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同为二战国家的日本总是兵力捉襟见肘,而德国却没有?

昆仑采茶人


先澄清一点,德国在二战末期也缺少兵力。当然,整个战争过程中,德国兵力短缺情况确实好于日本。个人认为有以下原因:

1、德军机械化程度远高于日本。德国是当时世界第二的工业化国家,仅次于美国。而日本呢?经济总量仅相当于美国的二十分之一。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只生产了5000辆坦克,而且多数是轻型坦克,而德国巅峰时期拥有2万辆坦克。

2、日本的战场更加广阔。德国除了后期两线作战外,基本上只有一个攻击方向,最高峰时期也只占领了苏联之欧洲区域的部分地区。反观日本,不仅有中国战场,还有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甚至一度打算攻入苏联和印度。一个小体量国家却全面出击,同时挑战几个大国。

3、日本没有像样的仆从国军队(不是完全没有,但战斗力惨不忍睹),基本独立支撑战争。德国却不一样,二战时有些国家跟随德国,比如意大利,保加利亚,甚至苏联境内的部分民族,他们都有一定的战力。

所以二战时日本兵力更加短缺。


豪森林


你的感觉明显是颠乾倒坤了,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时,集结在倭国四岛的日本陆军第一总军(杉山元)和第二总军(畑俊六)尚有240万兵力,最终一枪未放就缴械了,尚不计南方军、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的近300万军队,它怎么就兵力捉襟见肘了?



这也是麦克阿瑟力主保留天皇制度的原因之一,因为最初登陆的20多万美军,面对十倍于已的日军,着实心里没底,只怕失去统一指挥的日军各部会发生暴动情况。当时的陆军省和参谋本部正在解散,裕仁成为美国人控制日本军队的唯一有效工具。

实际上,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失败,并非陆军的彻底战败,最后一任陆相阿南、参谋总长梅津为了筹备所谓“本土决战”,从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和南方军抽回了大批精锐准备玩命。战争的崩溃主要源于日本海军的战败以及联合舰队的覆灭,对一个岛国来说,失去制海权那么这场战争就没得打了。



盘点一下投降前日军的兵力分布便知:关东军80余万面对150万苏军;中国抗日军民牵制着105万关内日军;而在太平洋战场上,75万南方军面对的只是美国陆军的三个集团军和海军陆战队40万人,加一起不足100万美国大兵,本土还盘踞着240万战略预备队,兵力不敷分配了吗?显然不是。

反倒是德国人确实兵力短缺,在1944年冬季,已有300万美英盟军踏上欧洲大陆,东边则是1000万的苏军作战部队,加上后来“反正”的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和南斯拉夫人,德军需要对付的敌人,绝不低于1500万人,可是德军还剩多少作战部队呢?



按朱可夫的说法,此时德国军队总兵力为940万人,其中作战部队540万人左右。希特勒把其中的68%约370万人用来对付苏军(670万人一线作战部队),把其中的25%约140万人置于西线抵抗盟军,其它广大的占领区只有30万正规军,剩下的全靠党卫队、警察和伪军在维持。党卫第12装甲师都被称为“娃娃师”了,日本有这样的部队么?

所以无论在东西哪条战线上,德军的野战兵力都不足对手的一半,用兵当然捉襟见肘。希特勒之所以1944年底不顾一切发起“阿登反击战”,就是清楚再拖下去肯定死路一条,他必须豪赌一把,即集中精锐力图首先击破美英盟军,再回过头去全力应付苏军。但是这么干的严重后果在于,他必须为此抽调所有用于东线救火的战略预备队。

(德军的少年兵)

结果就是美军在突出部战役中最终顶住了进攻,而缺乏预备队的东方战线反被强大的苏军彻底撕裂,若干重兵集团被歼,德军的两条战线都残破和崩溃了,战败已成定局。到1945年春天,德军的作战兵力已经下降到240余万,面对美苏英900多万野战部队,这个仗已经没得打了,德国兵就算素质再高也总不是三头六臂。

