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為長壽,信風水在安陽選墓地,最終僅活57歲,另有4個原因


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中國最後一個“皇帝”袁世凱,出生於河南項城,人稱“袁項城”。他的家族“長祿不長壽” ,為跳出這個“魔咒”以及其它原因,他把墓地選在了400公里外的洹上安陽,卻僅僅活到57歲。圖為河南省項城市王明口鎮袁寨村的袁世凱故居“袁府”。

袁世凱1859年出生,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圖為項城“袁府”內的袁世凱蠟像。

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佈《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佈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佈取消帝制。圖為項城“袁府”內的袁世凱蠟像。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歸葬於河南安陽。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總之,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圖為安陽袁林內的袁世凱墓。

那麼,袁世凱為什麼把墓地選在安陽而不是老家項城呢?原因有五:一是袁氏家族男丁,多為短命之人,數位先人均未活過60歲,風水先生說袁家宅地“長祿不長壽”,這是他極力想擺脫的“魔咒”。圖為項城的“袁府”。

二是袁世凱做山東巡撫時,他的母親劉氏病死在天津,靈柩運回項城之後,他的同父異母兄袁世敦以嫡子主持家務,認為劉氏不是正房,堅決不準正門出殯,靈柩也不能埋入祖墳正穴和袁保中合葬。儘管袁世凱頗有權勢,但囿於倫理綱常,只能和哥哥爭執,甚至跪下哀求,兄弟幾個大吵一個月,也沒有得到袁世敦的許可。袁世凱最後只得在20裡外另購墳地,從此再也不回項城老家。圖為項城的“袁府”。


第三,袁世凱政治生涯的轉折點是甲午戰爭後的天津小站練兵,從此青雲直上,於戊戌變法的第二年當上了山東巡撫,後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進入了大清朝廷的權力中樞。 1905年、1906年北洋陸軍連續兩年舉行大規模軍事會操,其中1906年9月的會操是在彰德舉行的,是甲午戰爭以來北洋軍隊規模最大的一次亮相,也是袁世凱對自己家底的一次大炫耀,因此其更被朝野以及外國勢力看成是大清的支柱。圖為項城的“袁府”。

第四,袁世凱小的時候,就知道安陽有個洹上村,相傳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誹謗,到洹上村隱居三年,後來商王親自到洹上村迎他復任。安陽也是袁世凱的遠祖漢朝大將軍袁紹發祥之地。袁世凱覺得,洹上村對自己來說是一塊吉祥寶地。還在天津小站練兵的時候,他就買下了這裡的200多畝地,只是沒想到很快就派上了用場。圖為項城“袁府”內的袁世凱蠟像。

第五,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登天,與袁世凱有矛盾的醇親王載灃攝政,他發佈諭旨解除了袁世凱所有職務,令袁世凱“回籍養痾”。袁世凱在被罷官後,曾經在安陽隱居垂釣,之後清朝又到洹上請袁世凱出山,因此袁世凱就認為洹上是塊風水寶地。圖為項城“袁府”內的袁世凱蠟像。


1911年6月他在致端方的信中寫道:“兄衰病日增,行將就木,牛眠之區,去冬已卜得一段。”據其子袁克文記述,袁世凱自選的墓地在太行山中。他寫道:“昔先公居洹時,曾自選窀穸地,在太行山中,邃而高曠,永安之所也。”袁氏後人最後討論葬於何地時,袁克文提出按其父生前的意願辦,但長子袁克定堅決反對,決定將其葬在彰德府洹上村旁。另有考證,袁世凱臨死前曾說過:“扶柩還籍,葬我洹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