铜仁怎么打?

掛牌督戰 有方向更有底氣

3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公佈24個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標準縣(區)名單,我市松桃自治縣、思南縣、德江縣正式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全市只剩沿河自治縣(深度貧困縣)尚未脫貧摘帽。

2月20日,市委書記陳昌旭在全市召開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百日攻堅”誓師大會上說,沿河作為深度貧困縣,能否如期脫貧出列,事關全市乃至全省、全國同步小康大局。作為武陵山片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脫貧攻堅的主陣地之一,面對如何“啃”下這塊最後的“硬骨頭,”成為這場戰役的重中之重。

也是在這大會上,沿河自治縣“掛牌督戰”的集結號吹響,全力抓緊抓實掛牌督戰,統籌推進脫貧攻堅、產業結構調整各項工作,集中火力、盡銳出戰,精準制定到村到戶督戰方案,對全縣22個鄉鎮(街道)、432個有剩餘貧困人口的村和1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進行掛牌督戰,確保上半年所有剩餘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22個未出列貧困村達到退出標準、整縣達到脫貧摘帽標準。

“脫貧攻堅,沒有一線二線,只有火線。”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盡銳出戰,我市一以貫之。市領導班子走遍脫貧攻堅重點區域,市、縣、鎮、村“四級書記”齊抓扶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堅如磐石。

2月21日,市政協主席陳康先後深入淇灘鎮梨子水村、三壺村、茶壇村等村社,實地查看掛牌督戰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情況,明確指出:“要嚴格按照市委召開的沿河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百日攻堅”誓師大會部署要求。聚焦“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易地扶貧搬遷、農村產業革命等方面重點難點,集中人財物,全力攻堅克難。”

在制定下發沿河深度貧困縣具體掛牌督戰方案之後,我市從市直62家單位選派200名幹部充實到沿河22個鄉鎮(街道)開展駐村工作,充實駐村幫扶力量;抽派22人充實到沿河面上督導組,強化督導力量,分片開展督導工作。

“我們將精準制定到村到戶督戰方案,對全縣22個鄉鎮(街道)、432個有剩餘貧困人口的村和1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進行掛牌督戰,確保2020年上半年所有剩餘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沿河自治縣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楊勝錄說道。

當下,在沿河自治縣,駐村幹部當起脫貧摘帽的“領頭雁”;機關黨員幹部都有貧困戶“親戚”;農業專家、各級勞模等帶著“看家本領”走進貧困戶家中;青年團體開展“支教、支醫、法援”幫扶活動……脫貧攻堅的澎湃合力浩蕩而來。

冲刺!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战,铜仁怎么打?

區縣幫扶 有盼頭更有勁頭

近日,在沿河自治縣思渠鎮,印江幫扶工作組走進田間地頭,實地研究辣椒產業選址、土地流轉,與沿河自治縣、鎮、村幹部進行了座談,共商產業扶貧發展。

沿河自治縣作為全市唯一的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任務艱鉅、責任重大。我市創新探索由各區縣、銅仁高新區、大龍開發區“9+2”共同支持沿河自治縣產業發展的幫扶協作模式。

2月28日,全市各區縣支持沿河自治縣產業發展專題會召開。會議強調,各區縣、銅仁高新區、大龍開發區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按照“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村施策”的要求,精準聚焦沿河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的實際需要和自然條件的實際情況,務實高效開展產業幫扶工作。

同時還明確沿河今年重點發展辣椒、食用菌(黑木耳)、紅薯、生豬代養、生態雞等產業。並組建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專班和9個產業專班劍指沿河,使每一個產業項目,清單化、項目化推動落實,全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等問題,一場助力沿河打贏深度貧困的殲滅戰火熱進行。

冲刺!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战,铜仁怎么打?

3月3日,市政協黨組成員、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書記田豔率隊奔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開展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幫扶工作,簽訂《支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框架協議,捐贈1000萬元對口幫扶資金。

食用菌和辣椒產業是印江脫貧攻堅中選擇的重要產業,印江結合現有的產業發展實際,把梵天菌業公司、勁強生態農業公司帶到沿河,從基地建設、技術服務、產品回收等方面助力發展食用菌和辣椒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脫貧。“應沿河所需、盡印江所能,支持沿河產業發展是使命,也是責任擔當!”印江縣委書記田豔說,印江將認真按照“9+2”幫扶協作模式,投入真金白銀,傾注真情實意,狠抓各項幫扶任務的落地落實,全力以赴為沿河自治縣打贏深度貧困殲滅戰貢獻印江力量。

