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亂的三國時期,曹魏為何還能控制西域?

__小易


唐朝安史之亂一爆發,西域連帶著河西走廊都沒了,為什麼丟,因為唐朝周邊有個強大的國家吐蕃。



所以,曹操能保住西域,他最應該感謝被他囚禁的漢獻帝的先祖們。

翻開史書咱們可以發現,西域這片區域從來沒有自成一國獨立存在過。要不是一盤散沙,要不就是被周邊的各大勢力控制。三國時期曹魏雖然只佔據了中國長江以北的地區,但是已經是當時東亞大陸上最強大的力量了。

北方的匈奴被兩漢輪翻蹂躪,西邊的羌人也被東漢打得龜縮一隅。曹操掌握北方時,草原是分裂的,無論是烏桓還是匈奴,都只有給曹操打工的份,沒有資本和曹操去爭奪西域,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兩漢四百年漢人對周邊各國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打擊和碾壓,縱然東漢末年國內大亂,但是周邊民族連和一方軍閥較量的能力都沒有,公孫瓚憑藉一個幽州就能把匈奴、鮮卑、烏桓收拾的死去活來,董卓用一個涼州的人力物力就能把羌人打得喘不過氣來,就更別說曹操佔據整個北方之後了。


既沒人搶,又打不過,西域只能是曹操的。

有人問西域土著就不會趁機作亂自立嗎?

這更是笑話,在古代,西域從來沒有形成過一個完整的國家,整個西域大大小小數十個國家民族是你爭我奪,民心不齊,單憑一己之力是絕對沒辦法和曹魏對抗的。其次,兩漢餘威尚在,班定遠的名聲還在西域上空迴響,他們哪裡來的膽子作亂呢?


守仁讀仁


西域疆土在三國時期,應該是西涼地區,古代的統治都是封建君主制,無論哪個朝代想統治哪個區域,都必須經歷戰火的洗禮,文化的薰陶,地位才正式確立。漢朝西涼地區一直是伏波將軍馬援統治,根深蒂固,爵位世襲。三國時期,無論是戰爭規模,還是文化影響,魏國無疑是最大的,誰都抹殺不掉,曹魏時期,文臣武將極多,一直以統一天下為幾任,戰冀州,打淮南,攻西涼,平遼東,御匈奴,穩定了大半個中國地區的繁榮,統治時期經濟國力穩健,統屬地區也是和平盛世。


風娃


東漢末年,內憂外患,內有宦官和外戚爭權,以十常侍為代表的宦官和以何進大將軍為代表的外戚在爭奪權利中,互相廝殺最終導致同歸於盡,外患有黃巾起義,黃巾主力軍雖被鎮壓,但卻沉重打擊了東漢王朝的統治,使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

西涼刺史董卓奉詔進京誅殺宦官,得知十常侍和大將軍何進覆滅,趁勢進入京師洛陽,廢少帝,立劉協為帝,自封相國、太師,權傾朝野,人神共憤,各地州郡大吏藉機討伐董卓之名,紛紛舉兵,聚集十八路諸侯會盟,趁機擴充地盤城池,爭權奪利,明爭暗鬥,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私人武裝佔據地盤,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

亂世梟雄崛起

曹操,出生官宦世家,養祖父曹騰是個宦官,侍奉四代天子(漢順帝、漢和帝、漢桓帝、),被漢桓帝封為費亭侯,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嵩在漢靈帝官至太尉,在歷經董卓死後,李郭二人爭奪權利反目,各自挾持天子與百官,漢獻帝與百官東遷洛陽,曹操四處征戰,佔據兗州,收編青州兵二十萬,勢力強盛,曹操奉詔勤王,擊敗李郭大軍,關東軍瓦解,曹操以東都洛陽離賊軍近,破敗不堪為由,脅迫漢獻帝遷都許昌,從此開始“奉天子以令不臣”,以天子詔,(在袁紹、劉備等諸侯認為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代表朝廷討伐各地諸侯,先後破袁術、滅呂布;逐劉備,勢力範圍達到兗、豫、徐三州,在建安五年,與袁紹在官渡展開決戰,以袁紹失敗告終,此後曹操用了七年平定北方。

