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筆力遒勁的契丹文,令世人驚歎!

契丹族,是中世紀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長期居住在遼河上游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一帶。貞觀年間,首領窟哥率眾附唐。唐末,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於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國,公元947年,耶律德光改國號為大遼,與北宋對峙百餘年。其強盛時期,雄霸中國半壁江山,成為軍事強國,疆域北到外興安嶺、貝加爾湖,南到河北、山西北部,東鄰庫頁島,西跨阿爾泰山。在北宋宣和年間,遼被金所滅。

為什麼筆力遒勁的契丹文,令世人驚歎!

契丹地區曾遷入大批漢族人,契丹族在其繁衍發展過程中廣泛學習、吸收漢族先進的經濟、文化與典章制度,招納漢族人才。政局穩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很快,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雄偉精美的遼塔,絢爛的壁畫、筆力遒勁的契丹文摩崖碑刻,以及眾多的出土文物,令世人驚歎。

為什麼筆力遒勁的契丹文,令世人驚歎!

契丹文是契丹人在長期熟悉和借用漢字的基礎上,依照漢字所創制的,分為大字、小字。大字是遼太祖於神州五年(公元920年)受命耶律突呂不等人創制的。其形體與漢字一樣是方塊字,是將漢字加以簡化或增添、借用漢字偏旁部首製成的一種表意文字,有的直接借用漢字。如年月的"月",契丹文就借用漢字的"月"。再如"皇帝"、"大王"、"王后"這些字都是直接借用漢字。再如漢文的天,經常使用有兩個意思,一是天地的天,一是表明日子的天,契丹文將天地的天寫作"天"字下面加"土",而將每一天的天寫作"日"。

為什麼筆力遒勁的契丹文,令世人驚歎!

將數天數的二、五,直接借用漢字中的二、五。契丹文屬於阿爾泰語系,可是契丹文大字不好應用,因為它外觀上看上去像漢字,可是讀音上的拼音,好幾個字才組成一個音綴,非常不方便,於是遼太祖弟耶律迭剌創制出契丹小字,這是聲母與韻母拼讀而成的一種表意文字,每字由幾個原字組成。契丹文的點、橫、豎、撇、捺、鉤一應俱全,與漢字一樣。

契丹文使用了幾百年,直至金滅遼後契丹文仍在使用,到了金章宗明昌二年,契丹文被詔令廢除。契丹文的創制不僅在契丹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西夏、女真等北方少數民族文字創制亦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提供了先例與經驗,這是契丹族對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