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嫉賢妒能”嗎?為何還被諸位文人歌頌?這才是真相

如果說到周瑜,那麼我們肯定會想到“嫉賢妒能”,“心胸狹窄”“既生瑜何生亮”等詞,因為我們讀《草船借箭》還是《赤壁之戰》時,周瑜總是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文中,以至於後來被諸葛亮氣了三次吐血而亡。那麼歷史上的周瑜,真的是這樣負面形象的小人嗎?其實並非如此,真正周瑜性度恢廓,風度翩翩,是蘇東坡口中的“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是范成大口中的“江左風流美丈夫”。那麼這一次咱們就來聊聊他身上的有點吧!

周瑜是“嫉賢妒能”嗎?為何還被諸位文人歌頌?這才是真相

首先,他好交友,懂得付出。我們都知道少年時期的周瑜和孫策被世人稱之為“江東雙傑”,還取了當時美豔江東的大喬和小喬。但是在周瑜還不認識孫策的時候,就聽說當地有一個非常有志向的年輕人,年紀跟自己差不多大,於是周瑜拜訪孫策,當時孫堅征戰在外,孫家一家老小其實情況也不怎樣,周瑜把自己的大房子主動讓給了這個跟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兩人的交情因此牢不可破。

周瑜是“嫉賢妒能”嗎?為何還被諸位文人歌頌?這才是真相

其次,周瑜氣度相當大,跟他交往,就像喝到美酒一樣,不自覺就醉了。在東吳陣營裡,最不服周瑜的就是老將程普了,有種倚老賣老的姿態。因為兩位都是東吳重臣老將,但是程普覺得自己年紀大,經常會用言語凌辱到周瑜。這個時候周瑜的做法是降低自己身份不與這位老將計較,常年以往,這位老將開始敬佩他的為人,說跟他交談聊天,真的就像喝到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心都醉了,故而非常敬佩周瑜。

周瑜是“嫉賢妒能”嗎?為何還被諸位文人歌頌?這才是真相

其三,能審時度勢,不畏強權。曹操在官渡之戰後,開始奠定其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加上手頭還有漢天子,當時孫策已經去世,孫權上臺,就被曹操以天子的身份命令東吳必須派人質到曹操手上,孫權年少,經驗不是很豐富,所謂的“外事不決問周瑜”起到了作用。周瑜跟孫權分析當時局勢,不要送人質為妙,要不然會被曹操左右。當時的周瑜,就有這樣的格局,所以到了赤壁之戰前夕,根本不用誰去激將,他都是毫無疑問的主戰派。

周瑜是“嫉賢妒能”嗎?為何還被諸位文人歌頌?這才是真相

其四,他是東吳重要的謀士和將領,李白口中的“周瑜曾此破曹公”。周瑜之所以能夠名列於中國古代名將之中,就是他統帥吳軍在赤壁擊敗曹操南下的八十萬大軍。赤壁是歷史上非常有名以少勝多的水戰,周瑜採用火攻的戰術,其中又有連環妙計,一把大火燒掉了曹操一心南下破吳的豪言壯志。赤壁之戰,佔據核心位置和主導作用的就是周瑜,當時也沒諸葛什麼事。

周瑜是“嫉賢妒能”嗎?為何還被諸位文人歌頌?這才是真相

總得來說,真正歷史上的周瑜,是被眾多遷客騷人,文人墨客所歌頌的對象,而不是我們所看到的“一時瑜亮”經常拿來跟諸葛亮比。無論是赤壁還是之前之後的事,周瑜可以說跟諸葛亮沒有太多交集,兩人甚至都不熟。但是兩人之間的較量已成典故,我們用俗語用典故用的巧妙就行,有些事不必當真,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