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话是狂妄还是担当?

鹏友程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是孟子在其《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中书写的一句话。这句话是狂妄或担当吗?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就知道孟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是狂妄还是担当了。

孟子(网络图片)

一、时代背景。

孟子说这句话时,已年过半百,到了壮志未酬的年龄段了。孟子很着急,想通过周游列国,游说国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社会理想。当他来到富庶强大的齐国后,孟子的这一愿望更加强烈,希望能在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国家实现自己仁政治国的抱负。然而齐国国君虽然礼遇他,却不重用他,最后孟子不得不离开齐国,另寻他路。

孟子同孔子一样,也重视人力而少言天命,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但这里的天,主要是指超越于人之外的存在,是人力不可改变的神秘力量。然而孟子到底不是宿命论者,更不是悲观主义者,他秉信的是人的力量和个人的作为。

孟子就是在齐国不被重用的背景下,心怀愤懑,与他在齐国的弟子公孙丑交谈时,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与情绪。

二、抒发激情。

孟子在离开齐国之时,对着自己的弟子发了一通感慨,指出:“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说这句话时正在气头上,对齐国不重用自己治国理念很不满,处在无处发泄的境况。

此时,孟子正与自己的弟子公孙丑单独在一起,正好找着发泄对象了,他就这样激动地对弟子公孙丑发火,以表达自己的愤慨。

因此他说出:“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意思是:倘若平治天下的外部环境一旦具备,自己将义不容辞、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

舍我其谁(网络图片)

这种激情表白,略带着失落而又慷慨激昂的情绪,但是,也能体现出孟子浩气长存的大丈夫,对于自身才干的自信,以及对于社会责任和担当。

也正因为这份强烈的使命感,使孟子在不得志甚至种种困难挫折中,依然激情不改,锐气不减。正如他所宣称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三、不切实际。

孟子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建者,与孔子齐名,被后人称之为“孔孟之道”。同时,孟子也是儒家的传播者。

从中国古代历史上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天下大乱,四分五裂的状态。当时的儒家学说与思想遍布各地,但是,最终也没有用儒家学说实现统一。

而秦国不信奉儒家,而尊法家,结果还统一了天下。这件事很说明问题:儒家学说与思想在当时而言,想平治天下根本是行不通的。

但是,孟子却忽略了儒家学说“有为而治”,是难以治理国家的现实,虽然踌躇满志,却于事无补。此时此刻,孟子表达了自己激情与锐气,是不是也有不切实际,过分自信的狂妄之嫌呢?

孟子与弟子公孙胜(网络图片)

综上所述,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句话,抒发和表达了自己当时处境下的思想感慨与激情。也许是责任与担当;也许有不自量力的过分自信的狂妄,但是,孟子为国而忧的思想还是值得称道的。


言者青青


一般人没资格。有资格的人寥寥无几,有资格不想说的很多,自以为是振振有词的不少,舍我其谁需要大智慧,你能根本创新经济学吗?不能就是说废话。

所以,所有人都在自吹自擂说废话,说假话,自己不认识自己。你不是鸟,你能做成鸟窝吗?自不量力。



老张观世界o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此句解释: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这句话后接,“我为什么不痛快呢?”吾何为不豫哉?”,可见是担当。忧国忧民,孟子责无旁贷。明明可以做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做的事情也明明是合情合理的,但心中有一种存在,还有一些事情,他觉得必须去做。



南山云朵


这句话的意恩是,天不想天下太平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今日的社会里,除了我,还有谁呢?

这不是狂妄,是担当。孟子当时干的事,就是游说国君,让其接受自已的一套"仁政"理论,由自已辅佐,达到天下太平。他很有信心。他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他认为当时已经到了出现一个明君和贤臣,治理好天下的时候了,而他就适合当这个贤臣。他这种抱负是可以理解的。





木山文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句话出自《孟子》

孟子离开齐国,弟子问他:您的面色看起来不高兴,您不是说过,君子不怨天尤人吗。

孟子说:此一时,彼一时,历史上每五百年必有一位圣贤明君出现,同时也必会有闻名于世的贤者辅佐,从周武王之后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年数已经超过了,也该是时候了,看来是上天不想让天下太平,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当今之世,除了我还能有谁。

百家争鸣时期,孟子论才学、论声望,都是顶尖级别的,他说出这句话,也不算太狂妄。

而且那个时候,各家学派都宣传自己的学说,希望能以自己的思想说服国君。其中不乏存在文人相轻,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最好的,要说狂妄,也并非一丝没有。

就算狂妄,也要有底气,有能耐,有胆识,若是这份狂妄能够实现天下太平、济世安民的目标,那就是最大的担当。


东梧文均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原文本意,上天还并未想使得天下太平安治,假如要治国让天下太平,在当今的世界上,除了我之外还有其他的谁(能做到)!

这应该是一种大的担当。自古英雄辈出,凡意当大任者,必怀旷世奇才,又心寄天下,抱负远大而高瞻远瞩。他们往往对社会趋势分析的非常透彻,能够找到一种解决危机的谋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心旷天下,常怀忧患,舍我其谁自然不是妄言。更是自古文韬武略者的英雄气概。






平阳一虎


担当,试问再狂妄的人倘若他没有担当他敢说出这样的话吗?阮籍狂妄,却是在那个年代独具一格有他的风骨气节。骆宾王敢问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方孝孺欲图天地相终始,肯与时人较短长;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人是狂妄吗,不,那样的年代需要他们,他们坦率直言,不畏权贵,他们有硬骨头精神。他们是国之栋梁。如欲太平治天下,此等英雄不可缺!


斜杠青年爱读书


这话听起来是有些狂妄,实际上我看还是担当多一些,天下为公,我们是天下一份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国家、为百姓多做事、多担当是应该的。


老农李作民


对于盛世枭雄来说,这是担当,更是一种胸怀。但对于不学无术,大字不识几个,好吃懒做的人来说,就是狂妄自大!


古堡剑影


是一种充满豪情的自信,更是一种当仁不让的担当。无限英雄气概,尽在“舍我其谁”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