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需要做癌症筛查?应该怎么做?

癌症筛查不同于普通健康体检,它是针对没有症状的人群所采取的早期筛查措施,专门为了发现癌症或癌前病变,实现癌症的早诊早治,降低癌症死亡率。

什么时候需要做癌症筛查?应该怎么做?

什么人需要做癌症筛查?

癌症筛查根据人群分为两大类:

1、 针对普通人群:

这种适合40~60岁人群,主要是筛查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

2、 针对高风险人群:

尤其是以下5类人群体检时更应重视癌症筛查:

①有癌症家族史

②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等

③从事高风险职业

④生存环境恶劣

⑤特殊疾病患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幽门螺杆菌、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等等。

主要筛查肝癌、胰腺癌、淋巴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等高风险癌症。

癌症筛查需要做哪些项目?

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胰腺B超、螺旋CT等相关检查。如果血液检查发现CI199这种肿瘤标志物升高,就要警惕胰腺癌。

30~55岁、有家族遗传病史,以及存在其他高危因素的易感人群,最好定期做针对性的淋巴检查,也能及时查出淋巴癌。

在HBV或HCV感染者、长期酗酒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者、肝癌家族史的人群等高危人群当中定期进行AFP(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B超检查,建议至少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对于B超或AFP检查有异常的,必须进行动态增强CT或MR(核磁共振)扫描,必要时进行肝血管造影等检查。

40~60岁者,若出现突发头颈痛或持续痛感一月有余,突然恶心呕吐等突发性症状,应引起警惕,必要时可通过脑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是否“脑肿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