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县,老县城在河北一镇,乾隆在此饮过马,碧霞元君在此歇脚

“庆云”,古语解释为五色云。古人以为喜庆、吉祥之气、祥瑞之气,也作"景云"、"卿云"。

在山东省德州市,当地一县名叫庆云,听起来很具吉祥之意。

山东一县,老县城在河北一镇,乾隆在此饮过马,碧霞元君在此歇脚

庆云所在位置不错,它地处山东、河北两省和滨州、沧州、德州3市交汇处,是连接华南华北、东北、北京、天津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京津门户”和“山东北大门”和德州“桥头堡”之称。

山东一县,老县城在河北一镇,乾隆在此饮过马,碧霞元君在此歇脚

历史上,这个县曾是无棣古邑的一部分,如今在县城东北四公里的大胡乡于家店村北还遗存无棣古邑墟址。直到明洪武六年(1373年)才易名庆云县。

山东一县,老县城在河北一镇,乾隆在此饮过马,碧霞元君在此歇脚

为何更名庆云,学者们多年来争论不休,但通常的说法是,明洪武六年(1373年),新建庆云县城时,城东鬲津河内(今漳卫新河)有一个卧龙岗,上面草木繁盛,上空常被彩云笼罩。

山东一县,老县城在河北一镇,乾隆在此饮过马,碧霞元君在此歇脚

据《史记.天官书》记载:“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古代“卿”通“庆”,故取名庆云。

山东一县,老县城在河北一镇,乾隆在此饮过马,碧霞元君在此歇脚

据史料记载,庆云县在明代洪武六年成立之时,县治在鬲津河(今漳卫新河)北岸庆云乡址,至1964年调整行政区划,建新县城,鬲津河北岸庆云城,为县治时间长达590余年。1964年,庆云县划归山东省,县城移至解家集,仍沿用庆云县名。原庆云县城改为盐山县庆云镇,俗称老庆云。

山东一县,老县城在河北一镇,乾隆在此饮过马,碧霞元君在此歇脚

如果到当地游玩,金山寺是推荐之一。该寺位于庆云县城北部,始建于隋朝,兴盛于唐朝,相传是唐代高僧玄奘出家修行之地,当地有民间传说为证。

山东一县,老县城在河北一镇,乾隆在此饮过马,碧霞元君在此歇脚

《金史·地理志》记载了当时的胜景:“地连千亩,建筑鳞次栉比,香火旺盛”,而民间更流传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到金宋南北分治时期,海岛金山寺达到鼎盛,成为全国著名寺院。

山东一县,老县城在河北一镇,乾隆在此饮过马,碧霞元君在此歇脚

庆云有处乾隆饮马井,位于崔口镇政府东南800米处,古水井口径五尺,深数丈,井台周围及井壁部分用青石彻成,井壁内苔藓遍布。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行至崔口,坐骑饥渴劳乏,饮此井水后,马立刻精神抖擞,昂天长嘶。乾隆品尝后赞不绝口:“甜,真甜水也。”

山东一县,老县城在河北一镇,乾隆在此饮过马,碧霞元君在此歇脚

庆云县道教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有史可查的道教庙宇就有十余处,最为著名的当属明初兴建的泰山行宫。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占地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

相传姜太公保大周统一天下,各大小官员及眷属均封神位,泰山顶封让于碧霞元君,碧霞娘娘遂隆旨,为西地长安到泰山每500里建一行宫,为其歇间,故名曰泰山行宫。

山东一县,老县城在河北一镇,乾隆在此饮过马,碧霞元君在此歇脚

如今当地修了庆云台景区,位于庆云县卧龙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内,采用传统中国木结构形制,仿明清建筑形式而成,前低后高,寓意“步步登高”,前窄后宽,寓意“守财万贯”,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堪称国内平原地区规模最大的道教文化仿古建筑群。

山东一县,老县城在河北一镇,乾隆在此饮过马,碧霞元君在此歇脚

参考资料:《庆云县志》等。如果喜欢文章,请点关注、收藏或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