就战争动员能力而言,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有8000多万人口,动员兵力峰值却达到了1200多万,而日本算上殖民地有1亿300万人口,动员兵力峰值不过700万人,差距还是蛮大的。说明日本的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德国,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粮秣能力的配套还是跟不上,它也就在亚洲咋唬咋唬。

(乳臭未干)

所以二战轴心国的这两个主要国家德国和日本,共同的特征是缺乏战略资源,然就人力资源来说,日本的自身条件和面对的情况,其实要比德国好得多。如果德国再多上2000多万人口能够继续武装300万部队,崩溃的时间恐怕还会拖延。

美国人动用大杀器攻击日本,一方面是刚刚赶制出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登陆部队人数不占优势,望着列岛上240多万鬼子兵,脑袋确实有点疼。


度度狼gg


你的感觉没有错,二战时德国总兵力远大于日本。当然德国军队中包括德国本土军队、外籍军团、从属国军队。其中德国本土大约有1200万。

当然动员兵力最大时有1700万人。

然而日本在二战动员兵力最大时是970万人,这还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东南亚资源区后,才有能力动员出来的。

其中日本投入中国战场的兵力早期在135万,后期到三百多万,这还要分成关东军和派遣军。实际参与作战的是派遣军。


素衣安


首先要申明一点日本和德国都有兵力不足的情况。

之所以感觉感觉日本兵力没有德国兵力充足的原因。

德国

1.德国前期作战目标明确,首先德利用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大国对小国明显的有兵力优势。

2.中期北欧东欧小国被灭,在灭波兰时有兵种的优势(德国机械化军队对波兰骑兵,加之波兰前后受敌),唯一有抗衡的法国战略重心在马奇诺防线,而德国利用装甲部队绕道北欧使其马奇诺防线形同虚设,故而弥补了兵力不足。

3.后来进攻苏联也只是占领部分区域,加之占领国军队和仆从国军队,故而兵力充足。

日本

1.日本本身属于岛国,占领中国广大地区,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兵力比较分散,果然显得兵力不足。

2.日本陆军机械化程度远低于德国,不能速胜,战线拉扯的长,所以显得兵力不足。

3.由于美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强于日本,所以美国的参战更加显得日本兵力捉襟见肘。

综合以上所讲就显得德国兵力充足,而日本兵力不足。

这讲的都是前期,实际上战争后期,不论德国和日本兵力都显得不足,都有许多的娃娃兵充斥其中。




雪夜有情狼


日本自从和中国全面开战后一直到战败投降,其投入战场的兵力一直都是很紧张,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时候,日本陆军的总兵力不过只有区区的有17个常设师团,在开战之后的1937年底,日本陆军的总兵力也就只有是24个师团。日本依靠这点兵力征服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由于日本兵力的不足以及苏联对于日军的威胁,在武汉会战之后,日本停止了继续发动大规模作战的行动。如果日本兵力足够的话,我认为日本将会就更有信心继续进行征服中国的战争。


日本到了1941进行太平洋战争时,其陆军的全部兵力一共是51个师团,1942年底达到了58个师团,由此可见日本陆军在与美国开战初期,兵力也没有迅速膨胀起来,兵力还是紧巴巴的,除了中国战场和东北驻军外,又开辟了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日本陆军更加窘迫不堪,完全不够用。

接着由于太平洋战争,日本的处境越来不利,只能是疯狂爆兵以组织美军的推进,1943底是70个师团、1944年底是99个师团,日本陆军虽然是兵力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战争不断失利,还是不够用。当时日本在太平洋岛屿上的很多驻军根据就发挥出该有的作用,被美国的跳岛战术给跳过去了,同时军队质量也急剧开始下降。


到了最后的1945年,日本陆军的师团的番号已经达到了164个师团,虽然此时的每个师团的人数已经大幅度下降,但是军队人数还是到达了二战期间的最高峰。不过日本这些紧急扩充出来的部队,首先就是战斗力极差、装备不足,其次由于日本海军的损失惨重,已经无力把这些部队运输到一线了,绝大部分新成立的师团都在留在了日本国土。前线作战部队根本就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和支援,日本陆军是空有部队而发挥不出战斗力。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兵力的状况要比日本好很多,德国不管是在波兰战役、法国战役海上苏德战场早期兵力优势都十分的明显,到了1944年诺曼底登陆以及东线的巨大损失,使得德军兵力不足的情况彻底暴露了出来,到了战争结束前夕,德军由于兵力的匮乏,在与同盟国作战的西线几乎没有有效的兵力部署,军队全部投入到了东线和苏联红军进行最后一战。


