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畫」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遁入深山卻畫名大振

「連環畫」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遁入深山卻畫名大振/傳記第八章

章節插圖

「連環畫」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遁入深山卻畫名大振/傳記第八章

1. 元致和二年(1329)春,黃公望與好友倪瓚相約,一起跋山涉水,來到平陽飛雲江畔,遁入浙南大山聖井山中。

「連環畫」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遁入深山卻畫名大振/傳記第八章

2. 在聖井山主峰頂上,有道觀天瑞庵。黃公望與倪瓚一起,拜金月岩(又稱金志陽)為師,成為金月岩的門下弟子,以道家經典作為行為的規範,以《金剛經》作為修行的宗旨。從此,黃公望自號“大痴道人”。

「連環畫」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遁入深山卻畫名大振/傳記第八章

3. 倪瓚,字元鎮、玄瑛,號雲林、幻霞子,梁溪(無錫)人。他是倪昭奎(字文光)的弟弟,被人們稱為“梁溪兩君子”之一,倪瓚善畫山水,長期陪伴黃公望雲遊四方,被畫史稱為元四家之一。

「連環畫」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遁入深山卻畫名大振/傳記第八章

4. 在聖井山天瑞庵下西側,有一洞穴,黃公望隱居其中,潛心修道、作畫達五年之久。

「連環畫」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遁入深山卻畫名大振/傳記第八章

5. 黃公望在聖井山天瑞庵修道時,為自己取名“苦行”。因為他所居洞穴位於聖井正西側,所以以“西井道人”成為他給自己取的道號。另外,其洞穴之外,竟有擎天一峰獨立於當口,故而,他還為自己取一號為“一峰道人”。

「連環畫」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遁入深山卻畫名大振/傳記第八章

6. 黃公望隱居處之山下,是他養父黃樂家族聚居之地,名淨水村,從山頂俯視,一目瞭然,故而黃公望又有淨墅、淨豎、靜豎等別號。

「連環畫」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遁入深山卻畫名大振/傳記第八章

7. 黃公望在聖井山潛心修道時,幫師傅金月岩精心撰編了道家典籍。他遍遊聖井的山山水水,山中蓬萊峰、保昌寺、盤古庵等寺觀,更是他常去之所。這些經歷為他後來的山水畫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連環畫」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遁入深山卻畫名大振/傳記第八章

8. 黃公望在聖井山潛心修道時,關注他的朋友尾隨而至。致和二年(1329)八月十日,好友清容居士(袁桷,元成宗大德翰林直學士)到黃公望處拜訪。

「連環畫」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遁入深山卻畫名大振/傳記第八章

9. 黃公望把隨身攜帶的臨於二十多年前的李思訓的《員嶠秋雲圖》,拿出來給清容居士鑑賞,引得清容歎賞不已。黃公望興起,遂賦詩一首,贈與清容居士。

「連環畫」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遁入深山卻畫名大振/傳記第八章

10.到了至元年(1330),已經六十二歲的黃公望,雖身在深山,卻畫名大振。他的老朋友危素也來到聖井山看望他。危素把自己從不示人的家藏宋紙二十方贈與黃公望。危素認為:只有黃公望才配使用這珍貴的宋紙。

「連環畫」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遁入深山卻畫名大振/傳記第八章

11.元統元年(1333),黃公望已經六十五歲。當年十月,危太樸先生作了《秋山圖》一幅。黃公望的好友曹知白(字貞素,號雲西,浙西華亭人)後來曾在其畫上題詩一首,以示敬賞之情。

「連環畫」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遁入深山卻畫名大振/傳記第八章

12.黃公望六十五歲那年,為《蘭亭序舊刻》寫跋。此時黃公望在聖井山天瑞庵已修行五個春秋,其道業已經修成。這年秋天,黃公望拜別師傅金月岩,下了聖井山。

圖/沙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