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呂梁·人民日報」一位來自黃土高坡溝底村的年輕扶貧幹部 “真心換真心 用時間證明自己”(中國有我)

「媒體看呂梁·人民日報」一位來自黃土高坡溝底村的年輕扶貧幹部 “真心換真心 用時間證明自己”(中國有我)

「媒體看呂梁·人民日報」一位來自黃土高坡溝底村的年輕扶貧幹部 “真心換真心 用時間證明自己”(中國有我)
「媒體看呂梁·人民日報」一位來自黃土高坡溝底村的年輕扶貧幹部 “真心換真心 用時間證明自己”(中國有我)

任鵬歡迎人的方式有點“特別”。10多米高的土坡上,是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溝底村的一戶農家。聽到有人來,任鵬著急從劉月秀家裡出來,沒留意斜坡上數百顆“曬太陽”的核桃,結果就跟踩上了陀螺一般,從斜坡上滑了下來。

“光顧著幫她們去核桃皮了,往出走沒留神。”任鵬摸了摸腦袋,有點不好意思。9月份,家家戶戶的核桃已經打下來不少,這幾天,身為村第一書記的他有點時間,就跑到急缺人手的“重點戶”家裡幫忙。

任鵬口中的“她們”,是貧困戶劉月秀一家。劉月秀今年65歲,是典型的因病返貧戶。前年4月的一天,劉月秀突然腦出血。手術不僅掏空了整個家底,還讓她家背上了好幾萬元的外債。更糟糕的還在後面,9月,兒子車禍去世,“禍不單行啊!”劉月秀努力控制著情緒。

任鵬作為扶貧隊員來到溝底村,看到貧困戶的狀況千差萬別:有的是得了大病導致貧困;有的是出了名的“懶人”,內生動力不足;有的則是孩子都在上學,種地收入入不敷出。

溝底村,顧名思義,地處黃土溝壑的夾縫溝谷中,四面被呂梁山包圍。從對面山上看,滿山的核桃林,上下間或閃出一兩堵白牆,一牆即代表一戶人家。事實上,中陽縣的地理環境大抵如此,區別只在於溝底的寬窄不同罷了。

大山造就了村裡人的淳樸與堅韌,也隔斷著與外界的交流。任鵬剛到村時,面對的除了155個摸不清方向的貧困村民,還有一堆質疑的目光。

耐得住時光、磨得了性子,是任鵬的工作辦法。他說,一個年輕幹部,不瞭解村裡情況,換誰都會有疑慮。要破解也很簡單,“真心換真心,用時間證明自己。”任鵬是一個有耐心的人,周圍幹部評價他:“見誰都笑眯眯的,能扛得住責任,事情都辦得利利索索。”

他挨家挨戶地跑、瞭解情況,有時候一戶一坐就是好幾個鐘頭,“除了瞭解家庭情況,就是把縣裡出臺的17項普惠、優惠、特惠政策告訴貧困戶。”

熟悉之後,就不是光“動嘴”,而改成“上手”了。去年秋收時節,任丑年家裡玉米豐收,他跑去幫忙整理;過幾天又上康鳳娥家打糜子。貧困戶有免費體檢的政策,可是去縣城近一個鐘頭,怎麼辦?他開著自己的車,來回拉人去體檢。村裡有人打核桃從樹上掉下來,又是他,第一時間開車帶著去醫院。扶貧隊員又兼職“壯勞力”和“司機”,“哪裡需要往哪搬”。

去年,任鵬正式被任命為溝底村的“第一書記”。中陽縣推出了“3X+4145”的一攬子短期脫貧辦法,貧困戶自籌200元、撬動配套資金2800元,湊夠3000元入股企業,通過發展核桃種植、養殖等多種產業,貧困戶連續四年獲得每年1000元的資金收益,企業也可以享受四方面優惠政策,每幫助一人脫貧可以享受500元補助。

任鵬怕人們看不懂政策,開始挨家挨戶宣傳:“一定要當面清楚地告訴他們,每人只要出200元,但是幾年內的收益很可觀。”

解決了短期增收,任鵬又把目光放到了產業發展上。中陽縣提出了“生態立縣、核桃富民”,將核桃產業作為脫貧致富的長期抓手。作為縣裡聯繫溝底村的“雷達”,任鵬當然清楚,核桃產業大有文章可做。

在已有核桃林的基礎上,他主動和縣裡對接,爭取來了核桃林的林田路水配套項目、“提質增效”項目,為了成立溝底村核桃經濟林管護合作社,他帶著大家連夜討論、寫合作社章程。

今年,儘管春季有霜凍,劉月秀家的核桃林依然能收300斤。加上低保、其他種植收入、產業扶貧收益等,兩口子能收入兩萬元左右。

在村靠產業、外出靠就業,目前中陽縣通過持續提升農業產業特色化、多元化水平,形成了長效增收機制,讓貧困發生率從20.5%降到0.7%,一個月前光榮“摘帽”。任鵬所在的溝底村貧困人口也下降到6人。

溝底村漫山遍野的核桃樹下,盡是盛開的土豆花,煞是好看。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媒体看吕梁·人民日报」一位来自黄土高坡沟底村的年轻扶贫干部 “真心换真心 用时间证明自己”(中国有我)

網友留言

網友別讓夢想只是夢想: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要用青春譜寫奮鬥篇章,回報祖國。

網友姜寶起:假期旅遊,看山看水,從中感受歷史,感受民族偉大的智慧和創造,為自己生在中國而自豪!

網友體會,思考,奮鬥:我只是個普通人,對祖國的愛很樸實,默默做好一顆螺絲釘建設祖國。

網友延安:鄉親們有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為祖國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