浮沉的历史


日本兵力捉襟见肘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用兵使用都是日本精打细算的结果,日本不富有的,在所有二战参战国当中,属于一个穷光蛋,每打一仗所消耗的财力、物力等都要精心计算,绝对不会多出。日本非常抠门,在做定作战计划的时候,有什么样任务就安排多少兵力。不会建立大规模的后备队,浪费兵力的不行,必须精打细算,不到万不得已没有进行大规模扩军,直到二战的末期,日本才进行疯狂的扩军,在那之前日本的军队一直是捉襟见肘,仅仅是以够用为标准。

这属于没办法,日本的国力等方面受到的影响限制太多了,日本征召的兵员别看不多,实际已达上限,影响也很大,属于说这个国家物质水平很低,人员工作效率都很差,征召一个士兵就可能需要比别人更高的规模来维持,承受不起了就不得不变得小心了,一再的精打细算,最后在崩溃前,不计成本的扩军。

相比之下德国也一样存在兵力不足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与动员计划执行动力有关,而不是没有这个潜力,只要动员率高一点,可以维持较高的养兵数量,国力完全可以支撑大规模军队所需的要求。

这就是他们二者的主要不同,各自的国力不一样,可以承受的动员水平不一样。


麦田军事观察


德国的兵力是各个参战国里最紧缺的一个,一方面是整个欧洲的日耳曼民族也就1亿人,可用的兵源数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是德军的战线太长,除了漫长的苏德战场和非洲战场,还有广阔的大西洋战场,且德军在欧洲的占领区又支离破碎、对手多如牛毛,这都稀释了德军的兵力!


1942年,当德国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苦战时,中央集团军和B集团军为争夺仅有的预备队争吵不休,最终莫德尔依靠它对元首的影响成功争取到了援兵,得以创造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的巨大胜利,而倒霉的保卢斯只能带领他那30多万人的兵力苦苦挣扎,最终覆灭在南俄罗斯草原的莽莽雪原之上。

反观日军就不一样了,日军的战场虽然也很宽阔,但在亚洲战场的压力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它在我国的作战早在1938年就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绝大部分的战斗任务交给100多万伪军就可以了,关内的中国派遣军并没有太高的战斗压力,所谓的战线太长完全指的是太平洋战场才对。


举例说明,当关内血战时,关东军还能囤积海量兵力防备苏联。1941年12月太平洋战区开打时,关东军兵力73万,而中国派遣军只有62万人,你能说它在关内的兵力吃紧吗?即便是在战争最后阶段,关东军尚有80几万兵力,甚至最高膨胀到120万人(有争议),这个兵力规模比关内的105万鬼子兵还要多。


而且关东军投降时也就68万人,可见苏军几个月的攻势给它造成了巨大伤亡,也间接说明日军在我国的战斗,是集中发生在战争末尾阶段的关外战场,漫长的8年血战对它来讲压力不会太大,根本没有到兵力不足的地步。在太平洋战场,日军兵力也不算太紧张,它真正感到紧缺的应该是技术兵器和关键人才,也就是航母、驱逐舰、舰载机和飞行员等等,这些与兵源没有关系,是工业潜力决定的。太平洋战场以海空大战为主,对人力的需求远不及地面上的装甲战和阵地战,它不用组建人员庞大的掷弹兵师、步兵师或者骑兵师。
举例说明,参加完珊瑚海海战的日军第5航空战队,在翔鹤号航母受损、77架飞机报废、1074人阵亡的情况下,按理说另一艘瑞鹤号航母还能继续战斗才对,但事实却是它无法参加之后的中途岛海战了,因为这艘航母缺乏飞行员和舰载机,只能脱离机动舰队回国修正,这就是关键人才和技术兵器缺乏的证明,也可以算是兵力不足的一种吧!


