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给钱,给人,给武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日全面战争的序幕拉开。面对凌厉攻势的日军,中国政府方面试图组织大规模集团作战的模式来钳制日军南下,可惜一次次的失败,让中国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惊慌和绝望之中。

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给钱,给人,给武器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开启了淞沪会战。11月12日上海沦陷!

9月2日,日军进攻山西。11月8日,太原陷落。

12月13日,南京失守。惨无人寰的屠城。

1938年1月,日军沿津浦路南下,占领济南、青岛等要地。

  3月15日 台儿庄战役

  4月20日徐州会战。5月19日日军攻占徐州,中国军队造成了花园口决堤。

  5月10日,厦门沦陷。

  6月,武汉沦陷。

  10月12日,广州沦陷。

比失去领土更要命的事情是,德国的军援已经完全停止,而西方列强还在一旁围观吃瓜子,表示中立不能给与支援。就在中国特别危难的时候一个老大哥站出来了,拉了兄弟一把。

这就是苏联。

当然苏联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国家,他的所有的政策考虑出发点并不是为了中国好,而是为了苏联自身的安全着想。对于一个强悍的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存在这是不符合苏联的自身国土防卫需求的,再说了这个日本还是德国的同盟国更加的危险。于是苏联决定在日军侵华之后开始出手帮助中国。

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给钱,给人,给武器

一、苏联的援助物资

1937年8月21日,也就是日本全面侵华之后的一个月时间,中国和苏联就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9月,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当时的苏联外长李维诺夫接见中国驻苏大使蒋廷黻,表示“苏联愿助中国”。斯大林在接见国民党代表孙科时也表示,面对不稳定的欧洲形势,苏联不能卷入远东的战争。但是,苏联愿意尽最大努力以物质力量援助中国。


由于当时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外汇储备,也就没有能够支付购买武器装备的资金,只好由苏联人借钱给我们,然后向他购买军火而中国则以矿产品和农产品偿还。这种贷款形式亦即易货贷款。。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从苏联曾得到过3笔共2.5亿美元的贷款。

第一笔贷款于1938年3月1日在莫斯科商定了《关于使用5000万美元贷款之协定》这是自从抗战爆发后,中国从苏联获得的第一笔援华易货贷款。此后又有两次贷款合计金额高达2.5亿美元。并且这些贷款的利息也是非常之低,平均只有3%。苏联向中国提供巨额贷款绝对不是基于一般的谋取经济利益的动机,而是为了让中国获取急需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迅速增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如果当时苏联不在这方面大力援助军事实力远远不及日本的中国,则不可能真正达到援华制日的目的。

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给钱,给人,给武器


根据斯德科夫斯基在《苏中经贸关系史(1917~1974年》一书中列出了主要的军援物资,我也进行了初略的统计如下:从1937年9月至1941年6月,苏联向中国提供飞机924架(其中中型和重型轰炸机318架,驱逐机562架,教练机44架),坦克82辆,牵引车602辆,汽车1516辆,大炮1140门,轻重机关枪9720挺,步枪5万支,子弹约1.8亿发,炸弹31600颗,炮弹约200万发,以及其他军用物资。主要是这飞机的数量,几乎已经达到了日军在华侵略军所配置的数量的2倍。如果真的好好珍惜的话,我想说不定可以早几年完成抗战胜利的任务了。

二、苏联物资运输的路径。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物资运输主要有三条路线。

  (一)空中运输

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给钱,给人,给武器


空中运输速度很快,但运输能力有限,只能限于运送一些紧急物资。空中航线分为南北两线:从苏联中亚的阿拉木图起飞,经新疆的伊宁、迪化(即今乌鲁木齐)、哈密到兰州为空中南线。该航线单程需要用汽油400吨,至少有200余架飞机穿行在这条航线上。由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起飞,经蒙古飞到兰州,称为空中北线。另外双方还合作开辟了一家航空公司,负责运送人员和珍贵物资等。

  (二)海上运输

  由苏联的敖德萨港口起航,经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和中国南海至广州、香港,航程约25天。但是这条航线的危险系数很高。原因就在于他得经过意大利的防区。由于意大利1937年11月正式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成为日本盟国,所以此条路线危险极大。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意大利通知日本拦截新加坡至香港的苏联货轮“伊苏阿基”号,船上载着苏联给中国的军火,并要日本没收船上的武器。后来,日本加强了海上封锁,海路运输逐步中断。

 (三)陆路运输

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给钱,给人,给武器


  陆路运输是苏联运送援华物资的主要方式。这条运输线,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始,经霍尔果斯入境,再经迪化到达兰州,全程约3000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的西北公路长达2700公里。这是一条保证苏联援华物资顺利到达中国抗日前线的重要交通线。这条路线虽然抗战开始后即在使用,但需要重新修筑,为此苏联投入了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帮助组织施工,中方则投入民工与士兵达10多万人,全路共架设了数百座桥梁,以及许多转运站、加油站、汽车修理厂和仓库,克服了众多困难。这条道路重新修筑后,成为一条“供养中国抗日力量的至关重要的命脉”

  1938年,应中国方面的要求,苏联又帮助将萨雷奥泽克到达兰州的公路延长到西安附近的咸阳。这样公路全长3750公里。

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给钱,给人,给武器


据统计,从1937年10月至1939年的两年时间里,向中国运输军用物资的汽车超过5260辆,汽车总行程近1850万公里,在这条运输线上还有4000多名苏联人在进行运输服务工作,保证了苏联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

  当时苏联政府为了运输方便,特在哈密、迪化和兰州建立了基地,援华物资经由这些基地运到川、陕,再运往国民党各部。1939年下半年起,差不多中苏两国的一切交通线在当时都因日本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而遭到封闭的情况下,苏联与中国成功地开辟了哈密—阿拉木图航线,保证了中国与苏联以及通过苏联与欧洲的经常联系,大大便利了中国抗战急需的物资供应。

三、苏联援助的终结

又开始就有结束。苏联在不断的支援中国战场作战的时候,他自身也面临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德国纳粹开始发动对苏联作战,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就要开始了。1941年4月苏联和日本签署《苏联日本中立条约》后,苏联的军事援助就彻底停止了。

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给钱,给人,给武器


  尽管苏联援助中国功利性较强,主要是想通过援助中国来牵制日本,使日本无力进犯苏联,避免陷入和德国、日本两面作战的困境,所以一旦和日本达成了中立条约,苏联就立即终止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苏联是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提供了援助,特别是当第一批苏联援助的作战飞机抵达时,中国空军还能升空作战的飞机已经不足30架。苏联援助的其他武器差不多装备了40个师,对于正与日军浴血苦战的中国军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苏联的援助用“雪中送炭”来形容是并不为过的,正是有了来自苏联的这些援助,中国才熬过了抗战中最艰难的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