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遼帝國的衰亡:先天不足,後天失誤

西遼帝國從耶律大石開國,到耶律直魯古被篡奪皇位,歷八十餘年。在耶律直魯古三十三年的統治下,西遼從中亞強國迅速淪至苟延殘喘的境地,真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眾所周知,在蒙古滅亡西遼之前,西遼已呈頹勢。因此,本文將以西遼自身分析其衰亡的原因。

西遼帝國的衰亡:先天不足,後天失誤


先天原因:基礎薄弱

西遼國家建立在薄弱的基礎上,這一點從耶律大石時代便已形成。西遼遠離契丹故地,本質上是遼國亡於金後,餘部逃離並侵略異鄉建立的。

也就是說,西遼政權缺乏穩固的基礎。每個穩定的政權,都有屬於自己的基本盤,而西遼的基本盤是中亞的河中地區。

西遼帝國的衰亡:先天不足,後天失誤

西遼及周邊國家疆域圖


河中地區原屬西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被西遼征服而降為附庸後,河中地區被契丹人佔領。契丹征服者與當地居民風俗迥異,西遼契丹人信奉佛教,而河中地區居民信奉伊斯蘭教。

在耶律大石及其後繼者寬容的民族政策下,河中能平安無事,但此地居民始終缺乏對西遼政權的認同感。而契丹本族人口極少。

在1151年,西遼進行人口普查,“籍民十八歲以上,得戶八萬四千五百戶。”這一數據是西遼政權直接統轄的百姓數目,而且是在西遼的鼎盛時期。

西遼帝國的衰亡:先天不足,後天失誤

西遼開國皇帝耶律大石


反觀西遼各附庸,無論是東、西喀喇汗王朝,還是高昌回鶻,以及之後崛起的花喇子模,都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

因此,西遼的強盛,是在薄弱基礎上憑武力維護的,只要西遼內部稍有衰落,或是平衡的局勢被打破,西遼的統治就會迅速土崩瓦解。

後天原因:決策失誤

西遼是憑藉武力建立的,凌駕於原有民族格局之上的王朝。西遼之所以牢固控制各附屬國,很大一部分應歸因於各國的均勢。

當時,喀喇汗王朝早已分裂並衰落,高昌回鶻的實力也大不如前,塞爾柱王朝被耶律大石打敗,並在不久後滅亡。

西遼帝國的衰亡:先天不足,後天失誤

塞爾柱王朝與花剌子模


西遼的治國方針,是對內生聚,對外用兵。西遼頻繁干預周邊各國的事務,從而壓制各附屬國,並極力維持平衡。但西遼在此過程中卻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在西遼後期,西部出現了花剌子模和古爾王朝兩個強國,古爾王朝首先襲佔了一直向西遼進貢的巴里黑城,繼而入侵花剌子模。

西遼應花剌子模的請求出兵征討古爾王朝,具體過程恕不贅述。總之,古爾王朝在西遼的幾次攻勢下幾乎亡國。

然而,此戰後古爾王朝與西遼兩敗俱傷,最終為花剌子模的擴張提供便利。而此時,東方的蒙古人也在西進,西遼面臨兩股勢力的夾擊。

西遼帝國的衰亡:先天不足,後天失誤

蒙古騎兵


同時,西遼朝廷逐漸腐化,又因連年戰爭耗費巨大,四處橫徵暴斂。由此,西遼內部矛盾尖銳,與附庸的關係也極劇惡化。最終,西遼的附庸大多背叛,其統治也趨於崩潰。


竊以為,面對四周極富侵略性的新興政權,西遼應對失敗也實屬正常。但西遼的戰略失誤在於對古爾王朝的打擊過於猛烈,造成兩敗俱傷,更由於龐大的兵費橫徵暴斂,惡化了與附庸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