兵器世界


首先,日本兵力总是捉襟见肘的首要原因,其实是其工业化水平不足造成的。

二战时期,日本是当时亚洲唯一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与同期的亚洲各国相比具有压倒性的战争优势。但日本那时的工业化水平也就只能欺负亚洲国家而已,要是跟同期的西方各主流强国相比,那还是差距甚远。

一个国家的扩军规模和速度(即国防动员能力),人口基数只是必要条件之一,还需要依靠自身的工业化水平。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二战时期我国人口有4亿多,可在抗战之初,我国正规军规模还不到200万,而整个二战时期的兵力峰值也才500多万。反观日本,二战时期人口接近8000万,不到我国的五分之一,但却累计动员了900多万人参战。其中,日军的兵力在1942年前后达到峰值,约为700万左右。

尽管,日本的战争动员率比我国高出许多,但还是远没达到西方列强的水平,与美苏德三国相比,差距十分巨大。二战时期,德国本土人口7000多万,略少于日本,但却累计动员了1700万人,兵力峰值更是突破1000万。

而苏军那更是二战中规模最庞大的军队,苏联当时人口是德国的2倍多,累计动员超过3000万人,军队规模基本保持在1000万以上。及至二战末期,苏军兵力达到峰值,大约为1280万人。即便是1941年末才参战的美国,动员能力也是相当惊人。到二战末期,美军兵力规模已经达到1100多万人。

由此可见,日本的国防动员能力显然是远不如美苏德这三大国的。而这种情况,实际上正是由于日本自身工业化水平落后于西方列强所造成的。

纵观二战,西方各主流强国的工业化水平,都明显要高于日本,这使得他们能够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人力成本,产出更多的战争武器和物资,以便尽可能满足扩充军队的战备需求。

虽然,日本当时也有较为完备的军工体系,能自行生产各型火炮、战斗机和坦克,还能集中战争资源建立一支足以与美军一战的庞大舰队。但日本相对落后的工业化水平,造成其后劲乏力,无法与强大的美苏抗衡。

二战时期,美苏德的枪械、火炮、战斗机和坦克,不论产量还是质量上都不是日本所能比的。比方说美军的大量列装的谢尔曼坦克,在欧洲被德军坦克打成了“谢馒头”,但到了太平洋战争对付日军的“豆子”坦克,瞬间成了王者。

此外,日本的战线严重超出了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也使得日军在战争后期越发捉襟见肘。

日本在侵华战争前期,凭借对我国军队装备的压倒性,能够以弱势兵力一再攻城略地,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但尽管我国军备落后于日本,但毕竟是一个领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能够依托人口基数、领土纵深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与日军形成拉锯,让其深陷战争的泥潭之中,从而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兵力。

与此同时,日本还惹了一个他惹不起的强大对手——美国。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快速投入到战争中来,以极快的速度开始爆兵。在太平洋战争上,美军凭借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和后勤补给,极大的消耗了日本的军力。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送给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玉碎”级的惨败,使得日军快速减员。

所以,到二战后期,随着国内战争资源的快速耗竭,以及战场上可怕的减员速度。日军在各条战线上再无力发起有效的攻势,而这也是日军兵力捉襟见肘的主要原因。



这些历史要读


我是雪松:欧洲才多大面积?德国就是把挪威,法国,奥地利,比利时,阿尔巴尼亚全占了才多大面积?日本就不同了,首先在中国就得屯兵抵御中国抗日军队,其次日军侵略东南亚,澳大利亚又需庞大军队,最后与美国抗衡才走向衰败。日本海军空军曾经的不可一世被彻底覆灭。


雪松127947852



题主的提问太奇葩了!

二战后期的德国兵源严重短缺,连小孩都上战场了,德国人口没有日本多,而且本土早已成为战场,面对的敌人又比日本的敌人强大得多,兵源短缺的问题怎么可能没有日本严重?

看看图片吧!希特勒,戈培尔都亲自披挂上阵骗小孩去送死了,纳粹德国当时有多惨可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