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房產中介設定只是引子,對社會現狀的思考才是劇情內核


《安家》:房產中介設定只是引子,對社會現狀的思考才是劇情內核

最近在追孫儷的《安家》,非常寫實的一部電視劇,劇中很多情節都能引起現實中很多普通人的情感共鳴,比如:要二胎是不是要先換房、父母節衣縮食給兒子買房、生意人的迷信以及職場規則等等。

看過幾集之後,去豆瓣刷評論,沒想到這部我覺得還不錯的劇只有6.1分,差評特別多。仔細看了大部分打一星觀眾的評論,原因差不多都是:抄襲、虛假、注水等。

《安家》確實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優秀的閃光點,它不僅讓我們瞭解到房產中介的工作性質,而且劇中反映出的一些社會現狀也能讓人產生很多思考。

沒有抄襲,只是一部“本土化”了的翻拍劇

首先,《安家》並沒有抄襲,出品方早在2017年就拿下來日劇《賣房子的人》的翻拍版權。而且整個故事經過編輯六六的改編,除了賣房子的主題,其他方面都進行了“本土化”改編。

兩部劇的故事架構類似,都是用不同的單元故事加上辦公室職員們的生活日常建立起整個故事的框架,劇情也都是通過女主角賣房這件事,來反映買主們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人物設定也是類似的,沒有上進心的女孩,“牆頭草”的年輕下屬和非常事兒的老員工。但是日版的人物比較臉譜化,包括女主角自始至終都是不夠言笑、雷厲風行的模樣。

《安家》:房產中介設定只是引子,對社會現狀的思考才是劇情內核

相比於《賣房子的人》,《安家》在人物矛盾關係上更細緻。比如一開始房似錦撬王子的單,針對不幹活的朱閃閃,要開除業務能力不足的小樓,包括和店長徐姑姑,也是矛盾重重。

據說編輯六六一開始是拒絕接這部劇的,後來考慮到這部劇和《蝸居》相似,可以通過賣房子反應社會現實,這才被觸動,不過當時她就說:“故事架構我要重做,人物線要重做,要加入大量本土的原創故事。

日版劇如其名,劇情集中在賣房子上面,女主每集賣出去至少一套房子,而《安家》把主要情節放在了人物關係和情感發展上面。劇情更加現實和溫暖,能帶起觀眾感同身受的情緒。

劇情一開場,就引出兩類社會現象

劇情一開始是老油條(謝亭豐)帶海清飾演的宮蓓蓓看房,她對房子很挑剔,必須要三個房間朝南,而且一定要有儲物間。從老油條的言語中可以看出,這家人看房半年多了,沒錢還要求高,是個特別難纏的客戶。

宮蓓蓓和老公都是博士畢業,她是產科醫生,老公是工程師。因為要生二胎,之前的一居室不夠住,想置換一套大戶型,但是資金不充裕,又想空間大一點,有私人空間。挑了很多套房子都不如意,遇到房似錦之前已經有些灰心了。

《安家》:房產中介設定只是引子,對社會現狀的思考才是劇情內核

電視劇中宮蓓蓓和老公在車裡有這樣一段對話,老公問她:“你為什麼非要帶儲物間呢?”


宮蓓蓓說:“你以為我真想要儲物間嗎,我只是想把儲物間給我倆改成書房,這樣我在家就不用去廁所接電話、開電腦辦公。”

很多人也許難以理解宮蓓蓓的需求,為什麼非要一個書房,又不能睡覺。可是對於一些人來講,書房不僅是辦公、讀書的地方,更是一個私人空間。在這裡,他們可以放空思緒,讓精神好好休息一下。

尤其是家裡有孩子之後,大部分家長的狀態都是白天上班,晚上陪孩子,幾乎沒有個人時間。作為一名寶媽,對於宮蓓蓓的訴求非常有共鳴。

與宮蓓蓓這條線同時進行的是嚴叔、嚴嬸給兒子買房。在房似錦的運營之下,嚴叔買了宮蓓蓓之前的一居室,而且是全款一次性付清。

嚴叔夫妻倆是老一輩父母的縮影,辛辛苦苦一輩子攢錢,只為給兒子買房、娶媳婦。劇中有這樣一幕:

嚴叔嚴嬸帶著兒子兒媳去店裡籤合同,房產證本來只寫兒子的名字,但是就在籤合同的時候兒子卻要加上老婆的名字,老兩口一開始有些猶豫,後來聽兒媳說懷孕了,忙不迭答應加名字。


嚴嬸說:“我們老兩口活著就是為了兒子。”期間徐姑姑試圖組織老兩口全款買房,改成按揭,老兩口拒絕了,擔心兒子還貸壓力太大。

《安家》:房產中介設定只是引子,對社會現狀的思考才是劇情內核

後來的故事情節和觀眾預測的一樣,房子裝修好,老兩口帶上行李滿心歡喜地過去準備和兒子一起住,結果卻被媳婦和丈母孃聯手趕了出來。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多,父母辛苦一輩子,省吃儉用,錢都給了孩子,可是卻把孩子養壞了,要麼一直啃老,要麼榨乾父母的血汗揚長而去。

前兩天,熱搜上有個話題叫“心疼老嚴夫婦”,評論區很多人覺得兒子變成這樣,老嚴夫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是他們的無底線付出才把孩子慣成這樣。

樊登說:“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把自己的生活過好。”一味的付出、嬌慣,只會養出不懂感恩,索求無度的孩子。

