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戎裝的軟通智慧

作者 | 張戈 (公眾號ID:TechECR)

不知道,中國的科技服務企業,是否都能如此,但多出現幾家如軟通智慧這樣的企業,我們肯定會更從容踏實一些。疫情是對中國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是對此前智慧城市建設的一次驗收,更是對每一家科技企業的一次“實戰檢驗”。而以此為分水嶺,裸泳者和逆行者,必將被分配到不同的方向。

一身戎裝的軟通智慧

組團去前線

時間回到2018年12月28日。軟通智慧總部落戶在武漢洪山區產業園,但未能預見,僅在一年之後,公司的“大本營”,就被推向抗疫的最前線。

“從立項到平臺上線,前後僅用一週時間。”軟通智慧總裁馮嵱,所指的是“新冠疫情防控指揮平臺”(公益版)。當多數民眾還未從焦慮的情緒中走出時,當我們還在為“搶口罩”發愁時。2月13日,嚴格按照時間節點要求,“新冠疫情防控指揮平臺”(公益版)已準時在武漢上線。

一身戎裝的軟通智慧

其實,早在5天之前,此平臺已經正式“入伍”廣西賀州,而此後該平臺又陸續在黃岡、荊門、仁壽、雅安、哈爾濱等國內20餘個城市“服役”運行。不僅如此,在過去的一個月中,軟通智慧的“社區衛士”、“安心管家”、“AI智能語音外呼機器人”、“口罩守護神”、“疫情防控機器人”、“智能復工系統”等,近20類數字化解決方案,也已經奔赴“戰疫”前線。


“本應”和“如此”

當然,上述文字並非意在突出軟通智慧,在此次“科技戰疫”前線的表現,一家有能力的科技企業“本應”和“如此”。

其中,“本應”是指,科技企業本應具備的社會責任,就如同醫生和護士一樣,科技企業也必須在祖國需要時,拿起手中“武器”,奔赴抗疫一線。而“如此”則是,科技企業要成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部隊。不僅要有逆行者的勇氣,更要有深厚的科技軍工實力沉澱、強悍有序的後勤保障能力、敏捷的快速反應能力,以及熟悉地形、理解運營場景的運營服務團隊。


科技企業更不能拖後腿

話題由此展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是周星馳電影,《功夫》中的經典臺詞。前思科傳奇CEO約翰·錢伯斯也曾說過:“現代競爭已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而以此次疫情為背景,看著每天都在增長的確診病人,看著6天就逐步交付的雷神山醫院,8天竣工的火神山醫院,科技企業、數字化服務商更應該成為唯快不破“快魚”,更不能拖後腿、掉鏈子。

當然,事實也是如此。在過去的一個月中,軟通智慧的近20類數字化解決方案投入一線應用。其已經證明,一家快速敏捷的企業,必是有深厚的技術沉澱、必是有無縫穩定的生態同盟。

“新冠疫情防控指揮平臺”(公益版)從立項到上線,僅一週時間,這是得益於軟通智慧此前,在近60餘個政務大數據及城市運營指揮平臺項目中的建設經驗;“社區衛士”系統得以快速部署,這離不開此前其在貴陽花果園社區的應用落地;“安心管家”可將普通視頻監控迅速化身為智能視頻監控,這是軟通智慧此前在邊緣計算、人工智能領域的積累。

一身戎裝的軟通智慧

不僅如此,“智能復工”系統,源自軟通智慧此前自身“管理中臺”建設中的實踐;“雙光譜人體測溫攝像機”,則來自此前軟通智慧“雲、管、端”戰略的落地,而“疫情防控機器人”應用於河南版“小湯山”,是軟通智慧與獵戶星空等生態夥伴的合作。

可以看出,上述應用解決方案中,均廣泛應用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新興數字化技術,也與華為、阿里雲等企業的平臺實現了無縫對接。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每一個解決方案的背後,均是軟通智慧十次百次類似的項目實踐。此可理解為“熟能生巧”,但更應該引用一條軍隊中的常用準則:“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數字城市服務商的看家本領

當然,這也只是一家數字城市服務商的“基本功”。“唯技術論”的觀點,在任何時候也都有失偏頗。而軟通智慧在此時的看家本領,則是對數據的理解。

仍以此次疫情為背景,“散裝”的江蘇、“移民”的深圳,因為此前對城市數據融合的重視,因為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持續投入,而經受住實戰考驗,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而疫情之後,城市和企業也必然重新認知數據的價值,必然重新認知數據融合的價值。

以此角度解讀“新冠疫情防控指揮平臺”,其包括基層防控、醫療救治、物資保障、指揮決策等子平臺,總體結構類似於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也就是說,城市中的每一個口罩、每一件防護服、每一名醫生、每一個床位,以及每一斤大米、每一家蔬菜,都可在指揮平臺中一目瞭然。

同時,平臺還是基層防控的第一道關口,可重點實現社區、自然村、防控卡口等基層單位疫情排查信息的採集上報,其內置20餘項常用的疫情指標報表,可根據各地情況進行靈活定製。


是精神更是能力

上述即是數字化服務商的看家本領,但這仍不是全部。戰疫前線,逆行者是護士也是戰士;“科技戰疫”前線,程序員和工程師同樣也是戰士。襄陽是湖北疫情重災區之一,而根據實際需要,襄陽政務大數據中心原系統設計功能,必須進行更新調整,軟通智慧研發團隊則毫不猶豫地冒著新冠病毒的槍林彈雨,奔赴項目現場,為襄陽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支撐保障。

類似的場景,還發生在深圳、黃岡、荊門、賀州、仁壽、雅安、哈爾濱等地,可以將此理解為科技服務的逆行精神,但也應該關注的是其服務能力。或者說,在和平年代,這體現了數字服務商的運營能力,在戰時這就是“科技部隊”的後勤保障能力。


實踐檢驗“科技部隊”

由此可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戰則是檢驗能力的唯一標準。經過此一戰,誰在數字世界中裸泳?誰在PPT上畫圖?已經一目瞭然。

而回到文章開篇所述,希望中國不止有一家軟通智慧,而數字城市服務商只有綜合具備,數字技術能力、生態合縱能力、數據服務能力、場景運營能力,才能在實戰考驗中,不退後腿、不掉鏈子,成為一支反應敏捷、保障有序的“科技部隊”,成為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科技部隊”。

【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系建設,這裡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電腦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只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為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採訪。同名專欄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臺。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目前已同步入駐: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號、企鵝號等自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