3月4日,石阡縣委副書記、縣長田運棟率隊來沿河簽訂了《石阡縣支持沿河縣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和就業扶貧協議》。在沿河縣譙家鎮水田村發展蛋雞養殖10萬羽,總投資1000萬元,由沿河縣自主經營,解決貧困戶10—15人就業,2020年的淨利潤全部用於沿河貧困戶分紅,從2021年起,每年淨利潤中的50%分紅給項目所在鄉鎮,用於聯結貧困戶分紅和土地流轉費。還組織恆昌緣服飾、宏信服飾內在沿河縣建設完成用工規模為400~500人的服裝廠各1個,建設期限為20—30日,併為恆昌緣服飾、宏信服飾分別解決40萬元用於購買設備,帶動沿河當地貧困戶就業。。。。

其他區縣也來了,德江縣採取“企業幫扶、項目支持、幹部協作”方式,深入推進德江縣支援沿河產業項目落地見效,為產業項目區的貧困農戶拓寬增收渠道,幫助沿河按時高質量實現脫貧摘帽目標……思南縣則投入280萬元幫扶資金助力沿河產業發展,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確保沿河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同時,我市還採取“1+1”結對幫扶,按照市級統籌,縣級組織實施的方式進行。在全市先進村所在區縣要按照《關於成立“9+2”幫扶沿河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要求開展工作,科學制定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截至目前,已組織30個先進村奔赴沿河縣開展結對幫扶,為沿河縣今年整縣出列獻計獻力。

人心齊,泰山移。我市各區縣、銅仁高新區、大龍開發區,按照“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村施策”的要求,精準聚焦沿河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的實際需要和自然條件的實際情況,正在高效開展產業幫扶工作。

冲刺!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战,铜仁怎么打?

東西協作 有技術更有保障

3月5日上午10時許,4輛載有78名沿河自治縣務工人員的大巴專車抵達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逐一申領“蘇城碼”,辦理企業入職手續。今年以來,兩地先後組織了4個批次、共264名沿河籍務工人員到張家港市14家重點企業就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81人,佔比達到了68.5%。

2017年3月,張家港市與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兩地成立了以市委、縣委書記和市長、縣長為雙組長的“沿河·張家港”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和專門辦公室,明確了專人辦公。制定出臺《沿河·張家港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方案》,幫扶工作逐步實現了教育、醫療、黨建、產業等領域全覆蓋。

其中,更值得一提是張家港市善港村與沿河自治縣高峰村簽訂了整村幫扶協議,結成全省首個“村對村”幫扶對子,兩村通過實施“支部共建、治理共推、技術共享、產業共謀”“四共”模式,成功走出一條“先進村幫扶深度貧困村”的實踐路子。

“在善港村的幫扶下,公路修好了,自來水有了,產業園區建好了,種植管理技術學好了,現在是什麼都好了。”,高峰村黨支部副書記羅文武對脫貧可謂是信心滿滿。

石漠化嚴重,資源性缺水、大量勞動力外出、村子冷清……這是2018年初的高峰村。經過善港村的幫扶下,如今的高峰村舊貌換新顏:組組通公路,戶戶自來水,產業發展好,長期在外務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創業,呈現出生態良好、經濟繁榮、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喜人景象。

同時,圍繞沿河發展需求,張家港市在教育、衛生等多領域進行對口幫扶,張家港市62所學校、11家醫療單位全面結對幫扶沿河土家族自治縣88所學校、24家醫療單位,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張家港市中等專業學校分別牽頭對沿河人民醫院、沿河中等職業學校開展“組團式”結對幫扶,為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帶來先進的診療技術和管理技能。

去年以來,張家港市選派136名幹部職工赴沿河縣掛職、支教、支醫、支農幫扶和鍛鍊。沿河縣安排了各行各業幹部職工、技術人員491名到張家港市跟班學習、開展支部聯建和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等,提升幹部職工政治素養和業務素質,激發內生動力,實現智志雙扶。

在這樣全方位的幫扶下,對於今年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張家港有信心,沿河更有底氣。張家港市將進一步深化在教育、文化、衛生、旅遊、科技等領域的扶貧協作,在組織領導、人才交流、資金使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攜手奔小康等方面全面發力,推動張家港市和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東西部扶貧協作更上臺階,助力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徹底撕掉深度貧困標籤。

方向已明,目標既定。撕掉千百年來的貧困標籤,銅仁決不能等,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最後總攻,銅仁決不退縮!我市正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精準聚焦主攻點,全力以赴打好總攻仗,決勝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