劇情一開始這兩個故事設定的很真實,反應了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兩種現象,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非常容易產生共鳴。

《安家》:房產中介設定只是引子,對社會現狀的思考才是劇情內核

辦公室裡的每個人,都代表著不同的社會小群體

電視劇雖然叫“安家”,但是對店裡員工私下的生活描述也很多,我想編輯應該是想通過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來詮釋他們工作行為的合理性。

羅晉飾演的徐姑姑是一個注重“親情式”管理的店長,對屬下特別照顧,朱閃閃兩年沒開單,他也沒說什麼,被質問的時候,說她是店裡的“吉祥物”;房似錦要開除小樓的時候,他堅決反對,因為小樓一個窮孩子來上海打拼不容易;小樓借他車帶客戶看鋪面,車胎被扎沒告訴他,他發現後完全不計較,開玩笑說:“我破財,他開單,挺好。”

有觀眾覺得徐姑姑善良過頭了,一點都不適合當領導,但是就像房似錦說的,他是個“外圓內方”的人。當房似錦和員工發生衝突時,他從沒有在員工面前說過房似錦的問題,反而讓大家尊重她,在房似錦面前也是極力維護其他人。

這樣的領導以親和的方式管理著手底下5、6號人,並沒有什麼問題,反而能讓大家團結在一起,實現業績共贏的狀態。

《安家》:房產中介設定只是引子,對社會現狀的思考才是劇情內核

老油條是工作幾十年的老中介,人如其名,資歷老,不服新來的年輕人。老上海人,生活壓力不大,因此工作並不急功近利,反而更在意工作時的樂趣。

小樓是來孤身來上海打工的外鄉人,從他平時不捨得買飯,經常吃同事的剩菜剩飯,每天都給家裡打電話說:“爸,我發工資了就把錢轉過去,你讓媽別打牌了,沒事就去跳跳廣場舞。”可以推測他家境不好,而且家裡急需用錢。

很多人說小樓是個牆頭草,房似錦一來立馬投誠,而且有點不負責任,開徐姑姑車紮了釘子也不說。還有生活中一些不良的小習慣,比如偷偷拿同事吃的。

小樓這個角色並不討喜,但是很多時候,普通人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比如家庭的苦難和對生活的無力感。

魚化龍是名牌大學畢業,從他和媽媽視頻的內容可以看出,他家庭條件不差,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家裡希望他從事穩定的工作,覺得房產中介是讀書少的人才做的工作。但是他寧願吃苦也想做喜歡的工作。

朱閃閃是典型的被嬌生慣養長大的女孩子,生活沒壓力,工作沒衝勁,喜歡化妝,穿漂亮衣服。她需要經歷生活的打磨,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王子健是店裡的金牌中介,智商、情商都很高,能巧妙抓住客戶的訴求。業務能力強,心胸卻不怎麼寬廣,對於小樓的諷刺挖苦,讓人很不喜歡。他代表著那群工作能力強,人情味卻有些淡漠的職場大神。

《安家》:房產中介設定只是引子,對社會現狀的思考才是劇情內核

房似錦:重男輕女的老梗,演出了新高度

電視劇進行到20多集,孫儷飾演的房似錦幾乎都是工作服出境,無論是不是下雨,她都隨身帶一把傘,早餐吃雙份,一口氣喝一杯豆漿,兩口吃一個包子。

不得不說,孫儷把房似錦獨立、要強的性格詮釋的很到位。吃飯很快,因為要趕時間做業務,早飯吃很多,這樣可以把午飯的時間省出來,工作很拼,業績為王。

一開始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她可以為了業績不惜撬下屬單子,把工作看的比任何事都重要。如果不是工作狂,那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需要錢。

她的原生家庭比《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還要糟糕,小時候被母親扔到井裡,命大沒死,長大後又成了母親和弟弟的提款機,被咬的死死的。

《安家》:房產中介設定只是引子,對社會現狀的思考才是劇情內核

母親潘貴雨給她打電話張口就是100萬,不給就要找她鬧,弟弟軟硬兼施讓她給自己還房貸。

在外面果斷、堅韌的人面對原生家庭,卻變得束手無策,無底線妥協。

重男輕女的陋習一直都存在,只是程度輕重不同而已,而且現實遠比影視劇要殘酷的多。很多女孩子從小被剝奪了上學的權利,早早地外出打工給家裡掙錢,年齡到了,相親結婚,父母得一筆彩禮。

她們幾乎沒有可能像樊勝美、房似錦一樣生活在大城市,有開闊的眼界、自由的思想和一份體面的工作,只能重複著父輩的辛勞,把重男輕女的思想接著傳給下一代。

前兩天聽在外打工的朋友說她也在追《安家》,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和她很像,從小到大都在為家庭付出、犧牲。試圖反抗過,但是又於心不忍,擔心爸媽生氣,害怕弟弟過不好。

她說:“我特別希望房似錦最後能逃離原生家庭的陰影,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這樣我也能獲得一些抗爭勇氣。

我覺得,一部電視劇好不好,收視率是次要的,最關鍵的一點是能不能讓觀眾有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鳴,能不能讓觀眾有思想上的啟發和行動上的改變。單就這兩點來說,《安家》已經做到了。

end

作者簡介:lemon青檸檬,喜歡讀書,樂於分享婚姻育兒、情感心理相關內容。人生目標是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優秀一點點。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