赤壁之戰,三國由此鼎立,曹操一統天下的夢想破裂

在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欲統一全國,由於曹操的大軍大多數來自北方,不適應南方的地理環境,產生水土不服,得疾病的也不少,加之東風起等因素,赤壁之戰敗於孫劉聯軍,因南下受挫,曹操劍鋒轉向西北先後消滅關西十一部,張魯等割據勢力,佔有隴西之地,只因曹操年事已高,最終只控制了,中原北方、隴西一帶,至此曹、孫、劉三大勢力鼎足之勢,晚年的曹操被漢獻帝封為魏王,曹操死後,由曹丕繼承魏王位,繼承不久,就迫不及待的代漢稱帝,改國號為魏,史稱魏國或者曹魏。

曹魏疆域控制範圍

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至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佔東漢荊州北部)、揚州(佔東漢揚州北部)。曹魏戶六十六萬餘,人口四百四十餘萬。

曹魏於西域設置管轄海頭(今新疆羅布泊西)的西域長史和管轄高昌的戊己校尉。黃初二年(221年)孫權稱藩後,曹魏讓孫權領有荊州牧,將荊揚等孫權勢力則定為荊州,曹魏原直轄的荊州北部改稱為郢州。雙方決裂後曹魏復改郢州為荊州。黃初元年(220年)至黃初七年(226年),分隴右置秦州,最後併入雍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兩州。

在疆域上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在毌丘儉征伐高句麗後將朝鮮半島北部併入了版圖,南部諸州大致以秦嶺淮河與蜀、吳為界。公元263年,攻滅蜀漢將益州和南中納入版圖,曹魏國土約達四百萬平方公里。






片段影劇


東漢末年,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讓漢王朝烽煙四起,西涼郡,安平郡都爆發了羌人叛亂,朝廷徵召了皇甫嵩以及西涼軍閥董卓等各地勢力共同平叛,皇甫嵩在陳倉擊敗以王國為首的叛軍,如果乘勝追擊應該可以平定叛亂,可是董卓乘機奪權,分裂了漢軍實力,讓叛軍得以喘息,分成了馬騰集團,韓遂集團和宋健集團三股勢力,189年,漢靈帝去世,大將軍何進為了剷除宦官勢力,招野心家董卓進京,結果事與願違,送了自己性命,還讓董卓廢黜了劉辨,改劉協為漢獻帝,成了董卓的傀儡。董卓出身西涼,與叛軍達成了默契,讓平叛不了了之,董卓死後,其手下又把持朝廷,封馬騰,韓遂為徵西將軍,鎮西將軍,這種綏靖政策讓西域各地均脫離了漢朝統治。直到曹操當權,先後用離間計,“假途滅虢”計剿除掉了韓遂,馬騰等西涼軍閥,之後又重用養子曹真擊敗張魯勢力,自從,西域又回到漢家統治,魏文帝曹丕加強了對西域的掌控,曹真在河西大敗胡人亂軍,一次斬殺五萬餘眾,徹底的平定了西域的叛亂。

平涼州下設敦煌郡,在西域(今新疆天山地區)設長史府,實行軍屯制的戍卒屯(又耕作又打仗的邊防軍)、田兵屯(後方生產,灌溉的兵)、土家屯(軍人家屬)和犯屯(罪犯及其家屬),西域長史府利用這種集中和分散的軍屯管理,保證了大軍的糧食和物資供應。

後來曹魏又在西域設立了伊吾縣,歸敦煌郡管轄,對西域各國採取羈糜統治政策,一般不干預其國內事物,這種“耕戰一體”的行政管理模式,基本有效的維持了曹魏對西域的管控……

其後,曹魏先後任用了兩位能臣幹吏,一是倉慈,一是皇甫隆,他們在西域推行了良好的政策,一,抑制了豪強大戶的勢力,把大戶土地分給無地農民;二,公正斷案,司法清明,受到百姓擁戴;三,交好來往商賈和保護商隊安全,鼓勵胡人交易。前後兩位官員在西域深受百姓歡迎,“蕭規曹隨”,使西域幾十年裡處於和平發展,良法盛行,民生安樂,整個西域情況大好!達到了政通人和的地步……


春風如沐6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